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现代动物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种属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综合实验,确定鼠疫主要宿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鼠疫宿主86种(主要宿主14种、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72种).结论 明确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分布型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52.
2008-2009年长江三峡库区万州农村成蚊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三峡水库万州农村蚊媒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构成情况,为做好蚊媒等传染病防治和蚊类危害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定点、定时调查,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 2008-2009年2种方法共诱捕成蚊229561只。经鉴定分类,捕获成蚊隶属1目1科2亚科4属5种。骚扰阿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9.80%,其次为致倦库蚊占15.59%,中华按蚊占8.56%,三带喙库蚊占6.00%。诱蚊灯法人房2008-2009年平均总成蚊密度分别为247.3和145.8只/(灯·晚),猪圈分别为933.5和1166.1只/(灯·晚),牛棚年平均成蚊总密度分别为1835.2和1203.3只/(灯·晚)。人工小时法人房总成蚊平均密度为94.03只/人工小时,猪圈为254.46只/人工小时。结论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调查获得的蚊类种群密度消长及其种群构成指标,是万州农村乃至三峡库区的第一手资料,将会对三峡库区蚊媒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蚊虫危害治理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调查并分析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中哈边境)地区啮齿动物多样性状况,为该地区鼠传疾病的监测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在中哈边境中方一侧的伊犁、博尔塔拉、塔城和克拉玛依市等7个市(区、县)采集啮齿动物标本,并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准确鉴定。结果在7个市(区、县)的3类不同生境中共采集174份小兽动物标本,其中鼠类16种,分属鼠科、仓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和松鼠科;鼩鼱科1种。通过DNA条形码鉴定技术鉴定了外部形态差别较小的普通田鼠和狭颅田鼠;依据形态特征鉴定的子午沙鼠DNA条形码与我国东部的子午沙鼠差异显著,提示子午沙鼠可能存在隐含种;1份鼩鼱标本为苔原鼩鼱。结论中哈边境地区的山地森林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两类生境中啮齿动物具有生物多样性。我国子午沙鼠可能存在隐含种,新疆北部地区的子午沙鼠与其他地区的子午沙鼠有较大的遗传差异。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准确地进行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猫、犬的饲养及其猫栉首蚤感染情况,为猫栉首蚤及其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法,在北京市、青岛市和云南省部分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调查猫、犬的养殖情况;用体表蚤、游离蚤、蚤卵调查和回顾调查等方法,调查家猫、流浪猫和家犬的猫栉首蚤感染率;用蚤卵调查法研究北京地区猫栉首蚤的季节发生规律。结果 (1)北京市郊区,64.52%~83.87%的农户养犬,平均0.84~1.87只/户,其中69.2%~86.8%的犬为散养;2.94%~6.45%的农户养猫,为散养。青岛市平度农村40.43%的农户养犬,平均0.50只/户,>36.5%的犬为散养。(2)北京市郊区和青岛市农村的猫,猫栉首蚤感染率为100%;而犬的蚤感染率仅为3.85%~19.15%,为人蚤和猫栉首蚤。(3)在北京市郊区,冬季猫栉首蚤产卵量依然较大。结论在我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家犬的养殖量较大,家猫的饲养很少,猫主要以流浪猫形式存在。流浪猫的猫栉首蚤发生普遍,且全年发生;应加强流浪猫的管理,关注猫栉首蚤及其相关人兽共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技术对长角血蜱饥饿雌成蜱进行转录组测序。 方法 将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拼接组装,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得序列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功能分类、代谢途径分析和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等分析。 结果 共获得181 246 184个clean reads数据,组装后得到107 428个unigenes序列,平均长度1 246.29。以BLAST软件将所有的unigenes序列与Nr,Nt,Pfam,KOG,Swiss-prot,KEGG,GO数据库进行比对。与Nr数据库比对发现长角血蜱基因序列与同科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55.3 %;根据GO数据库的注释,将其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共56分支;通过与KOG数据库的注释划分25类;根据与KEGG数据库的分析发现含有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有32类,其中较多的是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类,占12.13 %。通过SSR位点查找共鉴定出45 863个SSR;SNP分析发现发生转换的SNP数为195 369个,发生颠换的SNP数为96 780个。 结论 通过对长角血蜱饥饿雌成蜱转录组水平分析,可为后续长角血蜱功能基因的挖掘及表达谱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猫抓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是一类典型的良性、自限性淋巴管疾病,主要是通过猫的抓伤和咬伤而感染,也可通过跳蚤的叮咬传播.