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p16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检测外周血血浆、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胸腔积液以及活检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叉.方法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柳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怀疑肺癌患者的外周血血浆、痰液、BALF、胸腔积液以及活检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42例确诊肺癌患者p16基因异常甲基化阳性例数在胸腔积液、活检组织、BALF、血浆和痰液中依次为10例(71.4%)、26例(61.9%)、25例(59.5%)、22例(52.4%)和20例(47.6%),各个标本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确诊良性病变患者中除在血液、活检标本和胸腔积液中各检测到1例异常甲基化外,其余标本中均未检测到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不同标本检测p16基因甲基化能提高肺癌的诊断阳性率,以3~4个标本联合检测较好(P<0.05).结论 MSP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浆、痰液、BALF、胸腔积液以及活检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对肺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联合不同标本检测p16基因甲基化能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自制角状钢板行麦氏截骨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自制角状钢板行麦氏截骨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31例。结果术后随访16-66个月,平均28个月。按Harris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16%),良21例(68%),差5例(16%),总优良率为84%。发生骨不愈合3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2例,股骨头晚期塌陷1例。结论自制角状钢板行麦氏截骨适宜对关节功能及肢体外形要求不高,并渴望继续从事体力劳动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甘草中5种活性物质甘草酸(GA)、甘草苷(LQ)、异甘草苷(ILQ)、芹糖甘草苷(LA)和芹糖异甘草苷(ILA)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抗衰老效果.方法 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甘草5种活性物质对hADSCs增殖的影响,选择5种化...  相似文献   
104.
纤维蛋白原功能测定在肺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均很高,在全世界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4位.在肺心病患者中监测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及功能水平,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制定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高Fg血症进行干预,评价使用抗凝剂治疗肺心病的疗效很有意义.现将我院2003年以来收治的100例肺心病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大鼠肝细胞微球皮下移植生成肝组织的可行性,为构建组织工程肝寻找新的方法。 方法 新鲜分离的SD大鼠肝细胞接种在琼脂糖包被的培养皿上进行培养,待其形成肝细胞微球后采用直接注射方式植入大鼠腹股沟处皮下腔。1 周后取腹股沟处组织,HE 染色法观察生成的肝组织形态。 结果 体外培养3 d,肝细胞形成致密的肝细胞微球,直径大小在43 ~ 185 μm,HE 染色显示微球中的肝细胞保持天然肝细胞形态特征。将其植入大鼠腹股沟处皮下腔1 周,HE 染色显示植入的肝细胞成活,并呈三维肝样组织团,肝细胞保持其特有形态特征:胞体为圆形,核大而圆,多为双核。 结论 肝细胞微球皮下移植可形成肝组织,为组织工程肝的构建创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正>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在腹部外科临床上并不少见,处理不当会招致严重的并发症。我科自1989年10月~2002年10月共收治4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12~68岁,平均41.3岁。病前曾施行的手术类型为:阑尾切除术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5例,胃癌根治术4例,全胃切除术1例,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3例,机械性肠梗阻手术3例,结肠癌根治术3例,结肠癌梗阻手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其它手术包括外伤手术和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骨水泥、髁式针、钢丝组成外固定支架治疗指、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应用骨水泥、髁式针、钢丝组成外固定支架治疗指、掌骨骨折48例,并随机抽取髁式针内固定法治疗指骨、掌骨骨折病例48例作对照,比较两组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的差异,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5W,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5W,两组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关节功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良率: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66.7%。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水泥、髁式针组合成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掌骨骨折与传统髁式针内固定疗法相比,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是创新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方便换药,避免2次手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甲基强的松龙(Medron)处理供体树突状细胞(DC)对小鼠皮肤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效果,为抗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成年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随机分为11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于皮肤移植前3d自尾静脉输入对应的供体DC。具体对应关系如下A组为空白对照,尾静脉输入生理盐水;B组为输入未修饰的DC;C1组为10μg/LIL-10处理组;C2组为30μg/LIL-10处理组;D1组为10mg/LMedron处理组;D2组为20mg/LMedron处理组;E1~E4组分别为10μg/LIL-10 10mg/LMedron处理组、10μg/LIL-10 20mg/LMedron处理组、30μg/LIL-10 10mg/LMedron处理组、30μg/LIL-10 20mg/LMedron处理组。同时设立F组,为BALB/c对BALB/c的同种同基因皮片移植。各组行皮肤移植术,观察受体移植皮片存活情况。结果相对于生理盐水组,E3组(30μg/LIL-10 10mg/LMedron处理组)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最长,经统计学分析两种药物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用IL-10和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对受体进行预处理,可明显延长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经皮胆总管探查、内置管内引流手术治疗胆道多发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0年9月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收治的9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行LC,采用自制器械行胆总管探查,将内置管放置在胆总管和十二指肠内以内引流胆汁,通过十二指肠注水的膨抽试验确认内置管放入十二指肠,术后30 d经十二指肠镜拔出内置管.结果 全组患者中成功完成经皮胆总管探查、内置管内引流手术864例,中转开腹42例,中转腹腔镜胆总管T管外引流56例.86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0~72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36±18)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6±2.1)d;术后出现腹膜后腔脓肿经局部引流治疗痊愈2例,出现胆汁漏经保守治疗痊愈32例;术后30 d 862例患者通过B超检查随访,其中603例发现胆总管内置管影像,经十二指肠镜拔出内置管,1例内置管回缩胆总管经EST取出,258例内置管自然脱落.864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无胆管狭窄,26例胆总管复发结石经EST取出.结论 经皮胆总管探查、内置管内引流手术是治疗胆道多发结石的一种安全而简便的微创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percutaneous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PCBDE) with internal draining tube plac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cholelithia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62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No. 451 Hospital of PL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 self-made internal draining tube was placed in the common bile duct and duodenum to drain bile internally. The correct position of the internal draining tube was comfirmed by injecting water into and draining water from duodenum. The internal draining tube was pulled out with the help of duodenoscope at 30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LPCBDE with internal draining tube placement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on 864 patients. Forty-two patients were transferred to open surgery, and 56 patients were transferred to receive LPCBDE with T-tube drainage.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36 ± 18) minutes (range, 20-72 minutes), and the length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6.6 ±2.1)days. Two 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retroperitoneal abscess and they were cured by puncture and drainage, 32 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bile leakage and they were cur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 total of 862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B ultrasound at 30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internal draining tube which was confirmed in the common bile duct was extracted with duodenoscope in 603 patients; the internal draining tube which was drawn back in 1 patient was removed with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 EST); the internal draining tube was removed naturally in 258 patients. The follow-up period ranged from 1 to 3 years, 26 patients had recurrent cholelithiasis and they were treated by EST. Conclusions LPCBDE with internal draining tube placement is a saf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cholelithiasis.  相似文献   
1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成熟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外科向更加微创和美容方向发展。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65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经脐单孔针式LC,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