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目的研制局部给药跨室壁氯化钾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电极(KC lMAP电极),探讨模拟在体犬交感神经不均一的致心律失常机制。方法由5F动脉鞘管和0.2 mm的绝缘银丝,组构成3对MAP记录电极,鞘芯腔内注入含30%氯化钾琼脂糖凝胶即制成KC lMAP电极。用自制的电极记录犬左室前壁跨室壁MAP,观察局部异丙肾上腺素对三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和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结果KC lMAP电极能稳定记录三层心肌MAP 120 m in以上,随时间的延长动作电位振幅逐渐降低但不影响复极特性的分析;局部给予异丙肾上腺素(10-5mg/m l)能显著降低中层心肌细胞的APD90(236.9±3.8 m s vs 226.3±3.0 m s)和TDR(35.7±4.8 m s vs 24.9±3.9 m s),中层心肌细胞易于诱发早期后除极及触发活动并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结论KC lMAP电极可理想地用于跨室壁心肌复极特性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降低正常犬的TDR,其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与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2.
目的为了研究大鼠心肌梗死(MI)后钾通道Kv2.1 mRNA表达量的动态变化.通过结扎大鼠左前降支近端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手术后存活大鼠进入MI组(MI组)(7天组;30天组).  相似文献   
203.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确诊为PCM患者175例,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组50例,亚急性组65例,慢性组60例.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为对...  相似文献   
204.
目的 观察莪术醇对抑制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从JAK3/STAT信号途径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6.25、12.5、25、50 μg/mL)莪术醇干预处理人Jurkat细胞株,分别用新型四唑单钠盐法、流式细胞技术观察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及细胞周期分布.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莪术醇诱导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设正常对照组、IL-2刺激组、JAK3抑制剂组及莪术醇干预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JAK3、STAT3及STAT5a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莪术醇体外处理24 h后,Jurkat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0.05).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随着莪术醇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的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呈浓度依赖性增多,G2/M细胞比例则呈减少趋势.50 μg/mL的莪术醇处理24h后,细胞表现出核固缩、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50 μg/mL的莪术醇可抑制JAK3与STAT5a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 <0.05,P<0.01),但对STAT3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莪术醇作用于Jurkat细胞S~G2/M期,阻滞S期细胞向G2/M期移行,并下调JAK3/STAT5信号分子以抑制该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5.
目的:研究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Transurethral Holmium Laser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HOLRBT)在浅表性膀胱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试验组采用HOLRBT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肿瘤预后标志物水平、排尿功能[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Flow Rate, QMax)、残余尿量(Post-Voidresidual, PVR)]、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膀胱清洗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长、尿管留置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1年试验组P53蛋白阳性率、KI-67蛋白阳性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QMax较高,PVR较低(P<0.05);术后2 h试验组IL-6、PCT、TNF-α水平均较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P<0.05)。结论:HOL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较好,还能改善围术期指标和排尿功能,可减轻炎性刺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6.
方勇飞  刘晓飞 《西部医学》2017,29(11):1485-1487+1491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影响RA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本文就肠道菌群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207.
目的:探讨内脂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入选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6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收集患者外周动脉(桡动脉或股动脉)的血样和本次导致STEMI发生的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血样,比较外周动脉与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内脂素及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的表达水平行相关性分析,进而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观察内脂素对巨噬细胞中ADAMTS-4表达的作用。结果: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内脂素及ADAMTS-4水平高于外周动脉(内脂素:15.13±6.30ng/ml vs. 9.20±4.13ng/ml,P<0.001;ADAMTS-4:101.27±9.56ng/ml vs 74.36±12.43ng/ml,P<0.001),同时,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内脂素及ADAMTS-4的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2=0.86,P<0.001)。体外实验证实,内脂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上调ADAMTS-4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内...  相似文献   
208.
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23例狼疮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探索半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肾炎的前景。选2013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例狼疮肾炎患者, 18例患者于第1天和第14天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 5例患者于第1天和第14天给予利妥昔单抗500 mg, 6个月后依病情需要按需使用。第1天和第14天同时给予80~120 mg甲泼尼龙, 后以1 mg/kg甲泼尼龙维持4周, 依病情酌情减量至维持量或停用。记录利妥昔单抗治疗后B淋巴细胞水平、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评分(SLEDAI-2K)。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基线期11例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 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后12个月9例患者肌酐水平恢复正常[(66.3±10.1) μmol/L 比 (162.7±58.6) μmol/L]; 12例基线期肾功能正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肾功能恶化。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12个月后20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4.00(2.00, 6.80)g 比 0.10(0.08, 0.40) g]。利...  相似文献   
209.
目的 报道7例经托法替布治疗的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蛋白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例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IL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应用托法替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表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索相关数据库,结合文献报道的36例患者,总结托法替布治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I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7例患者中5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50(30~64)岁,病程3(1~36)个月,随访时间12(1~35)个月。7例中有4例既往曾接受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为初治患者。1例死亡,6例病情稳定,维持治疗。1例患者在使用托法替布后的第18个月出现真菌感染。国内外报道托法替布治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ILD患者共36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表现均有改善,应用托法替布后9例(25%)发生机会性感染。结论 托法替布治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ILD的疗效显著,但在治疗期间...  相似文献   
210.
目的构建一种简便、快速而准确的可视化预测模型,早期识别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中发生无复流高危风险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方法回顾性研究中日友好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STEMI并行PPCI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个人史、Killip分级、实验室检查等变量资料,观察患者是否在PPCI治疗过程中发生无复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STEMI患者PPCI发生无复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析验证模型区分度、一致性以及临床有用性。应用Bootstrap重复采样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研究共纳入280例患者,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无复流发生率为30.7%。KillipⅢ~Ⅳ级(OR=3.537,95%CI:1.665~7.514,P=0.002)、平均血小板体积≥9 fL(OR=4.003,95%CI:1.091~14.689,P=0.037)、血糖≥7.8 mmol/L(OR=2.315,95%CI:1.318~4.066,P=0.003)和症状到入院时间(OR=5.594,95%CI:2.041~15.328,P=0.002)是STEMI患者行PPCI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STEMI患者行PPCI发生无复流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0.668~0.795),内部校准曲线贴近标准曲线。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可视化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无复流高危风险的STEMI患者,并在PPCI术中在发生无复流之前给予前瞻性的预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