儿童和青年人发病较多,少数病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表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已经证实,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导致猫抓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储存宿主是猫;也有关于五日热巴尔通体(B quintana)和克氏巴尔通体(Bclarridgeiae)感染导致猫抓病的报道[2].美国Jackson等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推算每年大约有24 000例CSD新发病例[3].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山东省潍坊市手足口病(HFMD)发病的时空特征,探讨气温对潍坊市HFMD发病滞后效应及人群易感性。  方法  收集2015 — 2017年潍坊市HFMD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建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温对日HFMD发病状况的定量关系及滞后效应。  结果  潍坊市2015 — 2017年HFMD总病例数为18 963例,男女比例为1.58 : 1;病例多集中于5 — 7月;气温对HFMD发病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日均温度达到33 ℃,滞后天数为6 d时,相对危险度最高(RR = 1.76,95 % CI = 1.26~2.34);以日均温度的P50为参考温度,高温(24 ℃、29 ℃)效应较低温(– 2 ℃、4 ℃)效应显著;5岁以下儿童累积相对危险度高于其他人群。  结论  气温是潍坊市HFMD发病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不同温度对不同人群的滞后效应明显不同,高温影响更为显著,5岁以下儿童尤为敏感。  相似文献   
58.
较发达农村的家鼠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店村家鼠密度在不同环境间差别非常显著,楼房区为9.84%,平房区为17.05%,特殊行业为60.53%。褐家鼠在3种环境的分布极不平衡,楼房区为0,平房区为2.46%,特殊行业为52.63%:小家鼠在3种环境的分布较平均。相对而言,居民区的主要害鼠是小家鼠,特殊行业主要是褐家鼠。调查结果还显示,居民区不同类别房间的鼠密度因食源丰富度、防鼠性等不同而差别非常显著。养猫虽对家鼠有一定影响,但远远不能消除鼠害。卫生的好坏对家鼠密度的影响较大,其中对褐家鼠的影响更显著。农村住房由平房向楼房的发展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会导致家鼠密度下降及家鼠种类组成中大型鼠构成比下降,而特殊行业的鼠害及大型鼠的构成比则上升。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估北京市常住居民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北京市房山、海淀、怀柔和东城区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社区开展问卷调查,样本量通过Kish-Leslie公式计算,根据目标人群各年龄、性别分组的比例,分别在各社区选取相同性别和年龄比例的90份样本进行调查,采用 χ2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变量。结果 在369名调查对象中,熟悉低碳减排健康共益者为12.7%。年龄(OR=0.98)、对气候变暖的态度(OR=0.72)、家庭人均月收入(OR=1.27)、对空气污染的态度(OR=1.59)和低碳生活方式(OR=2.36)等,是影响调查对象低碳减排健康共益认知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受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家庭收入),对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态度及低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定和实施低碳减排的舆论宣传、政策措施时,应考虑纳入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分析2005-2013年中国大陆登革热疫情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基于2005-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网络报告的登革热疫情数据和人口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导入GeoDa 1.2.0和SaTScan 9.3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确定登革热时空热点区域。结果 2005-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报告的登革热总病例数为8107例,年均发病率为0.0682/10万。广东省和云南省的年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余省。广东省具有最高年均发病率,为0.5690/10万。2005-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登革热疫情呈明显聚集性分布。2005、2007和2010-2012年全局型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2005、2007、2010和2011年广东省处于高-高区域;2005、2007和2010年,福建省处于高-高区域;2011年和2012年,海南省处于高-高区域;2006、2008、2009和2013年中国大陆所有地区均未处于高-高区域。时空扫描聚类分析表明,一级聚类区域位于除2005年和2011年外的广东省, 2008年和2013年的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省(自治区), 2007年的福建省, 2009年的浙江省。结论 登革热疫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和海南等沿海城市,尤其是广东省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各时空聚集区域将为我国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和评价措施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