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1.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北京市儿童在校外场所佩戴口罩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1—12月,自行设计问卷利用问卷星软件在北京市9个区36所幼儿园和18所小学的家长中开展线上调查。调查内容为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家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知识知晓、疫情风险感知、提供防护指导,及儿童在校外场所佩戴口罩的情况等。结果 收集问卷7746份,其中有效问卷7494份。过去1个月去过室内人群聚集场所的儿童中,64.2%规范佩戴口罩;去过室外人群聚集场所的儿童中,54.8%规范佩戴口罩;30.8%的儿童在室外场所过度佩戴口罩。城区儿童室内规范佩戴口罩比例(66.3%)高于郊区(62.5%)(P<0.01),郊区儿童过度佩戴口罩比例(33.1%)高于城区(27.7%)(P<0.01);随年级升高,儿童规范和过度佩戴口罩的比例均逐渐增高;家长风险感知中等水平,儿童规范佩戴口罩的比例均最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长知识得分高(OR=1.136)儿童室内规范佩戴口罩可能性大;小学低年级(OR=1.483、1.292)和高年级(OR=1.768、1.870),家长提供防护指导(OR=1.694、1.743)、自我效能高(OR=3.377、2.839)、自报口罩佩戴行为好(OR=5.657、4.653)的儿童室内和室外规范佩戴口罩可能性大,郊区(OR=0.823、0.889)、非独生子女(OR=0.786、0.833)儿童室内和室外规范佩戴口罩可能性低。小学低年级(OR=1.224)和高年级(OR=1.979)、提供防护指导(OR=1.833)、家长自报口罩佩戴行为较好(OR=3.189)儿童过度佩戴口罩的风险高,家长文化程度为本科/大专(OR=0.511)和硕士及以上(OR=0.323)、知识得分高(OR=0.850)的儿童过度佩戴口罩的风险低。结论 我市幼儿及小学生在校外场所基本能够规范佩戴口罩,但也存在过度佩戴口罩的情况。应注重提升儿童家长健康防护知识水平,提高家长提供防护指导的自我效能和技能。  相似文献   
312.
进入生产实习阶段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往往不知做什么、怎么做,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实习医生,反而像一名书记员,上级医师如何指示,实习医生做得好的能照方抓药对症处理,相反则越帮越乱,久之,自己的大脑已经不会思考。毕业后独立工作,如何做得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现行的教学方法、现有的教学内容不无关系。教科书一版接一版的修改,教学内容仍不能与时代同步。另外,许多学者  相似文献   
313.
李巧云  刘秀荣  李桂荣 《河北医药》2013,35(7):1054-1055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且近年来发病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的结局有两种:一是病变自然消退,二是发展为浸润癌[1]。但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到宫颈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2]。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明显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因此,积极的防治宫颈上皮内瘤变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14.
目的:观察祛白灵Ⅱ号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探讨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38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按标准分为轻、中、重度,均行活检病理除外非典型增生。300例轻症患者以自愿为原则分为两组各150例,分别予以祛白灵Ⅱ号及聚焦超声治疗半年;中重度患者80例均建议先行超声治疗,未愈者继以祛白灵Ⅱ号外涂,疗程最长半年。观察治愈率的变化。结果:轻症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症患者聚焦超声治疗优于祛白灵Ⅱ号药物治疗。结论:对于轻度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使用祛白灵Ⅱ号药物治疗疗效可靠,费用低廉,简便易行;若在聚焦超声治疗后未愈者继以外涂祛白灵Ⅱ号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15.
目的探讨将简短戒烟干预纳入各级综合医院门诊服务的可行性。方法方便抽取北京市海淀区一级、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各1家,在呼吸内科门诊和全科及中医科门诊推行简短戒烟干预技术。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及电话调查等形式获取门诊医生提供戒烟服务的意愿和实施情况、医院各科室门诊时间,以及门诊患者接受戒烟服务意愿等信息。结果 13名医生中有12名愿意在门诊诊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戒烟服务。医生对2460名门诊患者实施了简短戒烟干预,现在吸烟患者平均增加门诊时间2.0 min/人次,非吸烟患者平均增加1.0 min/人次。58.5%的现在吸烟患者希望门诊医生与其谈论有关吸烟/戒烟的问题。结论简短戒烟干预纳入综合医院门诊服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16.
国内外成功的控烟经验表明,实施全面无烟政策、创建无烟环境是保护人群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最有效的措施[1].2007年9月23日,北京市卫生局等联合下发通知,要求2007年10月1日开始全市所有出租车实行全面禁烟,并出台了<北京市出租车全面禁烟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相似文献   
317.
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发生肝硬化的乙肝患者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的危险性增加.研究表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慢性乙肝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恩替卡韦(ETV)是新一代抗乙肝病毒(HBV)药物,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是高效选择性HBV多聚酶抑制剂,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耐药率低[1].我院于2006年初开始用ETV治疗代偿期肝硬化,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好,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18.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测试(LCT)对1200例患者进行了同步双盲法检测HPV-DNA,并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接受病理检查156例。诊断宫颈癌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9例、CIN-Ⅱ级19例、CIN-I级49例,其它(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3例。HPV-DNA阳性率为16.8%;LCT阳性率为11.8%;HPV-DNA和LCT平行试验(任意一项阳性)的阳性率为21.2%,系列试验(两项均阳性)的阳性率为7.4%。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PV-DNA和LCT阳性率增加(P〈0.01)。HPV-DNA,LCT,二者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921,0.904,0.926,各筛查试验筛查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DNA和LCT检测常用于宫颈癌筛查,联合应用不能显著提高筛查效率,但会增加筛查成本。  相似文献   
319.
潜伏梅毒的临床特点与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血清学检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性病中心诊治的601例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1例潜伏梅毒患者中,早期潜伏梅毒174例,晚期潜伏梅毒170例,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257例;男256例,女345例,男∶女为0.74∶1;20~39岁高发,主要传染来源为非婚性接触;46例(7.65%)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251例(41.76%)因其他性病或疑有性病进行检查时确诊.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和不能确定病期潜伏梅毒患者中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大于1∶8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2.99%(127/174)、52.94%(90/170)和60.31%(155/257).早期潜伏梅毒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RPR阴转率明显低于早期显性梅毒患者(P=0.044).结论 应加强梅毒宣传力度,多渠道筛查以控制梅毒.  相似文献   
320.
1125例梅毒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和血清学特征.方法 对1125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非婚性接触是主要传染来源;一期梅毒129例,以外生殖器硬下疳为主;二期梅毒357例,以掌跖暗红斑、扁平湿疣为主;早期潜伏梅毒178例、晚期潜伏梅毒174例、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285例.1125例梅毒患者中107例(9.51%)合并其他性传播感染,绝大多数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31例(2.75%).除一期梅毒外,其余各期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实验、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实验)敏感性均超过97%.结论 潜伏梅毒发病率高,晚期梅毒发病率低,青霉素仍然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