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65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 男,31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6d,于2007年10月27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患者科院前6d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口吐白沫,伴意识丧失,约5min抽搐停止、意识恢复,共发作4次。入院前4d再次出现四肢抽搐2次,症状大致同前。病程中无发热、头痛、呕吐等。  相似文献   
42.
作为一种经典的血管重建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已被广泛用于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近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有逐步取代CEA的趋势.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外,CEA和CAS后颈动脉再狭窄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就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3.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3种.文章就颈动脉狭窄的处理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表现为脑梗死的自发性脑动脉夹层分离(caebralaralarty dissection,CAD)的血管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表现为脑梗死的自发性CAD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分析不同部位CAD在各项血管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性表现,并加以归纳总结。结果43例CAD患者纳入研究,男性28例,女性15...  相似文献   
45.
2010年神经血管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死亡率仅低于心血管病和肿瘤,位列第三位,其致残率位居第一,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血管病的80%以上,因此,对其进行积极的防治非常必要,也具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46.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转归。方法:从南京脑卒中注册系统的2019例脑血管病患者中,提取符合条件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111例,于发病2周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进行评估,并行头颅MRI扫描,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患者随机给予西酞普兰或氟西汀治疗,3个月后随访。结果:在随访期内,有44例患者被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为39.6%;左侧大脑半球梗死、额顶颞叶、基底核区及丘脑梗死与PSD发生具有相关性[比数比(OR)〉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D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简明智能量表(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抗抑郁治疗3个月后,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患者的HAMD和ADL评分治疗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SD发病率较高,与大脑半球的梗死、范围及脑部基础病变有相关性。PSD可影响ADL和认知功能;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均为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7.
血-脑屏障(BBB)可阻止大多数化合物从血液流向大脑,从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正常功能。但在疾病状态下,BBB可出现病理性开放,不同疾病引起BBB通透性增高的机制不同。随着BBB研究的快速进展,其破坏机制逐渐被认识,将有助于明确BBB的保护策略并防治与BBB相关的疾病,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治疗药物通过BBB进入CNS的难题。作者就血-脑屏障病理性开放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黄芩苷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应用RT-PCR、Western-blot以及酶免疫测定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环氧化物酶-2(COX-2)、5-脂加氧酶(5-LOX)及其代谢产物前列腺素E2(PGE2)和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的影响。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脑组织清蛋白含量,评价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时血脑屏障的影响。结果:①黄芩苷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时组织细胞质内5-LOX的含量(P<0.01),抑制cys-LT的合成(P<0.01)。②黄芩苷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的清蛋白渗出(P<0.05)。③黄芩苷从mRNA水平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COX-2的诱导表达(P<0.05)。结论:黄芩苷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钙超载引起的5-LOX转位表达,从而减少cys-LT的合成,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  相似文献   
49.
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评估国人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提取在南京卒中注册项目中登记的缺血性脑卒中随访2年的患者,对脑卒中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无、有但已控制和有但未控制.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脑卒中再发的风险. 结果:登记患者第1年的脑卒中总体再发率为11.2%.在分析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心房纤颤和吸烟对脑卒中再发的影响显著.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血压、心房纤颤患者使用抗凝药均可使其再发危险减半(P<0.001).停止吸烟1年以上可使脑卒中再发的危险比率(HR)从1.71降至1.39(P<0.05).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对于脑卒中再发危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HR为1.69和1.64,P>0.05). 结论: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率稍高于西方人群的水平.控制高血压、心房纤颤患者使用抗凝药、戒烟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50.
张媛  刘新峰  徐格林 《医学争鸣》2008,29(5):444-44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眼部症状及对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 方法:分析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55(男114,女41)例,年龄36~81岁]的临床资料及眼部症状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结果:眼部症状对颈动脉狭窄的阳性预测率为0.79,阴性预测率为0.75. 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在有眼部症状及无眼部症状组间有统计学差异(Z=-2.21,P=0.03;Z=-2.31,P=0.02). 结论:眼部症状与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相关,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