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5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探讨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Ⅰ基因MspI酶切位点变异频率及其对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对成都地区汉族 2 5 5例正常人和 134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apoAⅠ基因启动子 (- 78bp)及内含子I(+83bp)两个MspI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及对照组载脂蛋白AⅠ基因MspI的多态性以G/G基因型占优势。载脂蛋白AⅠ基因启动子区MspI酶切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0 .35 0比 0 .2 73,P <0 .0 5 ) ,并显著高于欧美的白种人 (0 .30 0vs 0 .12 0~ 0 .191,P <0 .0 1) ,而 +83bpT等位基因则未见差异。在所研究对象中具有A/A基因型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载脂蛋白CⅢ水平较具有G/G及G/A基因型者显著升高 (P <0 .0 5 ) ,血清载脂蛋白CⅡ水平有增加趋势 (P >0 .0 5 )。载脂蛋白AⅠ基因启动子 (- 78bp)MspI酶切位点的突变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有一定关联 ,载脂蛋白AⅠ基因A/A基因型对血清甘油三酯、载脂蛋白CⅡ水平及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升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是否相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方法对成都地区200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及220例血脂正常者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及其血脂、载脂蛋白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正常人均以H2H2纯合于基因型为主,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H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0.855比0.745,P<0.01);而H1等位基因频率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0.145比0.255,P<0.01)。H2H2基因型者血浆甘油三脂、载脂蛋白CⅡ、CⅢ水平、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均显著高于H1H1基因型者(P<0.01),比H1H2基因型者有明显增加(P<0.05)。此结果显示,脂蛋白脂酶基因内含子Hind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cs,HTG)与脂蛋白脂酶基因PvuⅡ多态性是否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成都地区135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193名血脂正常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内含子6PvuⅡ多态性及其对血脂及载脂蛋白(apo)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HTG患者和正常人均以P+等位基因为主,HTG组以P+P+基因型为主,而正常对照组P+P-基因型为主。HTG组的P+P+基因型分布频率及P+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460vs0.337,P<0.05;0.689vs0.565,P<0.01)。P+P+基因型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apoCⅡ、apoCⅢ、apoE水平及TG/HDL-C比值较P-P-基因型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脂蛋白酯酶基因P+P+基因型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Ⅳ(apolipoproteinAⅣ,apoAⅣ)基因变异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否有关联,为研究本病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和DNA片段序列分析法,对48名正常人及47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endogenous hypertriglyceridemia,HTG)患者apoAⅣ基因3′端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numbertandemrepeat,VNTR)进行分析.结果中国人apoAⅣ基因3′端VNTR多态位点CTGT三连重复[(CTGT)3]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253,与德国白种人的0.607和意大利白种人的0.522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P<0.01),而与日本人的0.262相近(P>0.05).HTG组和对照组之间(CTGT)3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显著性(0.223vs0.281,P>0.05),对照组VNTR3/3基因型携带者其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3/4型携带者(3.698±0.67mmol/Lvs2.974±0.54mmol/L,P<0.05).结论apoAⅣ基因VNTR多态性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相似文献   
95.
人血高密度脂蛋白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人血高密度脂蛋白 (HDL)生物活性检测法。方法 :根据受体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原理和步骤 ,以超速离心制备的HDL为参考品 ,以每 1 μgapoAⅠ为一个HDL活性单位 ,通过HDL生物活性标准曲线双对数回归方程 ,求测待测HDL制剂的生物活性。结果 :标准曲线在 1~ 1 6个活性单位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测定的板内及板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7.6 %~ 9.5 %及 1 2 .3%。结论 :此法操作简便 ,重复性好 ,且HDL以外的脂蛋白不干扰检测反应 ,可作为检测人血浆HDL制剂生物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异常脂蛋白血症的分类及分子缺陷刘秉文(华西医科大学载脂蛋白研究室,成都610041)血脂异常早期主要按血浆脂蛋白在血中的浓度改变而分为5型或6型,这种分型法是1965年由FredricksonDS及LeesRS提出的,以后由世界卫生组织承认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刘秉文,曾成林(华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成都610041)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密度为1.063~1.210,其电泳迁移率处于α-带,又称为α—脂蛋白,主要由肝脏和肠道合成。HDL含蛋白质50%~55...  相似文献   
98.
血浆脂蛋白脂酶及肝脂酶的比色测定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和脂蛋白代谢,作者建立了同时测定肝素化后血浆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活性的比色测定法。该法以脂肪乳剂为底物,在37℃、pH8.3的条件下与一定量肝素后血浆保温30分钟,血浆中的LPL及HL可将底物中的甘油三酯(TG)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FFA)。用铜试剂法测定生成的FFA的量,即可分别计算出LPL和HL的活性。同时,对LPL和HL的动力学进行了观察,LPL对TG的Km值为0.9μmol/L,HL为2.4μmol/L。LPL及HL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5%(n=4),2.9%(n=6)和6.4%(n=6),4.8%(n=6)。  相似文献   
99.
天然和氧化修饰型脂蛋白对培养人动脉平滑肌细胞基因转录表达及DNA合成的影响成都华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610041汪浩川,刘秉文AS是一种以动脉SMC和单核/巨噬细胞增殖为主的疾病。就其本质而言,它的发生与肿瘤有相似之处,可能是癌基因异...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介绍人血清载脂蛋白AⅡ(apoAⅡ)免疫圆周扩散法。用纯化的人apoAⅡ免疫山羊制备抗血清。琼脂糖抗apoAⅡ抗体凝胶板,每孔加待测或稀释参考标准血清5μl,25℃扩散48小时,测量免疫反应沉淀环直径。结果:最小检测量58ng,测定范围17.3~69.0mg/dl,板内及板间重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4.6%和5.6%,样品回收率为96.6±4.3%。用本法测得我国成都地区成人apoAⅡ含量为:男26.7±4.4mg/dl(n=45),女26.6±4.6mg/dl(n=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