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对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免疫持久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乙肝疫苗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在其幼儿期(2~3岁)时加强免疫3剂次者作为加强免疫组,按照1:1匹配原则随机选择性别、居住乡镇相同的未加强免疫者作为未加强免疫组;于初免5年后采血检测抗-HBs和抗-HBc。结果 加强免疫组和未加强免疫组初免5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7.39%(224/230,95%CI:94.41%~99.04%)和53.91%(124/230,95%CI:47.24%~60.48%),几何平均抗体浓度(GMC)分别为1140.02(95%CI:887.46~1464.46) mIU/ml和11.53(95%CI:8.73~15.23) mIU/ml;两组5年随访抗体阳性率和GM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突破性感染率分别为0.87%(2/230)和2.17%(5/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初免5年后抗-HBs阳性率与是否加强免疫和初免时抗-HBs水平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38.75(95%CI:16.23~92.54)和3.06(95%CI:1.51~6.17)(P值均<0.05)。结论 乙肝疫苗初免正常应答或高应答儿童在幼儿期加强免疫可有效提高抗体持久性,但对预防HBV感染可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比分析山东省中西部地区25岁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与高血压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人群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地区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和标化率分别为37.0%、39.2%;高血压检出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3.8%、37.8%。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饮酒量、体质指数(BMI)和糖尿病是调查地区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共同的危险因素,女性是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共同保护因素,静态活动时问长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蔬菜摄人量多是保护因素。结论调查地区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患病均呈现较高流行趋势,加强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关注是防治高血压的早期有效的措施,应以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加强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监测和宣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农村社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中HBV再激活的发生强度和特征。方法 分别于2018、2020年对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人群体检中发现的IHC进行随访调查,比较2次随访结果,分析基于社区人群的IHC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和分布特征。结果 424名IHC完成了2次随访,发现HBV再激活者47例,累积再激活发生率为11.08%,发病密度为5.46/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肝病家族史和慢性病史与HBV再激活不相关(P>0.05),基线HBV DNA载量与再激活相关(P<0.05),当HBV DNA基线水平≥ 1 000 IU/ml时,累积再激活发生率可达18.92%。发生再激活后,ALT平均水平较基线升高且异常率增加,再激活者肝功能趋于异常。4例(8.51%)再激活者发生肝炎,其中1例(2.13%)为黄疸型肝炎。结论 济南市农村社区IHC中HBV再激活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再激活者处于无症状或轻度再激活状态;应加强对IHC的随访并密切监测其ALT和HBV DNA水平变化,并适时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成人HepB初免低应答者使用4种HepB进行3剂次加强免疫后anti-HBs应答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低应答的18~49岁成人随机分4组,分别用10μg HepB-SC、10μg HepB-HP、20μg HepB-SC和20μgHepB-CHO,于0-1-6月进行3剂次加强免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于第3剂次后1月采集血标本,采用CMIA法检测anti-HBs。比较各组抗体应答情况,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免后总抗体阳转率为78.25%、10μg HepB-SC组、10μg HepB-HP组、20μg HepB-SC组和20μg HepB-CHO组分别为70.18%、78.79%、77.34%和84.62%,有统计学差异(P=0.004);总抗-HBs GMC为443.92 mIU/mL,4组分别为297.03、435.21、445.76和604.64 mIU/mL,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初免抗体水平、疫苗种类、加强免疫疫苗种类与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和GMC有关。结论 HepB低应答成人3剂次加强免疫可获得较好抗体应答;20μg HepB-CHO效果好于10μg HepB-SC。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单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HepB)的免疫效果。方法筛选出HBsAg、抗-HBs阴性及抗-HBc阳性,既往无HepB免疫史的18~49岁者组成抗-HBc单项阳性组(单阳组),并按1∶1匹配原则选择对照组。依照“0-1-6”免疫程序对单阳组和对照组接种HepB,对两组无应答者再次按该免疫程序接种HepB,比较两组人群抗-HBs阳转率及其滴度。结果两组人群共调查228对。对照组和单阳组初次免疫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1.23%和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对照组无应答率、低应答率、正常应答率和高应答率分别为8.77%、11.84%、31.14%和48.25%,单阳组分别为8.33%、30.70%、35.96%和25.00%,对照组低应答率低于单阳组(χ2=22.28,P<0.01),高应答率高于单阳组(χ2=24.43,P<0.01)。初次免疫后对照组抗-HBs几何平均浓度(534.07 mIU/ml)高于单阳组(183.99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42,P<0.01);再次免疫1针后,对照组应答率(82.35%)高于单阳组(41.18%)(P<0.05),再免疫3针后两组应答率分别达到90.00%和82.35%(P=1.00)。