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0篇 |
内科学 | 96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89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TMC)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比分析8例中、重度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PTMC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PTMC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舒张期杂音明显减弱或消失,右房内径由术前(48.9±5.7)mm缩小至术后的(38.5±9.6)mm(P〈0.05),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的(0.93±0.03)cm2增加至术后的(1.92±0.03)cm2(P<0.01),左房平均压由术前的(19.8±6. 9)mmHg下降至(9.4±2.1)mmHg(P<0.01),左空射血分数由术前的(0.53±0.01)提高至术后的(0.64±0.01)(P<0.05)。结论: PTMC近期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恢复快,是行之有效的治疗MS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伐尼克兰是一种口服的高选择性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部分激动/部分拮抗药,可以帮助吸烟者缓解戒断症状,减少对吸烟的渴求和满足感,是一种有效的戒烟药物。《美国烟草使用与依赖指南》最新版推荐该药为一线戒烟药物。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显示,伐尼克兰的戒断率高于安非他酮、尼古丁替代品和安慰药。大量的短期和延期治疗的临床试验证实,伐尼克兰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该文就伐尼克兰的疗效、安全性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吸烟是中国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一直是吸烟致死疾病的前三位之一。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吸烟均居第1位。此外,吸烟者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2倍,吸烟与冠心病之间存在量效关系。与吸烟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还有冠状动脉病,脑血管病,腹主动脉瘤,外周血管病等。同时还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还可以增加得肺炎的几率。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转复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伊布利特组(18例),伊布利特1mg,于15min内静注,如无效30min后再给予1mg静注;胺碘酮组(14例),胺碘酮150mg,于15min内静注,如无效30min后再给予150mg静注。观察两组房颤转复情况及时间。结果:伊布利特组90min内转复房颤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77.8%比28.6%),4h内转复房颤率亦明显高于胺碘酮组(100%比71.4%),P〈0.01。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的快速、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及术后心功能和左房内径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8例有明显临床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接受RFC治疗的房颤患者的资料。在三维电解剖标测(EAM)系统指导下对该28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前,术后3、6月用心脏超声仪评价心功能及左房内径的变化;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RFCA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肺静脉隔离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28例患者中有27例(96.4%)未复发房颤,与术前比较,心脏超声检查示左房内径[(37.3±4.8)mm比(34.1±4.6)mm]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9.8±8.7)%比(64.2±6.8)%]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心功能和左房内径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超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39例80岁以上超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81.67±1.68)岁。观察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30d、180d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再发心梗、冠脉搭桥术)。结果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4.87%;平均穿刺时间(10±6.9)min。39例患者完成冠脉造影,37例患者完成介入治疗。术后穿刺局部出血6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至180d,脑卒中再梗塞冠脉旁路搭桥术。结论超高龄(〉8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需选择支撑力较强的导引导管,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97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结果 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 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PCI成功.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需选择支撑力较强的导引导管,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 G681A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以期早期筛选和识别CR.方法 共纳入对象136例,其中73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3例为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血管舒张剂刺激磷酸蛋白(VASP)磷酸化程度的检测,按照测得的VASP磷酸化指数(VASP index)将患者分为CR组和NCR组,CR定义为VASP index≥50%.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联合双脱氧sanger测序法,检测所有患者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两组之间的分布.结果 入选人群CR发生率为58.8%(80例),ACS患者的CR发生率高于SAP患者(67.1%vs.49.2%,P<0.05).CYP2C19基因G681A多态性位点三种基因型(CG、GA、AA)在CR组与NCR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54%,46.22%,6.24%和69.63%,26.80%,3.57%,在两组间,三种基因型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CR组高于NCR组(29.37%vs.16.96%,P<0.05),A等位基因增加CR的发生风险(OR =2.04,95% CI:1.12~ 3.71,P<0.05).Logistic回归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因素后,发现CYP2C19基因G681A单核苷酸多态性仍与CR的发生风险有关(OR =3.259,95% CI:1.476~6.764,P<0.001).结论 细胞色素P450 2C19 G681A基因多态性和CR的发生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导致CR发生的重要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80.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coronary total occlusions,CTO)在冠心病中比较常见,对其介入治疗(PCI)具有挑战性。在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中CTO占约1/3。CTO包含有纤维钙化及血栓成分,由于其复杂性,与非CTO PCI相比,CTO PCI手术成功率较低,并发症率较高,放射线照射量较多,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尽管如此,成功的CTO PCI能减轻症状,改善心室功能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