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6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通过简易躯体能力评估法对伴有缺血性脑卒中(IS)病史的老年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住院期间体适能进行评价。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重症医学中心收治的老年HFrEF患者228例,根据既往是否存在IS分为合并IS史组76例和未合并IS史组152例,分析2组基线资料和住院期间体适能状况;本研究体适能较差患者185例和体适能良好患者43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合并IS史组年龄明显高于未合并IS史组[(71.92±6.99)岁vs(68.94±6.37)岁,P=0.002];合并IS史组握力[(21.59±4.87)kg vs(23.33±4.68)kg,P=0.011],椅子站立测试评分[(2.14±0.91)分vs(2.40±0.82)分,P=0.032],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总分明显低于未合并IS史组[(7.58±2.02)分vs(8.10±1.68)分,P=0.041];与体适能良好患者比较,体适能较差患者年龄及IS史比例更高,握力及LVEF更低(P<0.05,P<0.01)。二元l...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预测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并随访冠脉造影的病例 6 2例 ,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再狭窄组 33例 ,无再狭窄组 2 9例 ,并分别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特点、血管病变特征及术后即刻血管并发症。结果 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 (30 3%∶6 9% ,P <0 0 5 ) ;再狭窄组前降支及开口病变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狭窄组 (81 8%∶5 9 4% ,P <0 0 5 ;2 1 7%∶6 3% ,P <0 0 5 )。再狭窄组的长支架 (≥ 30mm)、单支血管多支架及小支架比例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 (2 2 7%∶5 0 % ,P <0 0 1;40 5 %∶15 6 % ,P <0 0 5 ;2 7 2 %∶2 5 % ,P <0 0 5 ) ;再狭窄组病人的支架边端残余狭窄≥ 2 0 %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2 4 3%∶3 1%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合并糖尿病史、前降支、开口病变、长支架、单支血管多支架、小支架及术后即刻支架残余狭窄可能是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凋亡抑制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葛根素对培养的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葛根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与细胞孵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PCNA表达;提取RNA,采用Rt-PCR检测Survivin表达水平,并经核苷酸序列分析验证,灰度扫描测定Survivin/GAPDH(s/G)比率。结果:葛根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PCNA表达(P=0.0000);葛根素组Survivin/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s/G)比率较对照组低。结论:葛根素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3岁,因突发胸痛、胸闷8 h于2008年8月4日入院.入院前8 h用力时突发胸痛,胸闷,伴乏力、大汗、恶心等,胸痛持续不缓解,于发病后30 min到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Ⅱ、Ⅲ、aVF、V_(1-6)导联ST段均压低,aVR导联ST段抬高0.2 mV(见图1),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死因。早期的再血管化治疗,强化药物治疗,同时使用辅助循环装置,将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输出量并且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进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已成为急性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最主要辅助装置之一。所谓IABP是通过置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常规水化治疗情况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16例,于冠脉介入围手术期给予0.9%氯化钠以1.5 mL/(kg.h)静点水化治疗,记录患者术前24 h、术后72 h内血肌酐值,分析CIN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择期冠脉介入患者CIN发生率为8.33%(18/216),与非CIN患者比较,CIN患者年龄升高、更多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下降、术中对比剂用量增多(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术前eGFR<60 mL/(min.1.73m2)、对比剂用量>150 mL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常规水化治疗下冠脉介入患者仍有8.33%发生CIN,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肾功能下降及对比剂用量是CIN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应高度警惕并积极预防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98例A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临床资料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血糖≥11.1mmol/L组(C组)患者心脏Killip>1级的比例、白细胞计数、Hs-CRP水平、CK以及CK-MB水平,较血糖为7.8~11.1mmol/L(B组)及血糖<7.8mmol/L(A组)升高(P<0.05),LVEF降低(P<0.05),C组术后1h ST段回落幅度(STR)≥50%、3h T波倒置的比例较A、B组明显减少,C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后30 d内,MACE中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再发非致死性AMI、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明显较A、B组升高(P<0.05)。结论:随着入院血糖水平的升高,AMI介入术后心肌灌注水平不断降低,30 d MACE发生率不断升高,积极控制血糖可能有利于改善AMI介入术后心肌灌注,降低术后近期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04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行心理测评,评价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对性别、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型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4例患者中,焦虑患者67例,占32.8%,抑郁患者46例,占22.5%。女性、合并高血压史者焦虑发生率更高(P<0.05);女性、初中及以下学历、报销比例≤40%、合并糖尿病者抑郁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和合并糖尿病史是发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UA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尽早给予心理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推注美托洛尔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受检者72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静脉推注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36例。静脉组推注美托洛尔总剂量10 mg,如心率下降至65次·min-1或血压下降至90/60 mmHg时,停止静脉推注美托洛尔,行冠状动脉多排CT检查;口服组一次给予美托洛尔50 mg。结果静脉组患者50.0%在用药后10 min达到目标心率,口服组中只有19.4%的患者用药后30 min达到目标心率(P<0.01)。结论静脉推注美托洛尔可以快速、有效、安全地减慢心率,使心率过快患者顺利、快速完成冠状动脉CT检查。 相似文献
20.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评价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运重建与否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 对分别进行冠脉介入 (perctutaneouscoronaryintervetion ,PCI)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手术 (coronaryarterybypasssurgery ,CABG)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 1 4 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年龄≥ 75岁的患者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 从近期疗效看 ,CABG组的院内病死率最高 ,与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从远期疗效看 ,没有进行血运重建的药物治疗组的远期心源性病死率最高 ,为 2 6 1 % (P <0 0 5 ) ,将三组分别进行比较 ,PCI组远期病死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 (P =0 0 2 6 ) ,CABG组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8) ,而PCI组与CABG组的远期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危的、高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可以从早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 ,尤其是冠脉介入治疗中获益 ,减少远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