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PCD治疗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时伴发的急性胰腺假性囊肿 ,其发生率为 10 %~ 2 7% ,因其发生的病理基础为急性胰周液体积聚 ,绝大多数可自行消退 ,因此多可行期待疗法。但在SAP发作期出现的巨大的急性胰腺假性囊肿 (APPC)则需及时处理 ,但此时囊肿壁尚未成熟 ,患者全身情况较差 ,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手术。 1998年 1月至 10月间 ,我们在CT引导下应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PCD)方法治疗了 4例 ,效果满意。男 1例 ,女 3例 ,年龄 45~ 71岁。按SAP诊断和分级标准 (1996年第二次方案 )及BalthazarCT分级评分系统属Ⅱ级 1例 ,…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CD44v6蛋白表达与胰腺癌增殖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CD44v6和PCNA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5%(25/38),与淋巴结转移呈非常显著相关(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CD44v6阳性染色者胰腺组织中PCNA标记率较阴性者高(P<0.05).结论 CD44v6在胰腺癌的增殖、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胰腺癌预后预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组织标本及细胞系中Plk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3例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3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慢性胰腺炎的石蜡标本中Plk1的表达.用半定量RT-PCR检测5例新鲜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lk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两株胰腺癌细胞PANC1和CFPAC1中Plk1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Plk1的阳性表达率为72.7%(24/33),其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的部位无显著相关(P > 0.05).癌旁组织、慢性胰腺炎和良性胰腺肿瘤组织中Plk1的表达均为阴性.5例新鲜胰腺癌组织中都有Plk1 mRNA的高表达,两株胰腺癌细胞中也有Plk1蛋白的表达.结论 Plk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有可能成为胰腺癌诊治的理想靶标.  相似文献   
54.
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管结石是一种少见的胰腺疾病,我院自1993年5月~2000年7月间共收治胰管结石病人9例,现就胰石症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心肌特异性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诊断心肌缺血损伤的效率。方法:随机择期OPCABG患者68例(ASAⅡ~Ⅲ),在麻醉诱导前(T0)、术中吻合血管(T1)、手术结束(T2)、术后6h(T3)、18h(T4)、36h(T5)时间位点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hFABP浓度,并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有12例患者(17.6%)在手术中出现ECG的ST段上升>0.1mV或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的心肌缺血损伤,其血清hFABP、cTnI、CK-MB系列浓度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血清hFABP浓度的峰值比cTnI、CK-MB浓度的峰值均高并提前数小时出现;而56例患者(82.4%)血清hFABP、cTnI、CK-MB系列浓度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与cTnI和CK-MB相比,hFABP对OPCABG围术期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更快速、更易于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6.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的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用腹主动脉插管,UW器官保存液灌注,整块切取胰十二指肠,脾、双肾及输尿管,对1例1型糖尿病伴尿毒症患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胰腺外分泌行膀胱引流,术后四联免疫抑制+抗凝治疗。结果患者良好,术后7个月出院,带胰有功能存活已6个月并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的检测和意义。方法以CD44v6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以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及34例同期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结果34例对照者外周血中未检出CD44v6mRNA表达,40例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都检出有CD44v6mRNA基因的表达,强度在4.9×102~3.2×105拷贝/μg RNA,平均表达量3.9×104拷贝/μg RNA,术后CD44v6mRNA表达强度明显下降,强度在5.5×100拷贝/μg RNA~7.6×103拷贝/μgRNA,平均2.4×102拷贝/μg RNA,术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v6基因的定量表达,可作为胃癌负荷、疗效的参数指标,为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对胰腺移植物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分为假手术组、非治疗组和治疗组,术后1、3、6 h采血测定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术后6 h测血清淀粉酶(Ams). 结果术后6 h,治疗组ET水平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1);非治疗组术后NO浓度在3 h、6 h显著低于治疗组(P<0.01). 结论己酮可可碱对胰腺移植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区域性和全身性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自1998年12月至2001年2月收治SAP 67例,入选条件:①SAP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符合1996年制订的第二次方案;②发病时间在72 h内;③暂无急诊手术指征.符合上述条件者共计4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组1(区域灌注组)、组2(全身给药组),病例数分别为27例和19例.组1采用改良Sheldinger法经股动脉分别插管至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胰大动脉近端、肠系膜上动脉左右支、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背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两组均行深静脉置管.两组除一般支持治疗外,组1经股动脉插管持续予生长抑素14肽、抗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时间为5~7 d.而组2则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3±2.2)d和(28.4±4.3)d,感染发生率为14.8%和52.6%,治愈率为96.3%和57.9%,统计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区域灌注对SAP的治愈率高于常规静脉给药,并在防止感染发生及SAP重型化方面优于全身给药组.  相似文献   
60.
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壶腹周围癌2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教训.方法对1961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23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胰头及壶腹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8%(83/232),手术死亡率为6.9%(16/232).以1986年为界,将PD手术患者分为2个阶段进行对照,手术并发症从第1个阶段的45.3%(34/75)下降至第2个阶段的31.2%(49/157,P<0.05),手术死亡率从第1个阶段的14.7%(11/75)下降至第2个阶段的3.2%(5/157,P<0.01).结论配备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医生和完善的外科操作技术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