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采用非对称采集与迭代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方法 (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ical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 sequence,IDEAL-IQ)定量评价慢性下腰痛患者椎旁肌肉脂肪浸润程度与Goutallier分级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基于IDEAL-IQ脂肪分数图像MR纹理分析评价椎旁肌肉脂肪浸润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慢性下腰痛就诊患者97例(男50例、女47例),行腰椎常规扫描序列横断位、矢状位T2WI及轴位IDEAL-IQ序列,获取L1~S1椎间盘层面椎旁腰大肌(psoas major,PS)、竖脊肌(erector spinae,ES)及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MF)基于T2WI序列的Goutallier脂肪浸润程度分级,IDEAL-IQ序列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值、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值和基于FF图像的纹理特征参数.椎旁肌肉Goutallier分级组间FF值及CSA值的差异性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价椎旁肌肉Goutallier分级与FF值及CSA值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评估纹理分析参数的诊断效能,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纹理参数特征值与FF值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腰椎间盘层面椎旁肌肉脂肪Goutallier分级组间CSA值及FF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S、MF和PS的Goutallier分级与CSA值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0.338、-0.082,P值均小于0.001);MF、ES和PS的Goutallier分级与FF值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0.819、0.136,P值均小于0.05);纹理特征参数对椎旁肌肉Goutallier分级的诊断效能良好,其中MeanValue、Quantile0.975、Variance与椎旁肌肉FF值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777、0.776),VoxelValueSum、kurtosis、skewness、uniformity、HaralickCorrelation_angle135_offset7、HaralickCorrelation_angle90_offset4、InverseDifferenceMoment_AllDirection_offset4与椎旁肌肉FF值呈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9、-0.687、-0.569、0.601、0.633、0.714、-0.604),ClusterShade_AllDirection_offset7与椎旁肌肉FF值呈中等相关(相关系数为0.497).结论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椎旁PS、ES、MF的Goutallier分级与FF值及CSA值均存在相关性,而且基于IDEAL-IQ序列脂肪分数图的纹理分析评价椎旁脂肪浸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CFEOM)家系发病者眼外肌及眼运动神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个CFEOM家系,家系一临床表现符合CFEOM1,家系二临床表现符合CFEOM3.对两家系共17名患者(家系一3名患者,家系二14名患者,其中男性5名,女性12名,年龄范围8-62岁,平均年龄34.4岁,34只眼)进行高分辨率MRI扫描,随机抽取18个正常成人(男女各9人,年龄范围10-59岁,平均年龄35.1岁,36只眼)作为对照.扫描方法:眼眶部行3mm层厚、T_1加权MRI扫描;颅内行1 mm层厚、3D FIESTA扫描;比较2组眼外肌、眼运动神经、上睑提肌和视神经的变化.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并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扫描显示发病者外直肌(LR)、内直肌(MR)、上直肌(sR)、下直肌(IR)及上斜肌(10)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小,尤以上直肌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R:t=-5.535,P=0.003;MR:t=-7.187,P=0.001;SR:t=-23.749,P=0.001;IR:t=-6.907,P=0.001;IO:t=-5.057,P=0.004);眼运动神经(动眼神经、展神经)的颅内段截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49,-11.721,P<0.05);视神经较细(t=2.292,P=0.025),且均向鼻上方移位;上睑提肌发育不良.结论 由眼运动神经异常支配继发眼外肌组织被致密纤维组织代替所致,可能与动眼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发育缺陷有关.CFEOM的病因为神经源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治疗,依据血糖监测调整治疗方案,12周后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变化.结果 27例患者均能耐受利拉鲁肽.与治疗前相比,FBG、2hPG、HbA1c、BMI均明显下降(P均<0.01).体质量减轻值与治疗前体质量指数(BMI)(r=0.493,P<0.01)、体质量(r=0.516,P<0.01)呈正相关;1.2mg/d剂量组体质量减轻值与0.6mg/d剂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低血糖.结论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代谢控制效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A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探讨血清sCD40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本实验分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DACI组,n=69)、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2)和健康对照组(NC组,n=28)。3组研究对象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sCD40L的水平,常规生化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计算Crouse积分。根据超声结果将DACI组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结果 3组之间血清sCD40L水平、IMT、斑块检出率、Crouse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ACI组以不稳定斑块为主,且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IMT(r =0.733,P<0.01)、Crouse积分(r=0.645, P<0.01)、HbA1c(r=0.272,P<0.05)、甘油三酯(r=0.276,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sCD40L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其水平升高可能反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刘昌盛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3):36-3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3组,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胱抑素C.采用酶法检测Scr、BUN;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CR;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采用C-G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比较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P<0.05);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Scr、GFR水平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总结胰岛素使用的剂量,探讨适合当地人群的胰岛素治疗模式。方法:3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强化治疗方案分为CSII组119例和MSII组217例,总结两组达标时血糖、达标天数、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等。结果:两组达标时FPG、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达标天数、住院天数显著低于MSII组(P〈0.05);CSII组基础胰岛素量和每日胰岛素总量高于MSII组(P〈0.05),餐前胰岛素量占每日胰岛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8.69%和52.41%,单位体重胰岛素量分别为0.55±1.38U/kg和0.53±1.30U/kg,相关分析显示其与入院时FPG(r=0.29,P〈0.01)、HbA1c呈正相关(r=0.33,P〈0.01),与BMI呈负相关(r=-0.30,P〈0.01)。结论:CSII和MSII两种注射胰岛素方式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CSII达标时间更短;血糖达标时餐前胰岛素用量占每日胰岛素总量的比例均近50%,单位体重胰岛素量0.5U/kg。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观察祛湿除痹中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内急性炎症反应通道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复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剂量为9 mg.kg-1.d-1)、中药高剂量组(剂量为54 g.kg-1.d-1)、中药低剂量组(剂量为27 g.kg-1.d-1)。连续灌药7 d后取材,观察各组对大鼠关节肿胀度及关节内炎症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IL-1β、IL-1R)及髓样细胞分化因子(MyD88)表达的影响。【结果】各给药组炎症细胞计数、IL-1β、IL-1R、MyD8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或P<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各炎症指标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均P<0.05),中药低剂量组各炎症指标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湿除痹中药可通过阻断IL-1R-MyD88信号通路而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索颈髓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对4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比较不同扫描参数[b值、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及激励次数(NEX)、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第1组,b值分别取400,700,1 000 s/mm2;第2组,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分别取6,13,25个;第3组,激励次数分别取2,4,8;第4组,层厚分别取2,3,4 mm。结果:在4种不同扫描参数的比较中,b值为700 s/mm2的图像质量较b值为400 s/mm2和1 000 s/mm2的好(P<0.05);方向为25时的图像质量较方向为6和13的图像质量好(P<0.05);NEX为4的图像质量较NEX为2和8的好(P<0.05);层厚为4 mm的图像质量较层厚2 mm和3 mm的好(P<0.05)。结论:b值为7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25个、NEX为4和层厚为4 mm是颈髓DTI的最佳扫描参数,适用于临床研究颈髓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下肢麻痛,在CT的导向下行臭氧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穿刺途径:突出物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穿刺突出物达盘内,分别在盘内及突出中央注射浓度为60μg/ml臭氧5~15ml,总量小于30ml。结果 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臭氧在腰椎间盘内分布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分溢出盘外状。臭氧注射后神经根轮廓全部显露,“淹没症”消失者占28%;神经根大部分显露,“淹没症”部分消失者占50%;神经根显露不明者占22%。治疗后随访,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占82%、13%和5%。结论 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