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81.
582.
刘旭东 《中国性科学》2011,20(9):45-49,56
同性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至少在中国),同性恋者广泛分布在世界的各个国家之中。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同性恋者应当享有和异性恋者同样的权利,这是国际人权的必然要求。世界各国对同性恋的态度和做法大相径庭,但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保护同性恋权益的法律。可以说,加强对同性恋权益的保护,是尊重和捍卫人权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而同性恋者在当代中国的地位并不明朗,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虽没有明确禁止同性恋行为,但也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承认同性恋者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展现自我之国家,更应该顺应历史潮流,正视同性恋问题,积极保护同性恋者的权益,以此来展现一个尊重人权的民族之伟大风貌。  相似文献   
583.
目的评价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46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5例,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2例、高血糖7例、垂体功能低下8例、尿崩症19例,经对症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出院时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可使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功能状态、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84.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经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术后癌残留或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风险因素, 预测癌残留或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方法收集2009—201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早期结直肠癌行内镜下治疗且内镜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非治愈性切除并追加外科根治手术的8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析各临床病理特征与内镜切除术后癌残留或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关系, 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全组81例患者中, 外科根治术后病理提示癌残留或淋巴结转移阳性17例(21.0%), 阴性64例(79.0%)。17例癌残留或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中, 3例仅有癌残留(其中2例垂直切缘阳性), 11例仅有淋巴结转移, 3例同时有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病变位置、低分化癌、黏膜下层浸润深度≥2 000 μm、静脉侵犯与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术后发生癌残留或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低分化癌(OR=5.513, 95%CI:1.423~21.352, P=0.013)是早期结直肠癌经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术后癌残留或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经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术后的早...  相似文献   
585.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患者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s, AVF)和骨水泥松动(cement loosening, CL)的影像学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19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冠状位Cobb角、矢状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伤椎楔形角、局部后凸角、楔形角矫正度、局部后凸角矫正度],观察影响AVF和CL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PKP术后AVF发生41例(21.24%)。AVF组患者伴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占比、SVA、PT、局部后凸角、局部后凸角矫正度、楔形角矫正度均高于非AVF患者,SS低于非AVF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患者年龄、骨水...  相似文献   
586.
正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梅毒苍白密螺旋体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为梅毒Ⅲ期表现。约10%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发展为神经梅毒。根据病理改变,神经梅毒可分为主质型(神经细胞的脱失、脱髓鞘等为主)和间质型(脑脊髓膜炎、血管炎、梅毒性树胶样肿)~([1])。梅  相似文献   
587.
炎症反应参与许多急慢性疾病、肿瘤的病理进程。中性粒细胞是肿瘤中常见的炎症浸润,近年来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病机制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研究深入,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存在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88.
【摘要】目的:探讨MRI多参数联合评分对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过多模态MRI检查,包括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采用ROC曲线分析MRI多参数联合评分(MPCS)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共纳入腮腺肿瘤患者116例,其中良性肿瘤75例(64.7%),恶性肿瘤41例(35.3%)。MRI平扫图像中良、恶性肿瘤的边界和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灶位置和信号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5±0.22)×10-3mm2/s,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5±0.17)×10-3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的TIC曲线以A型最多(43/75,57.3%),恶性肿瘤则以C型曲线最多(29/41,70.7%)。良性肿瘤的MR多参数联合评分平均分值为(2.23±1.23)分,恶性肿瘤为(5.00±1.05)分,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CS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明显高于ADC值(0.75)和TIC曲线分型(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CS为3分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效能最高,AUC为0.8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88.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和93.0%,准确率为87.9%,约登指数为0.76。结论:MRI多参数联合评分可有效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是腮腺肿瘤术前定性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89.
目的 建立柴芍理气和胃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柴胡、麸炒枳壳、黄芩、浙贝母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Syncroni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 柴胡、麸炒枳壳、黄芩、浙贝母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高,专属性强,且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质量浓度在0.008 4~0.168 9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n=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14%,RSD为0.45%(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柴芍理气和胃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90.
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d、术后24h起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d,研究组同时予以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是否有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分别于术前3d、术后1d、术后7d测量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腹胀、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d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