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加强对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的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医院管理年和医院管理评审要求,利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和平衡记分卡的原理,设计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临床科室主任考核体系,以"责、权、利"相结合为原则,以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为基础实施考核。通过科室主任绩效考核调动了科室主任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科室职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2.
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管理法"是企业为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之一。实施"目标管理法"必须要结合行业特点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某院按照"目标管理法"原理制定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文章重点对其实施步骤、管理体系以及考核体系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83.
<正>患者,男,54岁,2008年2月因活动后心悸、气促3d在我院住院治疗。既往于2007年3月因小肠非霍齐金淋巴瘤肠淋巴瘤行手术治疗并化疗,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后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动过速;②左心室高电压;③T波改变。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Braunwald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Braunwald分级Ⅰ级;B组为Braunwald分级Ⅱ级;C组Braunwald分级Ⅲ级。抽取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时静脉血,检测其血清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浓度。结果 Braunwald分级越高,血清中IL-17浓度越高(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均未显示出与IL-17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IL-17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度之间呈正相关,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程度的独立因子。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ELISA法检测并比较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对照组患者,以及UA组不同Braunwald分级患者的血浆BNP、MMP-9和MMP-2的水平。结果:UA组血浆BNP、MMP-9和MMP-2的水平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MMP-9和MMP-2水平与Braunwald分级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MMP-9和MMP-2水平与U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检测上述指标对U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3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另选30例非CHD者作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ELISA及透射比浊法检测入院次日血浆BNP、MMP-9、TIMP-1及hsCRP的水平.结果: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656.80±351.49)、(216.23±144.42)、(57.17±36.77)、(39.57±30.21)ng/L;MMP-9水平分别为(242.57±69.62)、(166.29±58.47)、(69.31±18.39)、(64.56±16.49)μg/L;TIMP-1水平分别为(196.83±56.57)、(159.23±45.41)、(83.69±14.31)、(81.95±13.28)μg/L;MMP-9/TIMP-1比值水平分别为1.30±0.39、1.06±0.32、0.82±0.14、0.80±0.22;hsCRP水平分别为(23.08±5.19)、(13.80±2.51)、(4.92±2.98)、(3.94±2.33)mg/L.AMI组血浆BNP、MMP-9、TIMP-1、MMP-9/TIMP-1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hsCRP、MMP-9水平变化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不同临床类型CHD患者的血浆BNP、MMP-9、TIMP-1、MMP-9/TIMP-1及hsCRP水平不同,提示上述指标对CHD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分析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以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机器人组、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康复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步态纠正训练,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下肢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两个疗程(4周为一个疗程)后应用tma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测试所有患者步行能力,包括步态时空参数、步态时相参数、下肢关节活动度、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等。结果三维步态分析显示,治疗前两组步态时空参数、步态时相参数、下肢关节活动度、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等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各项参数、关节活动角度、地面反作用力均显著改善(P 0. 05);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机器人组步速、步频、跨步长显著高,步宽明显小(P 0. 05),患侧下肢支撑期百分比明显高,健侧与患侧支撑期比值、双支撑期百分比明显低(P 0. 05),最大髋关节、膝关节屈伸角度与最大踝关节背屈跖屈角度明显大(P 0. 05),向前地面、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占体重百分比明显高(P 0. 05)。结论步态纠正训练基础上应用下肢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且三维步态分析可作为疗效的客观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34例ACS患者被随机分成氟伐他汀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检测ACS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IL-18、TNF-α、hs-CRP水平变化,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CS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TNF-α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氟伐他汀干预组IL-18、TNF-α及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氟伐他汀干预组降低更明显(P<0.01);且随访期间发生死亡、心衰、心绞痛、心肌梗死也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白细胞介素-18:一种预测冠心病新的重要标记物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不仅由血管内皮被动损伤后脂质浸润引起,而且活动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可能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IL)-18作为一种促炎症因子在细胞因子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乃至破裂的整个过程。1IL-18与冠心病血脂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定HPLC法测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荧光增白剂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荧光增白剂经乙腈/水提取,调节pH,定容,正己烷脱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检测,外标定量法来测定荧光增白剂含量。考察标准曲线拟合、仪器测量重复性、样品提取、称量、定容等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并对不确定度各分量进行计算和合成。结果当纸质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含量为15mg/kg时,在95%的置信区间下,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50%~3.58%)(k=2)。结论不确定度评定适用于HPLC法测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荧光增白剂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对检测结果准确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