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665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902篇
预防医学   390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06篇
  2篇
中国医学   40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刘玲 《当代护士》2014,(5):73-74
总结1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并做好详细的出院指导。认为经有计划的合理性护理,患者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2.
Th17细胞亚群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CD4+T细胞亚群,产生白介素-17、6、2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而不产生干扰素-γ和白介素-4,可介导慢性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移植排斥等,在机体免疫调节、免疫病理和宿主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白介素-17是一种强大的促炎因子,可发挥与Toll样受体激动剂相似的作用激活固有免疫,同时也是炎症反应的微调因子,能与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协同作用,放大炎性效应,促进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蕈样肉芽肿及特应性皮炎等患者相关血清因子水平异常,提示Th17细胞与T细胞介导的皮肤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3.
【摘要】 目的 总结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320例Spitz样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20例患者中,男141例,女179例,年龄0 ~ 65(12.5 ± 11.7)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其中,Spitz痣307例,不典型Spitz肿瘤(AST)8例,Spitz痣样黑素瘤(SM)5例。皮损多为单发,可见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边界均清楚。307例Spitz痣皮损以黑色(132例,43.0%)和红色(108例,35.1%)为主,多数色素均匀(262例,85.3%)且表面平滑(272例,88.6%)。Spitz痣存在特殊临床亚型,11例 (3.6%)发生在斑痣上,11例 (3.6%)呈簇发性,6例(2.0%)播散性,7例(2.3%)结节性,1例(0.3%)为瘢痕疙瘩样。Spitz痣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表皮内痣细胞呈Paget样扩散(123例,40.1%),真表皮交界处出现Kamino小体(74例,24.1%),痣细胞呈水平带状(177例,57.8%)及楔形分布(118例,38.4%),痣细胞巢周围出现裂隙(177例,57.8%),可见生理性核分裂象(117例,38.1%),核染色质均细腻。根据特殊组织病理表现,Spitz痣又分为色素性上皮样Spitz痣(9例,2.9%)、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13例,4.2%)、血管瘤样Spitz痣(8例,2.6%)、疣状Spitz痣(12例,3.9%)、黏液样Spitz痣(10例,3.3%)、晕痣样Spitz痣(4例,1.3%) 等。4例AST皮损为黑色,7例色素均匀,3例皮损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细胞均有轻度至中度的异型性,均可见核分裂象(7例为2 ~ 6个/mm2),5例核染色质粗糙。3例SM皮损呈红色,4例色素不均匀,3例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黑素细胞呈Paget样扩散(3例),瘤细胞呈无极性浸润性生长且均未见成熟现象,均有明显异型性,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3例, > 6个/mm2),核染色质均粗糙且核膜明显着色。结论 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Spitz痣的临床及病理亚型繁多,AST同时具有Spitz痣和黑素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观察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受超短波作用后其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 方法 将rMSCs置于超短波理疗仪上,以每日1次、每次15 min的条件进行处理,1 d后检测细胞早期粘附能力,2 d后借助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1 d、3 d、7 d检测细胞增殖能力,7 d后检测成骨相关基因骨桥蛋白(OPN)表达量。 结果 与未经超短波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超短波处理的超短波组早期细胞粘附数量为前者的1.8倍(P<0.05);2 d后超短波组比对照组细胞的伪足数量多,伪足铺展范围大;超短波组细胞连续培养7 d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增殖能力提升(P<0.05),OPN表达上调(P<0.05)。 结论 超短波能影响rMSCs的早期粘附能力和形态,能促进其增殖和向成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在正常听力孕龄人群中开展耳聋基因携带率与突变谱调查,为耳聋基因筛查、遗传咨询、疾病管理提供数据. 方法 32 497例听力正常且无耳聋家族史的孕龄女性在我院医学遗传中心门诊接受遗传咨询后,接受耳聋基因芯片筛查.对于检测结果提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建议其配偶进行进一步耳聋基因检测.对于夫妇均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的家庭,给予遗传咨询与风险评估,必要时提供产前耳聋基因诊断. 结果 32 497位听力正常且无耳聋家族史的孕龄女性中,1 181例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63%.其中,1 117例携带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耳聋基因杂合突变,包括4种常见的GJB2基因突变665例,2种常见的SLC26A4基因突变407例,GJB3基因突变45例.此外,64例携带与氨基糖甙类药物诱导性耳聋密切相关的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突变. 结论 在正常听力的孕龄人群中开展耳聋基因携带率与突变谱的研究,对优生优育与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6.
