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71.
目的:基于FibroTouch确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围绕BMI、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等代谢相关指标,分析NAFLD肝纤维化进展与代谢因素的相关性,为NAFLD肝纤维化进展继发代谢系统疾病提供早期预警.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2月经B超确诊的327例NAFLD患者,...  相似文献   
572.
王海英  刘旭东 《中国药房》2007,18(6):459-460
目的:分析我院中成药应用情况,找出肝病治疗中存在的误区,及时加以纠正。方法:对我院2006年1~10月门诊和住院药房用药中成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应用以降酶药和苦寒药最多,肝病治疗在用药方面存在着误区。结论:应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573.
目的:观察推拿拔伸法后加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本科室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拔伸法后加微波治疗法观察组与常规推拿法加微波治疗法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探讨拔伸法后加微波治疗法与常规推拿法加微波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相比较是否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拔伸法后加微波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74.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的表达影响,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复制MCAO大鼠模型后进行眼针刺激,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BDNF、TrkB、P75NTR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DNF、TrkB及P75NTR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体针组和眼针组BDNF、TrkB表达均上调,并且眼针组高于体针组(P〈0.01);P75NTR的表达下调,眼针组下调更明显(P〈0.01)。结论: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BDNF和TrkB的表达,下调P75NT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75.
刘旭东  尹保民 《中外医疗》2008,27(17):73-73
目的 观察斯帕丰对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先兆早期流产患者370例,应用斯帕丰治疗123例;同时应用斯帕丰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127例;孕激素黄体酮治疗120例.结果 斯帕丰组、斯帕丰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组、黄体酮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6.2%、92.0%、85.1%,3组间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 应用斯帕丰治疗先兆流产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7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诱导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新生乳鼠(1~3 d)心脏提取分离培养,建立离体心肌细胞群。实验分组:正常心肌细胞对照组(C组)、DEX组(D组)。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组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心肌细胞肥大指标的差异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建立离体心肌肥厚模型(A组),药物孵育24 h后停药24 h, 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MH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对比,D组心肌细胞形态增大;心肌肥大相关指标ANP、BNP和β-MHC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K8检测细胞活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停药后ANP、BNP和β-MHC蛋白表达明显恢复,接近C组。而A组停药后ANP、BNP和β-MHC蛋白表达并未恢复正常。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是通过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可逆代偿性肥大来保护心肌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577.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肿瘤(ECT)发生深浸润的危险因素及构建预测ECT患者发生深浸润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治疗的E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将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的方式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717例ECT患者中, 黏膜下浅浸润(SM)1以内组590例(浸润深度在SM1以内), 超SM1组127例(浸润深度超过SM1)。SM1以内组和超SM1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肿瘤形态分型、术前内镜评估表现、脉管瘤栓和神经浸润、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糜烂或破溃(OR=4.028, 95%CI:1.468~11.050, P=0.007)、局部凹陷(OR=3.105, 95%CI:1.584~6.088, P=0.001)、浸润性JNET分型(OR=5.622, 95%CI:3.029~10.434, P<0.001)、浸润性Pit pattern(OR=2...  相似文献   
578.
目的:探讨大范围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发生食管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7月—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病变范围≥3/4食管环周的186例患者(共212处食管早期癌或...  相似文献   
57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 纳入患有心脏瓣膜病并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共106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40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7.8±10.9)岁。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以便尽早给予患者肾脏功能保护策略,改善预后。结果 106例患者术后发生AKI 24例,AKI发生率22.64%,术后院内死亡2例,院内死亡率8.33%;非AKI组82例,院内死亡2例,院内死亡率2.43%,2组之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肌酐>130μmol/L、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SIE)、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70 mmHg、尿量<0.5 mL/(kg·h)、肺部感染、低心排、术后菌血症是术...  相似文献   
580.
目的 观察放散式冲击波(DSW)穴位疗法治疗慢性颈痛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颈痛患者分为针刺组、冲击波组及冲击波穴位组,每组20例。冲击波组患者给予放散式冲击波治疗,冲击波穴位组患者则参考《针灸学》方法循经取穴并结合局部取穴,对上述穴位给予冲击波治疗,针刺组患者则辅以穴位针刺治疗,其取穴方法与冲击波穴位组相同。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并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及平均肌电值(AEMG)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ASCS评分、胸锁乳突肌MF值及AEMG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冲击波穴位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95±0.62)分]、CASCS评分[(78.69±6.11)分]、胸锁乳突肌MF值[(95.17±2.08) Hz]及AEMG值[(2.03±0.64)μV]均较其他2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 冲击波穴位疗法在改善慢性颈痛患者颈部疼痛及颈椎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或常规冲击波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