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迟发型非典型异戊酸尿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及IVD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3例非典型异戊酸尿症患儿,经尿液有机酸、血液酯酰肉碱谱分析发现异戊酸尿症,并经IVD基因突变检测确诊。患儿给予左卡尼汀、甘氨酸补充治疗及限亮氨酸饮食干预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患儿于1~2岁间发病,有不明原因呕吐、嗜睡,伴汗脚样体臭及代谢性酸中毒。3例患儿智力正常,均伴随显著的白细胞减少症,其中1例伴红细胞减少症。3例患儿血液异戊酰肉碱水平显著增高(4.6~8.2μmol/L),尿液异戊酰甘氨酸水平显著增高(36.1~1 783.56 mmol/mmol肌酐)。3例患儿IVD基因共检出6种突变,其中已知突变4种(c.157CT,c.214 GA,c.1183CG,c.1208AG),新突变2种(c.1039GA,c.1076AG)。经治疗后患儿顺利康复,目前1岁7个月~14岁,智力、运动及体格发育正常。结论迟发性异戊酸尿症临床表现复杂,于婴幼儿期发病,可有反复呕吐、酸中毒,通过血液酰基肉碱谱、尿液有机酸分析及基因分析确诊,左卡尼汀及饮食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联合血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与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及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分析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评价ASPECT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Hcy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对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意识障碍、ASPECTS评分、D-二聚体、Hcy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面积梗死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 <0.05);NIHSS评分> 10分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 <0.05);有意识障碍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O^R=4.850(95% CI:1.831,12.824)]、NIHSS评分[O^R=5.546(95% CI:2.139,14.376)]、ASPECTS评分[O^R=0.567(95% CI:0.424,0.756)]、D-二聚体[O^R=21.802(95% CI:3.915,121.384)]、Hcy[O^R=1.454(95% CI:1.167,1.811)]是影响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Hcy呈负相关(rs =-0.718和-0.758,均P =0.000);ASPECTS评分、D-二聚体、Hcy联合预测预后的敏感性为75.00%(95% CI:0.563,0.879),特异性为89.02%(95% CI:0.797,0.946)。结论 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ASPECTS评分、血清D-二聚体、血清Hcy是影响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变化与ASPECTS评分关系密切,三者联合对预后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完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探讨诊断、治疗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我国26个省市1998年1月至2020年3月确诊的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314例(男180例、女134例),采用Sanger测序、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或者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定量PCR等技术进行基因诊断。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发病年龄≤12月龄)和晚发型(发病年龄>12月龄)。根据个体情况,给予钴胺素、左卡尼汀、特殊饮食及对症治疗。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314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中58例(18.5%)通过液相串联质谱法新生儿筛查发现,5例(1.6%)为尸检确诊,251例(79.9%)患儿为发病后临床诊断。发病年龄为3小时龄~18岁,其中早发型159例(71.0%),晚发型65例(29.0%)。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代谢危象、智力运动落后、癫痫、贫血和多脏器损伤。早发型较晚发型患儿代谢性酸中毒及贫血常见[20.8%(33/159)比9.2%(6/65),34.6%(55/159)比16.9%(11/65),χ2=4.261、6.930,P=0.039...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克隆及原核表达西藏小型猪瘦素(Leptin)成熟肽及瘦素受体胞外区片段.方法 根据西藏小型猪瘦素序列(GenBank号:GQ240885.1)和猪瘦素受体基因胞外域序列(GenBank号:AF167719.1)分别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扩增瘦素、瘦素受体基因胞外域编码区1654-2319位片段,以西藏小型猪组织总RNA为模板,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得了特异性片段.再以该两个特异性片段为模板,另外设计两对带有BanH Ⅰ和HidⅢ酶切位点的套式引物分别扩增瘦素64-504位(成熟肽编码区)和瘦素受体基因胞外域编码区1655-2314位的cDNA片段,将该两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并转化感受态细菌E.coli DH5α测序并永久保存.