目的:观察电针对颈上神经节切除脑缺血大鼠海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水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颈上神经节(superiorcervical ganglion,SCG)切除组、SCG切除十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酶复合物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GRP和NPY表达。结果:正常大鼠海马CGRP阳性神经细胞数量较少,模型组及SCG切除组CGRP阳性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电针组、SCG切除+电针组大鼠海马CGRP阳性神经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模型组和SCG切除组(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NPY阳性神经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SCG切除组及SCG切除+电针组大鼠海马NPY阳性神经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SCG对海马NPY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电针可通过调节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肽的表达达到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7.
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将该药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要联合应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8.
目的:研究温胆汤对睡眠剥夺小鼠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温胆汤低浓度组(含生药0.5 g/ml)、温胆汤高浓度组(含生药2 g/ml)和艾司唑仑片组(0.15 mg/kg),每组6只.采用改良版水平转盘睡眠剥夺法构建失眠小鼠模型,记录小...  相似文献   
159.
患儿男,出生3天,孕40周,体重2050g,因胎儿宫内窘迫剖腹产,出生Apgar评10分,出生第3天开始解柏油样稀水便,时而呈洗肉水样,每天8-10次,量较多,偶有呕吐,为咖啡色,量中等,少哭闹,表情淡漠.体格检查;T36.5℃,P120次/分,R42次/分,BP:6.5/2.5kPa,呈急性贫血面  相似文献   
160.
刘玲  周曙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9-22,i0001
目的:利用掩蔽启动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考察阈上与阈下呈现条件下的情感启动词对后续情感靶词的启动效应。方法:实验于2005-09/10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完成。以23名健康大学生自愿者为观察对象,无精神疾患以及精神病家族史,(矫正)视力正常。①选取常用名词和形容词1355个按5点记分进行情绪效价(正性、中性、负性)及熟悉度(主观词频)评分,进一步选择高熟悉度及情感效价处于极性分布两端及居中的词汇各60个,分别定义为正性、负性及中性情感词汇,并制作成刺激图片,以汉字笔画叠加后的图片作为启动词的掩蔽刺激。②启动词与靶词构成协调(正-正,负-负);冲突(负-正。正-负);不相关(中-正、中-负)3种关系。③被试任务是注意被掩蔽的启动词后呈现的靶词(呈现300ms),对其情感效价以左、右手按键做出判断,启动与靶词的刺激起始异步分别是600ms和693ms对反应时间采用2(启动呈现:阈下-11.7ms、阈上-105ms)&;#215;3(启动与靶词关系:协调、冲突、不相关)&;#215;2(靶词效价:正性、负性)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在两种启动呈现方式下,对事件相关电位行3(启动与靶词关系)&;#215;2(靶词效价)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利用F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分析结果:①交互效应(情绪启动&;#215;靶词)。②靶词效应(正/负性)。③情绪启动效应(协调/冲突/不相关)。结果:23名受试者中有5名因脑电干扰太大或高感受性(d’)而被剔除,余18名的测试结果进入统计分析。①反应时间:正性靶词和负性靶词的反应时间分别为(628.59&;#177;13.32)ms和(639.58&;#177;12.26)ms差异具有显著趋势[F(1.17)=4.25,P=0.055];而觉察因素和情感启动关系因素均未见显著效应。②事件相关电位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阈下条件下,提示显著交互效应出现于双侧额顶区和左半球(150-200ms);显著靶效应出现于左额颞区(120-150ms)、右半球(200-300ms)和双侧前额顶区(325-375ms);显著情感启动效应出现于双侧额顶区(550-575ms)。阈上条件下,提示交互效应不显著;显著靶效应出现于左侧额顶颞区(100~150ms)和左右半球广泛区域(175—600ms);显著情感启动效应分别两次出现于双侧枕区(125-150ms和300-325ms)以及双侧半球的广泛区域(475-600ms)。结论:事件相关电位指标提示情绪词作为启动无论能否被察觉,均可以显著影响后续情感靶刺激的加工,情感启动的时程长于600ms。阅下条件下的显著交互效应提示情感启动可区分为包括负启动在内的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