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观察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及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细胞周期变化和转染Chk1/2反义寡核 苷酸对顺铂诱导下K562细胞及白血病BMMNC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及白血病 BMMNC的细胞周期变化。转染Chk1和Chk2反义寡核苷酸于K562细胞及白血病BMMNC,检测顺铂作用下转染细胞的凋亡 率。结果:10μmol/L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和白血病BMMNC均出现S期阻滞,转染Chk1/2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增加顺铂 诱导下K562细胞凋亡,转染Chk1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增加顺铂诱导下白血病BMMNC的凋亡率,但转染Chk2反义寡核苷酸 未增加白血病BMMNC的凋亡率。结论:Chk1在肿瘤细胞凋亡中有重要调节作用,可作为肿瘤增敏治疗的有效靶点,Chk2在 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2.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乏力,全身胀痛伴低热1个月余于2005年12月7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全身胀痛,伴低热(未测体温)、恶心、纳差,无呕吐,无畏寒、寒战、咳嗽、咳痰、咯血等不适。入院前3d出现鼻腔出血,2h后自行停止。1d前洗澡后出现腹部、胸壁及双下肢散在出血点,且全身胀痛加剧,以肩胛部明显,  相似文献   
133.
病历摘要邹××,男,34岁,工人,住院号299721。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2年于1982年4月24日入院。 1980年5月起渐觉头晕、乏力、颜面苍白。在某院查血红蛋白7.4克%,肌注维生素B_(12)、口服叶酸2月,症状无好转。后来间断服铁剂,常常是服半个月、停两个月,效果也不好。近半年来头晕加重,并感心悸。两天来解成形黑便3次。门诊以“贫血”收入院检查。病程中无发热以及牙龈、皮肤出血,未服阿司匹林类药物。无肺结核、肝炎、肾炎病史。1976年开始上腹饥俄样疼痛伴暖气、反酸、反复黑便,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于1979年3月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前血红蛋白11克%,术后常吐苦水,饮食量少。体检: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0毫米汞柱。发育正常,营养较差,皮肤及粘膜明  相似文献   
134.
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主要方法之一,预处理是APBSCT的重要环节,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能有效提高ML治愈率.本研究探讨BEAM方案预处理行APBSCT治疗M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2ffUML患者进行APBSCT,17例患者采用经典的BEAM方案:卡莫司汀300 mg/m2·d-1×1d(-6d),依托泊苷200 mg/m2·d-1×4 d(-5d~-2d),阿糖胞苷400 mg/m2·d-1×4 d(-5 d~-2 d),马法兰140mg/m2·d-1×1 d(-1 d).5例患者在经典BEAM方案基础上加用去甲氧柔红霉素20~40 mg,以增强预处理疗效.结果: 除1例患者在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后的第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外,其余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1.4±4.4)d和(15.6±3.8)d.中位随访时间433(7~1 410)d,13例患者无病生存,2年预计总生存率为(68.2±3.3)%,2年预计无病生存率(DFS)为(59.1±3.2)%.移植前完全缓解组与移植前未完全缓解组(含部分缓解、复发、进展状态)患者之间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6±3.1)%和(40.2±4.2)%,DFS分别为(91.1±4.2)%和(20.2±4.6)%,两者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BEAM方案为主的APBSCT治疗ML患者安全、高效,能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移植前尽量使患者达完全缓解,能够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IgE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确诊的罕见IgE型MM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X线、MRI及骨核素扫描提示第11、12胸椎,第1~5腰椎压缩性骨折及骨盆、脊椎普遍性骨质疏松,骨髓细胞学示浆系统异常增生占0.740,其中原始+幼稚浆细胞占0.728,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IgE和κ轻链抗血清形成特异性反应沉淀带,确诊为IgE型MM。经3疗程的MP方案化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IgE型MM罕见,要掌握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免漏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序贯给予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探讨IDO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e Anemia,AA)的免疫系统异常活化的发病机制,观察IDO特异性激活剂--3,4-DAA治疗再障的疗效.方法 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氨酸(Trp)和其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yn)的血清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IDO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IDO在疾病进程中的异常表现;给予3,4-DAA治疗后检测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模型小鼠Tr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小鼠.Kyn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小鼠(P<0.05),模型小鼠的单个核细胞IDO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小鼠高(P<0.05);给予3,4-DAA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更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再障发病过程中,色氨酸限速酶IDO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均较正常明显增高,促进色氨酸向犬尿氨酸转化,色氨酸的不足导致细胞内的"色氨酸饥饿状态"从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机体免疫系统自我调节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IDO激活剂理论上是一种治疗再障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7.
本研究探讨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骨髓移植(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生理盐水组)和骨髓移植+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毫升/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毫影只,2次/天。在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endostatin mRNA及其蛋白、VCAM-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ndostatin蛋白主要表达于骨髓基质细胞核内,VCAM-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内。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endosta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且川芎嗪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生理盐水组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川芎嗪组仍未恢复正常水平。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V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且川芎嗪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川芎嗪组VCAM-1的表达已基本恢复正常,而生理盐水组仍未恢复正常,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生理盐水组骨髓基质细胞endostatin和V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或P〈0.05),而川芎嗪组endostatin和V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或P〈O.05)。结论:内皮抑制素可通过影响骨髓基质细胞表面VCAM-1的表达水平,阻碍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之间和细胞外基质与造血细胞之间的联系而影响骨髓造血;川芎嗪能提高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加快BMT后HSPC的归巢及在骨髓中的增殖,并通过反馈调节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新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制素的表达,促进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行AHSCT的患者资料,其中标危病例为27例,高危病例为15例。结果除2例在造血重建过程中死亡外,余40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该组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是(82.3±12.1)%和(77.2±9.6)%,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是(71.8±8.3)%和(69.2±9.2)%。标危与高危两组之间的5年OS分别为(96.1±4.1)%和(49.1±16.2)%,DFS分别为(92.1±4.2)%和(28.2±13.1)%,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9.1±8.2)%和(50.1±12.1)%,三者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AHSCT后维持治疗组的复发率较无维持治疗组显著降低(P<0.001)。结论A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移植前患者的疾病状态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主要因素,移植后的维持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9.
线粒体是细胞内带有遗传信息的细胞器,在产生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介导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以及调节细胞内环境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线粒体的功能异常几乎可对所有器官产生有害作用。本文就线粒体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plk1在秋水仙胺和长春新碱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秋水仙胺、长春新碱及plk1 反义寡核苷酸(Asodn)处理对K562细胞plk1及γ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结果提示秋水仙胺和长春新碱不影响plk1和γ微管蛋白的表达量,但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秋水仙胺和长春新碱影响plk1在分裂期聚集和中心体形成。plk1 Asodn处理不仅可明显降低plk1蛋白表达,而且影响γ微管蛋白聚合形成中心体。结论:秋水仙胺和长春新碱抗肿瘤效应可能是通过plk1介导的抑制γ微管蛋白聚合形成中心体来实现的,plk1具有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