此两片段经酶切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RSET A的BamH Ⅰ和HindⅢ两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R-OB和pR-OBR-a并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表达,SDS-PAGE电泳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在IPTG诱导下促使重组菌pR-OB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18×10<'3>左右的融合蛋白;重组菌pR-OBR-a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27×10<'3>左右的融合蛋白.结论 说明重组质粒pR-OB、pR-OBR-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分别可表达西藏小型猪瘦素成熟肽、瘦素受体片段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瘦素、瘦素受体功能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缺陷导致的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因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缺陷导致的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基因分析,并进行核心家系分析。结果 3例患儿,男孩2例,女孩1例,年龄5个月~3岁,来自3个不相关的家系;均无阳性家族史。1例在新生儿筛查时被发现,1例于1个月时病理性黄疸发病,另1例于2岁时因手抖和生长发育落后而就诊。血氨基酸酯酰肉碱谱分析均显示甲硫氨酸显著增高,134.50~790.67μmol/L。患儿均为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编码基因MAT1A突变;1例为复合杂合突变,第3外显子c.274TC和第7外显子c.895CT突变;1例为第6外显子c.757GA纯合突变;另1例为第7外显子c.791GA纯合突变。核心家系分析示患儿的突变均分别来自父母。结论对于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应考虑到甲硫氨酸代谢障碍性疾病,血氨基酸和基因分析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新生儿筛查是发现此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该文报道1 例因发育落后及癫癎而诊断为母性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的患儿。患儿男,1 岁8 个月时就诊,发育落后,1 岁出现癫癎,毛发黑,头围小,发育商为43,脑MRI 扫描显示白质髓鞘化发育落后,双侧侧脑室增宽,枕骨大孔狭窄。染色体核型正常,血液氨基酸、酯酰肉碱谱及尿液有机酸正常。家族史调查发现患儿母亲自幼智力落后,学习困难,毛发色泽发黄,26 岁结婚,婚前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患儿母亲于28 岁来院检查,血液氨基酸分析发现血液苯丙氨酸显著增高(916.54 μmol/L,正常值20~120 μmol/L),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c.611A>G(p.Y204C)纯合突变,为PAH 缺陷导致的PKU 患者。患儿为c.611A>G杂合突变携带者,血液苯丙氨酸正常。患儿父亲健康,PAH 基因未检出突变。建议对于不明原因智力障碍的患儿需进行详细的家族史调查,对智力障碍的父母更需进行详细的临床及代谢分析,以发现亲代疾病导致的儿童脑损害,如母性PKU。  相似文献   
47.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是一种罕见的有机酸代谢病,病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导致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陷。患者通常在新生儿期至婴幼儿期发病。本研究报告1例晚发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导致的脑白质病。患儿为7岁男孩,急性起病,表现为头痛、困倦、呕吐, 进行性加重,一般化验发现肝损害、酮症、白细胞减少,脑磁共振扫描示双侧脑白质对称弥漫性病变。血液羟异戊酰肉碱、乙酰肉碱显著增高。尿液3-羟基-3-甲基戊二酸显著增高,3-甲基戊烯二酸、3-羟基戊二酸、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高。经静脉滴注葡萄糖和左旋肉碱症状缓解。维持治疗半年后复诊,尿3-羟基3-甲基戊二酸降低,全身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mentin-1、IL-17、I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完善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机制、预后评估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某院92例急性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预后不良组(n=31)、预后良好组(n=61).对比两组血清Omentin-1、IL-...  相似文献   
4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由Smith—peterson教授予1937年用于临床以来,已有近70年历史,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手术技术和骨水泥技术的改进,假体设计的日臻完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解除了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了髋关节功能,是一种技术日趋完善、疗效显著的手术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5年6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0.
王振国  刘玉鹏 《西南军医》2011,13(2):239-240
目的探讨标准去骨板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去骨板减压术并颞肌贴敷术救治的28例幕上大面积脑梗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恢复良好11例(39.29%,11/28),中残5例(17.89%,5/28),重残8例(28.58%,8/28),植物生存2例(7.12%,2/28),死亡2例(7.12%2,/28)。结论标准去骨板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塞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