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东方田鼠鼠肝细胞的实验体系.方法 采用下腔静脉插管原位灌注结合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纯化出肝细胞,在改良Eagle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rle Media,DMEM)中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AO-EB染色观察测定其活率来评价细胞质量.结果 一只东方田鼠肝脏一般可获得1.5×108~3.0×108个细胞,活率达95%,完全符合实验要求.刚分离的东方田鼠肝细胞呈圆球形,大小均匀,培养3 h后,大部分肝细胞出现贴壁,形态呈扁平状.培养24 h后,伸展良好,并成片生长.结论 下腔静脉插管原位灌注结合胶原酶灌注法可以分离出高纯度和活率高的东方田鼠肝细胞.  相似文献   
42.
生活污水、工厂排放的生产用水中各生理类群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活动是外环境水体恶化而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求简便、易行的方法 ,开展对这些细菌的监测 ,可以为制定预防和治理水污染措施提出科学依据。  对外环境水中各生理类型细菌研究的常规技术是先分离培养细菌 ,后再分类鉴定并测定其生理生化功能 ,过程繁琐费时。 2 0世纪 80年代Kauri[1] 提出多点接种法确定土壤细菌的生理类群及其动态变化 ,其过程仍不简易。由于Kauri法的启示 ,我们借鉴微生态学研究中的滴种法[2 ] ,将其用于环境污水中微生物生态系统各生理类群…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u)对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及不同pH值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体外抗Uu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了7种抗菌药物对72株Uu的MIC,及在pH值为6.0、6.5和6.9时,4种大环内脂药物抗Uu的MIC50。结果72株Uu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2%、15.3%和2.7%,未发现对加替沙星、司帕沙星、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的耐药。司帕沙星和交沙霉素抗Uu活性最强,而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抗Uu活性最差。当pH值6.0升到6.9时,红霉素的MI巴。下降8倍,而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MIc;。分别下降4倍、16倍、8倍。结论Uu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罗红霉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抗Uu活性依次增强,大环内脂类药物抗Uu活性由强到弱分别是交沙霉素(16环)、阿奇霉素(15环)、红霉素和罗红霉素(14环)。随着pH值在6.0~6.9升高时,大环内脂药物对Uu的MIC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44.
本文报告48例心脏手术患者术中不同时点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7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术中LPO及SOD值无明显变化。31例体外循环患者在体外转流后,LPO迅速升高,SOD显著降低;至心脏再灌流后5 min LPO达高峰,SOD达最低值。其变化程度与体外转流时间有关。心脏再灌流后心律失常患者的LPO升高及SOD降低程度,显著高于无心律失常患者。作者还探讨了体外循环时LPO升高、SOD降低的原因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