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麦粒灸法是我国最早的治病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探讨麦粒灸的作用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针刺组、麦粒灸组、对照组3组各1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不采用盲法.结果 治疗前后在ZPS和KPS评分上都有改善:麦粒灸组优于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 mg唑来膦酸对绝经后女性血脂和骨量的影响.方法 :10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每年1次,口服钙尔奇D 600 mg,每日1次,阿法D30.25μg,每日1次;对照组50例,口服钙尔奇D 600 mg,每日1次,阿法D30.25μg,每日1次.连续治疗12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血脂变化.结果 :经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腰椎L2~4、Ward三角、股骨近端总骨矿物质密度较对照组高,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低(P<0.05);2组血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经过5 mg唑来膦酸治疗,腰椎L2~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显著提高,血脂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补肾健脾方对阿尔茨海默(AD)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转移酶(ChAT)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补肾健脾复方制剂小剂量、大剂量干预组。采用鹅膏蕈氨酸毁损大鼠脑Meynert基底核制备AD动物模型,中药补肾健脾方分别以3.6g/(kg.d)、7.2g/(kg.d)灌胃。30d后以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及记忆能力,对各组大鼠血清及脑海马匀浆中AchE、ChAT的活性进行测定,运用电镜技术及免疫组化检测海马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健脾复方制剂大、小剂量干预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血清及匀浆中AchE的活性下降(P0.05),ChAT活性增高(P0.05),脑皮质的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脑皮质中Bax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P0.05),Bcl-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在抑制AchE活性的同时增加ChAT的活性,并可通过调节Bax/Bcl-2的表达减少海马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在肾脏,周细胞(pericyte)是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的主要来源。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myofibroblast transition,P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其中,周细胞的募集、活化与分离以及周细胞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促进RIF形成的主要原因。在PMT启动过程中,周细胞的活化及其与微血管的分离受控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这些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通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通路;阻断这些信号通路不仅能抑制PMT,而且,能遏制肾脏毛细血管减少,改善RIF。临床上,很多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等都具有改善RIF的明确疗效,其中,一些中药的干预作用可能与周细胞及其PMT相关。基于此,"PMT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将会成为中药抗脏器纤维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分析3,4期慢性肾脏病伴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患者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依存性,为探寻CKD-MBD患者中医辨证规律提供客观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05例CKD(3,4期)-MBD患者,观察其一般临床指标、中医证候出现频率和证型分布特征,并检测其血清骨代谢标记物,包括钙(Ca~(2+))、磷(P~(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1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以及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同时,测定其骨密度(BMD)。而后,进行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05例患者,高龄、高血压、骨折、骨量减少以及血清骨代谢标记物轻度异常可能是其一般临床特点;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证候多与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以及血瘀证有关;证型分布特征是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最多;高龄、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以及iPTH,P1NP异常可能是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特征。此外,Ca~(2+)异常与发脱齿摇、性功能减退等证候之间,P~(3+)异常与腰膝酸痛等证候之间,iPTH异常与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证候之间,ALP异常与大便溏泄等证候之间,P1NP异常与畏寒喜暖、大便偏稀等证候之间,β-CTX异常与腰膝冷痛等证候之间,皆有依存关系。总之,对于105例CKD(3,4期)-MBD患者,其临床特点是血清骨代谢指标的轻度改变;其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是脾肾两虚;轻度改变的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其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有依存性,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证素。 相似文献
16.
补肾健脾方对AD大鼠AchE、ChAT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补肾健脾方对阿尔茨海默(AD)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转移酶(ChAT)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补肾健脾复方制剂小剂量、大剂量干预组。采用鹅膏蕈氨酸毁损大鼠脑Meynert基底核制备AD动物模型,中药补肾健脾方分别以3.6g/(kg.d)、7.2g/(kg.d)灌胃。30d后以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及记忆能力,对各组大鼠血清及脑海马匀浆中AchE、ChAT的活性进行测定,运用电镜技术及免疫组化检测海马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健脾复方制剂大、小剂量干预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血清及匀浆中AchE的活性下降(P〈0.05),ChAT活性增高(P〈0.05),脑皮质的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脑皮质中Bax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P〈0.05),Bcl-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在抑制AchE活性的同时增加ChAT的活性,并可通过调节Bax/Bcl-2的表达减少海马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与老年痴呆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分为脾肾两虚(30例)和气虚血瘀(20例)2型。对老年痴呆症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IGFBP-1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检测,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结果]3组间空腹血糖(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肾两虚组和气虚血瘀组的FINS、IGFBP-1均偏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中医证型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0.05);脾肾两虚组和气虚血瘀组的IAI较正常对照组下降,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IGFBP-1与FBG、FINS、IAI有相关性,与FBG、FINS呈正相关,与IAI呈负相关。[结论]老年痴呆症与胰岛素代谢水平异常有关,脾肾两虚是导致老年期痴呆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中药补肾健脾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组织标本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复合物(cdk-5/p35)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假手术组,AD大鼠补肾健脾方小剂量干预组及大剂量干预组,每组5只.采用鹅膏蕈氨酸毁损大鼠脑Meynert基底核制备AD动物模型,中药补肾健脾方分别以3.6 g·kg-1·d-1、7.2 g·kg-1·d-1灌胃.30 d后以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及记忆能力,以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cdk-5/p3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AD大鼠模型脑组织中cdk-5/p3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剂量及小剂量干预组大鼠脑组织中cdk-5/p3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AD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 补肾健脾方可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同时下调cdk-5/p3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提示cdk-5/p35可能参与了补肾健脾方治疗A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与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阴虚风动(28例)及风痰瘀阻(30例)两个证型组。对两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33例)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TG、TC和LDL—C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HDL—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风痰瘀阻是脑梗死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