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6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第1阶段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7岁,首次就诊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主诉
发现血压升高10年,活动后气短1个月.现病史
患者于10年前因头晕发现血压升高,此后多次测血压高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压最高210/120 mm Hg.当时就诊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药物降压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平素血压控制在150~180/90~110 mm Hg.近1年来服用降压药物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美托洛尔25 mg,每日2次.近1个月出现活动后气短,休息10~30 min可缓解.无胸闷及胸痛,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明显少尿,就诊于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52.
53.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以及社会年龄结构的改变,冠心病(CAD)的发病率成倍的增长。传统的研究多以病死率作为手术效果的研究终点,但这并不能完全评价这种带病存活状态,也不能全面反映疾病对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人的影响。生命质量(quality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风险人群高血压情况。方法调查382例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高血压情况,并且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本组患者中336例(88.0%)患者有高血压,其中212例(63.1%)患者不知晓自身患高血压疾病,226例(67.3%)患者未进行规律的药物控制,19例(5.7%)患者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但未规律检测血压。杓型高血压患者比率最高(222例,66.1%),其次为非杓型(48例,14.3%)、反杓型(43例,12.8%)及超杓型(23例,6.8%)。非杓型及杓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及服药率均较高,超杓型及反杓型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和服药率均较低。在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血压异常节律组脑卒中的患病率(11.4%)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节律组(6.8%)(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低,且血压异常节律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人早期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早期EPCs并进行鉴定;将含不同浓度(1×10-3~200×10-3mmol.L-1)氯吡格雷的培养液与EPCs共培养24 h,检测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应用含浓度为20×10-3mmol.L-1氯吡格雷的培养液与EPCs共培养0.5~72.0 h,检测EPCs上述功能。结果培养EPCs第4天,早期EPCs呈典型长梭形;培养EPCs第7天数目增多,可摄取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以及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氯吡格雷可使细胞明显增多;不同浓度的氯吡格雷可改善其黏附(F=56.54,P=0.00)、迁移(F=60.23,P=0.00)和增殖(F=1.45,P=0.16)功能;氯吡格雷浓度为20×10-3mmol.L-1时,保护作用最强;当共培养不同时间后,其仍可改善EPCs黏附(F=127.03,P=0.00)、迁移(F=96.03,P=0.00)和增殖(F=10.46,P=0.00)功能;保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但于24 h后达到平台期。结论氯吡格雷可改善人外周血早期EPCs的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的急性心脏压塞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5 24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PCI术,8例患者并发急性心脏压塞。采用心包穿刺引流术处理,无效时采用外科手术。结果:急性心脏压塞的发生率为0.15%。8例患者早期均表现为胸闷、血压下降。7例患者行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其中2例因引流后仍继续出血而行外科修补手术。1例患者未行心包穿刺引流死亡。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PCI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8.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 731例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采用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R定义为0.5 mmol/L花生四烯酸时血小板平均聚集率≥20%,用10μmol/L ADP时血小板平均聚集率≥70%。阿司匹林半抵抗(Aspirin semiresistance,ASR)即符合上述两个条件之一者。均不符合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间各项临床特征差异及影响AR与ASR的危险因素。结果1 731例患者中AR的发生率3.58%(62/1 731),ASR的发生率20.34%(352/1 731)。与AS相比,AR+ASR中以女性、高龄、高脂血症患者较多,吸烟者较少。而且AS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偏高,总胆固醇水平偏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相对比值比(OR)=1.377,95%可信区间(CI)1.084~1.751,P=0.009〗、老年(OR=1.504,95%CI1.005~2.253,P=0.047)、总胆固醇(TCHO)(OR=1.249,95%CI1.114~1.401,P=0.000)升高是发生AR与ASR的危险因素。结论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中AR发生率为3.58%,ASR发生率为20.34%。发生AR与ASR危险因素有女性、高龄、高血脂。 相似文献
59.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运重建与否的近斯与远期疗效.方法对分别进行冠脉介入(PCI)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1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年龄≥75岁的患者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从近期疗效看,CABG组的院内死亡率最高,与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从远期疗效看,没有进行血运重建的药物治疗组的远期心源性死亡率最高,为26.1%,(P<0.05),将三组分别进行比较,PCI组远期死亡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26),CABG组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8),而PCI组与CABG组的远期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危的,高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从早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尤其是冠脉介入治疗中获益,减少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 289例T2DM合并CAD患者,按照HbA1c水平分为两组,A组103例(HbA1c〈7%),B组186例(HbA1c≥7%),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积分并对比分析。结果 B组患糖尿病史、吸烟比例和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均高于A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水平也高于A组;从冠脉病变看,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冠脉C型病变,B组显著高于A组,且B组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较高(P〈0.01),HbAl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T2DM合并CAD患者HbAlc水平高,其冠脉病变呈现复杂和严重的临床特点。因此,T2DM合并CAD患者应尽早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对于冠心病的防治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