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3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刘楠  刘平  许建屏 《北京医学》2002,24(6):404-407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supraventricular tarchycardia,SVT)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原发趁性桥脑出血临床较少见,现将我们所遇经CT确诊的13例分析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33~86岁,平均5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10例,脑梗塞3例,糖尿病1例。二、症状及体征首发症状以突发性昏迷及肢体麻木无力多见,各为4例;头痛眩晕3例,共济失调2例。从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2天。起病时血压高于21.5/13.5kPa 8例。神经系统检查:入院时神志清楚6例,昏迷7例,言语不清2例,运动性失语1例。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衰弱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以38例神经衰弱患者为试验组,另设相应年龄段的健康人为对照组,以致敏羊红细胞花环试验直接法、死活菌鉴别染色法、琼脂单扩散法、聚乙二醇浊度法,分别验测了T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功能试验、血清IgG、IgA、IgM、C3、C4含量及CIC测定。两组样品均数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神经衰弱患者外周血CD+3%、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血清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血清C4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病确实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创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1 8例创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1 8例中 ,3例行清创缝合术 ;5例行清创缝合加十二指肠造瘘 ;1 0例行清创缝合 ,胃空肠吻合 ,胆总管及腹膜后放置引流。 4例 ( 2 2 .2 % )死亡 ,1 4( 77.8% )例痊愈。结论 :正确的处理和恰当的术式是救治创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主动脉手术围术期脑损伤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其在主动脉外科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主动脉手术病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43.7岁,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术22例,全胸降主动脉或胸腹主动脉替换术8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transient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TND)者8例(并发症组);余22例无脑部并发症(非并发症组)。均于术前及术后72h内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并检测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乳酸及S100β的含量。结果两组ICP分别于术后24 h及12 h达峰值,并发症组于术后24~72 h显著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两组CSF乳酸峰值分别出现于术后12 h及6 h,并发症组于术后12~72 h显著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两组CSF中S100β均于术后12 h达到峰值,且组间72 h内各值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主动脉手术围术期ICP、CSF乳酸及S100β的异常升高与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都是围术期敏感而可靠的脑损伤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保罗样激酶1基因(plk1)沉默对胶质瘤细胞株-H4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plk1基因作为胶质瘤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化学合成小片断干扰RNA(siRNA)抑制plk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lk1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4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程度的变化,体外侵袭实验检测H4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MTT法检测H4细胞增殖速度的变化。结果经siRNA作用48h后,plk1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较多的H4细胞聚集于G2/M期附近(P<0.05);细胞凋亡明显上升(P<0.05);细胞体外侵袭能力下降(P<0.05);增殖速度明显缓于对照组(P< 0.05)。结论靶向plk1的siRNA可在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H4的侵袭与增殖,plk1有可能成为新的潜在胶质瘤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18.
动态脑电图对脑死亡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器官移植的快速发展 ,脑死亡的早期诊断愈来愈重要 ,临床诊断脑死亡已有较明确的标准 ,动态脑电图监测在脑死亡的诊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收集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我院住院深昏迷病人 11例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分析 ,探讨其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 11例中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2~ 80岁 ,平均 4 3 8岁。临床诊断 :电击伤 2例 ,重型颅脑外伤 2例 ,脑出血 3例 (1例破入诸脑室 ) ,脑炎 1例 ,肺源性心脏病1例 ,心房纤颤介入术后 1例 ,全身多发性骨折脂肪栓塞 1…  相似文献   
19.
对24例经颅脑CT证实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短潜伏期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结果BEAP总异常率79%,SEP总异常率83%,两种诱发电位均以时间参数的异常率明显比波幅度参数的异常率高。结论:在脑白质疏松症的临床早期,虽然还未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脑电生理已出现异常,诱发电位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一个敏感的辅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动态脑电图对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和临床检测指标对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在45例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急性期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测和Glasgow评分、瞳孔对光反应、脑干反应检查,随访3个月时病人的预后,将动态脑电图检测和各项临床检查结果与病人的预后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动态脑电图对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在敏感性(83.3%)、特异性(100%)和对预后评估的准确率(91.7%)方面均比临床检测结果高,临床指标Glasgow评分、瞳孔对光反射、脑干反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3.1%、84.2%及77.9%;76.9%、73.7%及75.6%;76.0%、68.4%及68.9%。结论:动态脑电图检测对急性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有确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