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14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572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48篇
  1篇
中国医学   247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形态的影响。方法 通过给正常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坎地沙坦低、中、高剂量组。12周后取相同部位主动脉分别进行固定、染色,在光镜及电镜下进行观察,并测量血管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主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与模型组相比坎地沙坦低、中、高剂量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有所减轻。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内膜与中膜厚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坎地沙坦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P<0.01)。结论坎地沙坦可减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改变,减少血管内膜、中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02.
<正>患者男,52岁,因"胸闷、胸痛、咳嗽1周,加重1天"入院。体格检查:右侧肺部叩诊为浊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CT平扫:右前纵隔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内见大片低密度影(CT值13HU)及结节状略高密度影(CT值38HU),大小124mm×81mm×98mm;增强后病变呈不均匀中等强化,内见小血管穿行,病变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心脏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与MCF-7/ADR的 Notch1 表达、成球能力、干细胞池比例及干细胞内Notch1的表达,探讨Notch1 在逆转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MCF-7/ADR 及表型为ALDH1+/CD44+/CD24- 乳腺癌干细胞中Notch1 的表达;无血清培养检测MCF-7及MCF-7/ADR 的成球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与MCF-7/ADR的干细胞比例并分选干细胞.结果 MCF-7/ADR的Notch1 的表达明显高于MCF-7(0.0748±0.0043比0.0461±0.0022,P<0.05),微球体形成能力也明显高于MCF-7 (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比例,MCF-7/ADR高于MCF-7(11.40%比1.89%);分选出的干细胞Notch1 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干细胞(0.3096±0.0324比0.0428±0.0061,P <0.05).结论 Notch1 在乳腺癌及乳腺癌干细胞中高表达,干预Notch1 可能可以逆转乳腺癌治疗的耐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高血压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肾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表达的关系。 方法 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1)高血压未治疗组;(2)普通降压组(利血平50 µg·kg-1·d-1+二肼苯达嗪6.25 mg·kg-1·d-1+氢氯噻嗪6.25 mg·kg-1·d-1); (3)常规剂量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5 mg·kg-1·d-1);(4)大剂量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20 mg·kg-1·d-1)。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 结果 常规剂量罗格列酮组收缩压为(176±18) mm Hg,与高血压未治疗组(191±25) mm Hg相比,无显著差异。大剂量罗格列酮组收缩压为(143±16) mm Hg, 普通降压组收缩压为(137±27)mm Hg,与高血压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相似的情况下,大剂量罗格列酮组尿蛋白排泄率为(16.78±3.50)mg/24 h,较普通降压组(27.94±12.79)mg/24 h显著降低(P < 0.05)。未钳夹侧肾脏病理改变轻,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肾小球损伤指数为18.04±7.76,与普通降压组27.92±6.3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罗格列酮组微动脉壁/腔比为1.75±0.38,与普通降压组2.16±0.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罗格列酮组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mRNA表达上调。 结论 罗格列酮对高血压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肾内AT2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5.
探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静脉点滴药物及综合疗法治疗重度脂肪肝。中药离子导入选择穴位,配合静脉点滴药物还原谷胱甘肽和多烯磷脂酰胆碱,适量的有氧运动,让患者很快减轻肝区胀痛,乏力症状。  相似文献   
106.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又称PPH手术,是近年开展的治疗痔疮的新手术。PPH手术改变了传统手术以破坏痔体为目的手术原则,建立了恢复正常肛管解剖,阻断痔体血供的全新理念。我院自2003年7月以来应用PPH手术治疗重度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高血压肾病患者肾脏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肾内科近2年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压、眼底、尿和肾功能变化,对其中47例采用16G弹射针在B超引导行肾脏穿刺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免疫荧光检查。【结果】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表现多样,多数表现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肾小动脉玻璃样变,管壁增厚。病情严重者表现为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症:肾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内膜重度增生,呈现典型的洋葱样改变。随着高血压病程增加,肾动脉及肾脏病损害加重(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其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程有关,行肾脏病理检查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URP方法对16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轻度升高(平均11.7 ng/ml),直肠指诊和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但PSA持续升高或者合并有明显下尿路症状,或者PSA升高却不宜活检的可疑前列腺癌病例行TURP.6例通过病理学诊断确诊前列腺癌.其中3例又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加间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2例行药物去势加抗雄激素药物治疗,1例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结果 对6例经TURP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随访3个月~2年,全部生存.TURP使2例前列腺癌合并下尿路症状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结论 TURP对部分前列腺癌有早期诊断作用,同时可以缓解合并的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膀胱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现及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0例膀胱癌患者5个微卫星位点的改变,同时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BAX基因和TGF-βⅡ型受体基因移码突变的情况。结果至少发生一个微卫星位点改变的阳性率为82.5%(33/40),D9S162、D16S476、D9S54、FGA和IFN-A1位点改变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57.5%(23/40)、42.5%(17/40)、37.5%(15/40)、47.5%(19/40)和55.0%(22/40),阳性检出率与良性病变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检出率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显著相关性。发生微卫星改变的33例中,42.4%(14/33)和33.3%(11/33)分别可见BAX基因和TGF-βⅡ型受体基因的移码突变。结论检测微卫星的改变是膀胱癌早期诊断、监测复发的有效手段,微卫星改变可能是膀胱癌发生过程中多基因突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水黄皮根抗实验性胃溃疡的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大鼠无水乙醇胃黏膜损伤模型和小鼠利血平型胃溃疡模型,观察水黄皮根乙醇总提取物和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胃黏膜的影响。结果: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都能明显抑制无水乙醇和利血平对胃黏膜的损伤。其对无水乙醇模型的损伤抑制率分别是86.4%,85.4%,11.5%,对利血平模型的溃疡抑制率分别是37.8%,33.8%,19.7%。结论: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明显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作用最强的部位是醋酸乙酯萃取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