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了解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复发情况.方法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分别于0.5a、1a用电子结肠镜随访复查,以后每年1次.疑恶变者每3mo一次.所有病例均取活检作病理检查.随访时间9mo~10a.结果本组完成随访者63例,发现息肉复(再)发21例(33.3%).32例腺瘤患者中,复(再)发18例,复发率为56.3%;尤其是广基息肉,复(再)发率高达78.6%,多发性息肉复(再)发率较高(62.1%),息肉直径>2cm者易复(再)发(90.9%),与其它类型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1).老年息肉复(再)发率较高.结论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的复发或再发与息肉生长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患病年龄,息肉的数目、大小、形态及病理类型关系密切.因部分类型息肉复发率较高且有恶变倾向,故术后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2.
106 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肠癌绝大多数是由息肉恶变而来,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并及时治疗,是改善大肠癌预后的有效途径.我院近10年来(1992年1月~2001年12月)内镜治疗大肠息肉共365例,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106例,占29.04%;而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78例,占21.4%.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3.
刘模荣  文学铨  赵逵  高原 《临床荟萃》2004,19(16):915-9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15%~20%,北京地区约为7%,我院消化门诊的确诊率约为13%。IBS是一组间歇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而又缺乏各种检查异常结果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我们对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来院就诊的IBS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期  相似文献   
44.
与其他非肝病性疾病引起的出血相比,由肝脏疾病引起的、以食道静脉曲张破裂为主要表现的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及预后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鉴别,经典准确的方法是急诊胃镜检查。国内曾有学者用测定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来诊断肝病性上消化道出血。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探索该酶对肝病性出血和非肝病性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残胃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癌的关系密切,但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关系尚不甚清楚,为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对我院1979~2002年258例残胃患者行胃镜及Hp感染的检测,以探讨两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有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两种形式,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食管癌可出现多种多样的染色体异常,但迄今为止还未发现特征性的染色体改变,食管癌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易位、扩增、缺失及环状染色体等结构异常.既往有文献报道恶性实体瘤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由于化疗后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但食管癌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只有一篇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4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以及未定型结肠炎。目前关于IBD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证实炎性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大量国内外关于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作用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