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随着现在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科技信息也剧烈增加.为了节约医务工者的时间和精力,使其在短时间内尽快地更新知识和确定科研课题所需的文献,现代学术性期刊都采用编印文摘的方法,以解决此矛盾.科技论文的文摘(也称提要)所提供的信息能否被利用,不仅与论文的研究水平有关.而且与文摘的撰写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如何写好一次性文摘,不仅是作者.也是编者关心和探讨的问顾.  相似文献   
12.
报道12例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认为该征是一种胆囊结石并发症,由于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形成胆囊胆管瘘,引起肝总管狭窄、梗阻,并发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及肝功能损害。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靠术中所见和术中胆管造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PVT)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6月实施的194例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存在PVT 24例,其中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中采取不同门静脉重建方式,结扎术前存在的门腔分流和粗大的侧支循环。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质量肝素预防性抗凝。术中、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供。结果 术后PVT发生率2.58%(5/194)。1例PVT经外科门静脉取栓、重新吻合治愈,3例置管溶栓、支架植入治愈,另1例仅表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未特殊处理。与PVT相关病死率为0。其余病例随访6~ 104个月,未见PVT。结论 理想的门静脉重建方式、结扎门腔存在的分流和术后有效的抗凝可以减少PVT的发生,多普勒超声监测能早期发现PVT,挽救移植物,避免再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四期增强扫描对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病例资料,行CT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或五期增强扫描。结果:早期细菌性肝脓肿多见于细菌性肝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平扫呈多房性低密度肿块,边界多不清晰,增强后可见典型征象。结论:早期细菌性肝脓肿多层螺旋CT动态四期增强后可显示特征性表现,大大提高了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平滑肌瘤并发消化道出血1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2003-2007年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例,从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面分析.结果 患者初诊主诉均为腹痛,大部分病例有肠梗阻的表现,13例有明显的血栓形成易患因素.1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肠系膜静脉三维CT重建确定诊断.15例中有6例无腹膜炎及肠坏死表现,行抗凝去聚、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前确诊且有肠坏死表现,术中确诊2例.6例术后经抗凝、去聚及对症治疗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易患因素、症状与体征不相称的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CT、肠系膜静脉三维CT重建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无肠管坏死应及早采取包括抗凝去聚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有肠管坏死及早手术切除受累肠管.术后及早行抗凝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及低温保存过程中氧自由基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假手术、热缺血再灌注和原位肝移植模型 ,分别测定再灌注 1h和移植术后 2h下腔静脉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乳酸脱氢酶 (LDH)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酶 (LPO)的变化 ,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前 30min静脉注射别嘌醇或灌洗液及保存液中加别嘌醇的实验组大鼠 ,其全血中SOD的活力高于条件相同、但不给予别嘌醇的对照组 ,LPO及LDH的含量低于对照组 ,其各项测定值与假手术组比较 ,差异不显著 ;实验组和假手术组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均轻于对照组。结论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及低温保存过程中氧自由基明显增加 ,并且造成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192例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984年至1999年收治的19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MRCP对肝门部肿物显示率100%(44/44)。15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探查术10例,内、外引流术88例,均于术后3-15个月死亡。切除术53例,全肝切除原位肝移植术2例。手术切除率为36.0%(55/153),行根治性切除38例,中位生存期为31个月,姑息性切除17例,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 MRCP可以确定肝门部胆管癌病变部位及范围。术中胆道切断端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经根治切除术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对于BismuthⅢ型、Ⅳ型无肝外转移者,行全肝切除、肝移植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供者髂动脉行腹主动脉搭桥重建移植肝动脉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8年4月应用供者髂动脉行腹主动脉搭桥重建肝动脉的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肝动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采用搭桥方式进行移植肝动脉重建的原因。 结果共纳入8例受者,其中1例存在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导致肝总动脉供血不足,3例肝总动脉纤细,4例肝总动脉壁薄弱或分层。重建后肝动脉平均血流为(315±178)mL/min。术后2例受者分别因肝脏流出道和胆管吻合口狭窄导致黄疸,其余受者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1例受者术后2个月出现肝动脉血栓形成,继发肝脓肿,半年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7例受者随访至2018年11月均存活,肝动脉均通畅,无狭窄或血栓形成。 结论当供、受者常规肝动脉端端吻合无法实施时,应用供者髂动脉行腹主动脉搭桥重建移植肝动脉是一种可行的肝动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16层螺旋CT评价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对43例经16层螺旋CT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测出的冠脉粥样斑块患者,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口服,12个月后复查斑块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有119支冠状动脉存在132个粥样斑块,治疗后各种斑块大小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脂质斑块(27个)缩小幅度26.4%(P<0.05),纤维斑块(34个)缩小幅度14.1%(P<0.05),混合斑块(13个)缩小幅度12.7%(P<0.05),而钙化斑块(58个)缩小幅度不明显(3.7%,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逆转或稳定冠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16层螺旋CT可定量评价粥样斑块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