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的认识。方法分析8例SLE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结果8例均出现移植后感染,其中真菌、巨细胞病毒和带状疱疹各1例。5例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心房颤动和频发室性早搏。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移植后感染和心血管并发症是SLE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移植风险。  相似文献   
2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治疗一些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主要和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支持治疗的进步,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病和病死率仍较高,是影响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GVHD的靶器官主要包括皮肤、肝脏和胃肠道等,由于胃肠道的GVHD的临床症状重,对全身状况影响大,所以其在GVHD中的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就胃肠道GVHD的有关情况作一综述,以便进一步提高对其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疗效。方法1996年5月至2005年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血液中心用AHSCT治疗的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共20例,年龄18~50岁。预处理化疗方案选用以下药物中任意2种或3种联合:阿糖胞苷3~4g/m2,环磷酰胺4~6g/m2,依托泊苷(VP-16)0.5~1.0g/m2,司莫司汀300mg/m2,马法兰140mg/m2,塞替哌600mg/m2,卡铂1.0g/m2,白消安(Bu)16mg/kg。除2例ALL联合全身照射(剂量为8Gy)外,其余均单用化疗。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中位值39.5(2~109)个月,无病生存者15例,占全部移植患者的75.0%。其中无病生存1年12例(60%),2年8例(40%),3年8例(40%),最长存活9年余。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提高完全缓解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对于复发或难治者,可以提高完全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供者干细胞输注治疗方法,提高Allo-HSCT的疗效。方法: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1例,采用改良的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预处理。回输HLA配型相合的胞兄的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MNC)3.42×108/kg,CD34 细胞3.82×106/k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A(CsA)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MTX)方案,移植后6个月停用CsA。 192d细胞遗传学复发,给予未经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细胞剂量为1.8×107MNC/kg。 458d血液学复发,给予联合化疗加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干细胞输注(DSI),细胞剂量为4.68×108MNC/kg。结果:移植后 13d白细胞植活, 16d血小板植活, 20d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同时Ph染色体及bcl/abl融合基因转为阴性。于 182d发生了肝脏及皮肤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cGVHD逐渐消失。 192d细胞遗传学复发予DLI后完全缓解(CR)。 458d血液学复发,予联合化疗加DSI后再次达CR。随访至今,患者于Allo-HSCT后567d,DSI后79d仍无病存活。结论:DLI≤0.2×108MNC/kg是安全有效的。在血液学水平复发的患者,单用化疗或DLI疗效有限,联合化疗加DSI可使疗效提高,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5.
内科学"考站式"考试的实施及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科生内科学毕业实习结束时临床技能考试采用“多站考试”方法,设5个考站分别测试病史采集、病历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技能、心电图、胸片及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以评估实习医师的临床能力。并对通过考站的3个年级530名学生中的121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本项临床实践考试方法改革的态度和评价。“内科学多个考站”考试在原则和方法上与客观结构式临床考试接轨,又不需要大量经费,可代替传统的病人床边考试。  相似文献   
26.
植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入综合征(ES)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早期,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皮疹、非心源性的肺水肿、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等临床症状的统称。此概念是在1994年由Radford等首先提出,也称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疾病自身侵袭综合征,其发病率在7%~59%之间。现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干燥综合征(Sjoegren syndrome,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进展缓慢,主要累及中年妇女,男女比例为1:9。特征为外分泌腺的淋巴细胞浸润,多累及泪腺和唾液腺,导致分泌功能降低,口眼干燥。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联合成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60只,取其中18只制备移植用骨髓有核细胞和成骨细胞.将其余42只小鼠分为3组.单纯移植组:小鼠18只,仅进行骨髓移植(BMT);联合移植组:18只,进行BMT的同时每只小鼠输入成骨细胞2×106个;正常对照组:小鼠6只,不做任何处理,仅作为移植前的正常对照.移植组小鼠在全身照射(TBI)预处理后4 h经尾静脉注入骨髓细胞2×106个.移植后第7、14和21天,分别处死移植组小鼠6只,对小鼠的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进行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BMMNC中CD34+细胞的百分比,使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系统测量骨髓造血组织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骨髓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移植后第7天,单纯移植组和联合移植组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及BMMNC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第21天时联合移植组小鼠白细胞、红细胞及BMMNC数明显恢复,血小板数已接近正常对照组;单纯移植组小鼠外周血细胞数和BMMNC数虽然有所恢复,但其恢复程度明显弱于联合移植组.移植后第7、14和21天,联合移植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BMMNC数均明显高于同期单纯移植组(P<0.01或P<0.05).移植后第7、14、21天,单纯移植组和联合移植组小鼠骨髓造血组织面积、BMMNC中CD34+细胞百分比及骨髓组织MV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联合移植组均高于同期单纯移植组(P<0.01或P<0.05).结论 联合成骨细胞移植能有效促进骨髓移植小鼠骨髓造血系统的重建.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transplantation with osteoblasts on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in mice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Methods The typical model of syngeneic BMT was established. 18 Balb/c mice were used to prepare the bone marrow nuclear cells and osteoblasts for BMT. The 42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normal group (6 mice, without any treatment), the single BMT group ( 18 mice, given 2 × 106 bone marrow nuclear cells/each mouse) and the cotransplantation group of HSC with osteoblaats (18 mice,given 2 × 106 bone marrow nuclear cells and osteoblasts/each mouse). 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measured on day 7, 14, 21 after BMT: peripheral blood cell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 the percentage of CD34+ cells in BMMNC (assay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hematopoietic tissue changes (detected by HPIAS-1000 image analysis system) and micro vascular density (MVD) of bone marrow tissue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levels of periphral WBC, RBC, PLT, BMMNC in the contransplant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ingle BMT group (P<0. 01 or P<0. 05). In the contransplantation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CD34+ cells in BMMNC, the hematopoietic tissue area and the MVD of bone marrow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e single BMT group on the 7th, 14th, 21st day after BMT(P<0.01 or P<0.05). Conclusion Cotransplantation with osteoblasts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hematopoietic reconstruction in mice after BMT. Cotransplantation may represent a promising means of achieving higher engraftment rate after BMT.  相似文献   
29.
新型隐球菌血症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病历摘要 患者,女,24岁。因“产后42d,发热、干咳2周”入院。患者于2008年9月29日顺产一活女婴。10月30日受凉后出现干咳、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0.2℃,常于午休及夜间出现,伴盗汗、恶心,无畏寒、寒战、头昏、头痛、咳痰、呕吐、腹痛、腹泻、皮疹、关节疼痛等。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18.0×10^9/L,嗜酸性粒细胞(EC)比例升高,最高占57.0%,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来源的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BMT后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MT组、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另设正常组。分别于BMT后7、14、21和28d检测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3、7、10、14、21和28d检测骨髓组织学变化。结臬联合移植组骨髓单个核细胞较川芎嗪组恢复快,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外周血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恢复均较单纯BMT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