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及术后心功能和左房内径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8例有明显临床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接受RFC治疗的房颤患者的资料。在三维电解剖标测(EAM)系统指导下对该28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前,术后3、6月用心脏超声仪评价心功能及左房内径的变化;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RFCA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肺静脉隔离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28例患者中有27例(96.4%)未复发房颤,与术前比较,心脏超声检查示左房内径[(37.3±4.8)mm比(34.1±4.6)mm]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9.8±8.7)%比(64.2±6.8)%]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心功能和左房内径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2.
73.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coronary total occlusions,CTO)在冠心病中比较常见,对其介入治疗(PCI)具有挑战性。在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中CTO占约1/3。CTO包含有纤维钙化及血栓成分,由于其复杂性,与非CTO PCI相比,CTO PCI手术成功率较低,并发症率较高,放射线照射量较多,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尽管如此,成功的CTO PCI能减轻症状,改善心室功能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本研究试图系统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cell,MBMC)移植修复梗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行性、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这个前瞻性研究.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常规治疗组.细胞移植或常规治疗前、后(3个月)随访观察包括临床、实验室,二维超声心动图,正电子发射体层心肌显像(PET),术后48小时持续心电监测.梯度密度法分离自体MBMC.PCI+MBMC移植或单纯PCI手术在MI后平均14.6天进行.21例超选择性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气囊充盈下高压注入移植,4×106(2ml/次),重复注入6~8次,MBMC数平均(3.28±0.44)×107.7例经冠状动脉选择性移植,气囊未充盈下高压注入移植细胞,细胞数与上相同.结果28例细胞移植患者手术均安全.3例于细胞注入后15~30分钟感发冷,半小时后好转.3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早搏.术后48小时持续心电监测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AMI患者中15例完成移植后三个月PET随访观察,13例显示原梗死代谢缺损区出现有代谢活力心肌,占原梗死区(40.08±8.82)%,38例AMI患者3个月超声心动图随访,其MBMC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EF)增加13.01%(P<0.01),左室每搏输出量增加18.63%(P<0.05),而对照组心功能无改善.结论本研究提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修复梗死心肌是安全有效的.细胞移植所显示改善心功能的效果,可能与再生心肌和血管,限制和逆转了心室的重构,及移植细胞本身通过自分泌、旁分泌产生血管活性物质、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搭载的微小RNA-24(miR-24)纳米载体复合物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加入100μl PBS;H_2O_2组单纯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 H_2O_2处理24h;miR-24类似物(miR-24mimics)组、miR-24抑制剂(miR-24inhibitor)组在H_2O_2处理前预先加入功能化后的MSN(F-MSN)搭载的200nmol/L寡核苷酸预转染24h。用聚乙烯亚胺对MSN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形成F-MSN,再通过静电吸附作用与miR-24结合形成基因载体复合物F-MSN-miR-24,体外转染后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等评估其对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目的基因及Bcl-2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子(Bim)的作用,进一步评估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F-MSN可将miR-24高效转入至心肌细胞内,经计数染色阳性细胞得出转染效率可达72%以上。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miR-24表达量降低(P0.05)。与H_2O_2组比较,miR-24 mimics组的表达量显著提高、miR-24inhibitor组的表达量显著降低,miR-24mimics组蛋白Bim的表达量显著降低、miR-24inhibitor组蛋白Bim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4mimics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H_2O_2组[(78.80±1.49)%vs(67.40±1.63)%,P0.05]。结论MSN搭载的miR-24转染可以将目的基因高效转入至靶细胞,其发挥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细胞存活,为MSN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日渐增多,占总介入治疗的15%。其治疗结果不令人满意,主要是分叉的闭塞或难以通过支架扩张分支血管。最近研究报道分叉病变的主支和分支均置入支架比仅在主支置入支架的临床事件发生率高,因此主张对于分叉病变仅在主支的置入支架,在分支的则用球囊或切割球囊或斑块旋磨治疗。  相似文献   
77.
魏玉杰  刘惠亮  关维 《心脏杂志》2008,20(5):563-565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管内皮细胞(VEC)膜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12只(给予高脂饲料),于6周末处死。取胸主动脉中段制作标本,应用AFM进行扫描。结果50μm范围扫描对照组VEC呈梭形,排列规整,其长轴与血液流动方向一致。高脂模型组细胞明显肿胀变形,形态呈球形、不规则形、体积变大,排列紊乱。500 nm扫描范围对照组细胞膜由圆形、椭圆形等大小较一致的颗粒样隆起构成;隆起结构光滑、饱满,排列疏密均匀一致,各隆起间界限分明。高脂模型组细胞膜由长条形、不规则形大小相差悬殊的隆起构成;隆起表面凹凸不平,排列疏密明显不均;各隆起间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结论利用AFM可清晰地显示AS时受损的VEC膜的超微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服用伐尼克兰药物的戒烟疗效及其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在武警总医院住院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吸烟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伐尼克兰组和常规治疗组。伐尼克兰组:服用伐尼克兰治疗2周,2周后继续提供戒烟方法和咨询随访。常规治疗组:仅提供戒烟方法和咨询随访。其他治疗均按常规冠心病患者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服用伐尼克兰前、服用伐尼克兰2周检测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尿素氮(BUN)及肌酐(Cr),并记录2周及6个月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服药前及服药2周时PR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伐尼克兰组戒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6个月严重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伐尼克兰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2)。结论伐尼克兰对冠心病吸烟患者戒烟效果明显,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没有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9.
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的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经桡动脉PCI完成率97.2%。因导引导管支撑力不够,采用双导丝技术18例,采用子母导管技术5例,微导管技术6例,锚技术3例。左主干开口病变8处即刻全部成功。左主干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17例,单支架置入9例。其他分叉病变67处,单支架置入47处,双支架置入20处。双支架置入后对吻球囊扩张成功率100%。34处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27处。长度≥30mm的长病变91处、纡曲成角病变23处、严重钙化病变27处全部PCI成功。术中支架内血栓2例,住院期间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穿刺处并发症:桡动脉闭塞8例,前臂肿胀4例,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PCI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包括AMI组26例、UAP组30例),以同期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sICAM-1和hs-CRP水平,并记录每例患者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病变数.结果血清sICAM-1浓度在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在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在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但U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受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相关,而hs-CRP水平与受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无相关关系.结论炎症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炎症因子sICAM-1血清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范围和程度相关,可以作为监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的指标,而hs-CRP水平升高主要与其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