结论抗-HBc单阳者HepB初次免疫可获得较好的免疫应答,但低于一般人群;初次免疫无应答的抗-HBc单阳者3剂次再免疫可获得较高阳转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以2018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特征和临床资料,分析纳入对象的TC、TG、LDL-C和HDL-C的平均水平,血脂异常总患病率及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的患病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项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95例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率为49.04%(586/1195),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49.86%和39.80%(χ2=3.649,P=0.056);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的比率分别为13.31%(159/1195)、15.40%(184/1195)、33.72%(403/1195)和9.21%(110/119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35岁)和肥胖是高TC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是高TG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糖尿病、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WHO HIV临床分期IV期、HIV RNA≥105 IU/ml是低HDL-C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HIV RNA载量≥105 IU/ml是高LDL-C的危险因素。结论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影响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以年龄大、超重、肥胖、糖尿病等为主的传统因素和以低CD4/CD8比值、WHO HIV临床分期晚、高HIV RNA载量等为主的HIV感染相关因素。建议在临床上对初治的HIV感染者常规筛查血脂,对具有其他代谢异常因素的WHO HIV临床分期晚期人群进行重点的筛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对山东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NNDRS)报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进行复核并评价两次的一致性.方法 在山东省7个县(区)建立监测试点,对2010年NNDRS报告的乙肝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对照国家诊断标准对病例临床分型进行复核,用Kappa检验计算报告与复核分类的一致率.结果 共对919例NNDRS报告的乙肝病例进行了复核.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复核分类一致率分别为39.53% (17/43)和74.52% (462/620);报告未分类乙肝中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分别占1.17% (3/256)、64.45% (165/256)和30.08% (77/256).报告急性乙肝病例和复核急性乙肝病例的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NDRS乙肝报告数据无法全面反映乙肝发病现状,开展乙肝病例监测和复核可以掌握乙肝真实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28.
[摘要]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识别能力与治疗效果仍是当前临床上应对多重耐药菌的关键措施。根据不同的耐药机制探索新的替代疗法(如噬菌体)有望在未来成为应对多重耐药菌的突破性技术。该文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治疗以及新的替代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识别和治疗多重耐药菌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合并各种常见慢性疾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重症化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等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3个预印文本网站(medRxiv、SSRN和ChinaXiv)中2020年1月24日至3月5日发表的有关重症、非重症COVID-19患者合并慢性疾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COVID-19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肝脏疾病的患病率,并计算重症患者、非重症患者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R 3.6.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从2455篇相关文献中筛选纳入19篇文献,共计4792例患者进行分析。COVID-19患者中男性占55.0%(95%CI 40.0%~80.0%),合并慢性疾病的总体患病率为30.4%(95%CI 24.0%~37.0%)。其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16.9%(95%CI 14.0%~20.0%)],其次是糖尿病[8.3%(95%CI 8.0%~9.0%)]。重症COVID-19患者中男性的比例高于非重症患者(64.4%比52.8%,OR=1.49,95%CI 1.08~2.05,Z=4.63,P<0.01)。重症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分别是非重症患者的5.77倍(95%CI 3.80~8.74)、4.47倍(95%CI 2.71~7.38)、3.55倍(95%CI 2.86~4.40)、3.05倍(95%CI 1.76~5.28)、2.82倍(95%CI 1.96~3.97)、2.39倍(95%CI 1.77~3.23)、2.15倍(95%CI 1.27~3.66),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37、6.01、11.60、4.20、5.46、5.71、3.12,均P<0.01)。重症患者慢性肝脏疾病的患病率与非重症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5,95%CI 0.84~2.17,P=0.11)。结论:伴有慢性疾病的COVID-19患者重症化风险较高,由高到低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DM)、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居民16 38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在6.1~7.0mmol/L间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析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间的关系.结果 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5.28%,15.31%,40.63%,DM患病率为4.27%,高血压患病率为43.8%.DM和高血压患病率随BMI和腰围的增加而升高,经X2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层分析,高血压患病率随BMI和腰围增加而升高,DM患病率随腰围增加而升高(P<0.05),随BMI增加,DM患病率并无上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血压患病危险性与BMI和腰围相关(P<0.05),而DM仅与腰围有关(P<0.05),与BMI无关(P>0.05).结论 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关系密切.必须加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干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