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类恶性肿瘤是一种体细胞遗传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遗传信息的错误表达密切相关,已经证明许多肿瘤有家族聚集现象。笔者发现一个恶性肿瘤家族性发病的家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心肌再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 (AMI)存活率的提高 ,发生心肌再梗死者增加 ,再梗死后并发症多 ,成为影响 AMI住院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本文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探讨改善预后的可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AMI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心肌再梗死的诊断依据 [1 ] :1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2这次又发生心肌梗死的临床主要表现有 :心前区不适或胸痛 ,不明原因的心衰或心源性休克。 3异常 Q波的改变 :较前加深、变宽或新出现 ;或QRS波群由 QR、r S变为 QS型 ;或突然消失 ,出现 ST段改变。 4ST段改变 …  相似文献   
3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6 7岁 ,反复发作胸闷、气促 6年 ,多次住院治疗 ,并予地高辛、ACE抑制剂、β 受体阻滞剂等 ,病情反复发作 ,心功能进行性恶化。UCG示左室内径72mm ,EF最差时为 2 8% ,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诊为“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Ⅲ、Ⅳ级 (NYHA分级 )”。此次因病情加重于 2 0 0 0年 8月入院 ,术前查体 :精神差 ,颈静脉充盈 ,心界明显扩大 ,心尖搏动至腋前线 ,心音低钝 ,律齐 ,未闻及杂音。肝肋下 2cm ,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PR间期 0 16s ,QRS波时限 16 5ms。 2 0 0 0年 9…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分析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以期减少其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肺栓塞病人的临床特征。结果 36例肺栓塞病人,27例肺灌注扫描有肺叶、段缺损,25例的超声心动图均示肺动脉高压,并深静脉超声和(或)核素造影均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存活的33例病人经内科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Ⅰ~Ⅱ级。结论 肺动脉高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其原因最大可能是肺栓塞。肺灌注扫描可协助诊断,早期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5.
刘惠亮 《武警医学》1994,5(4):219-222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武警总医院心肾内科刘惠亮综述汪琪审校(北京100039)心血管疾病约占我国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又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国有300多万CHF患者,每年新发生40万[1]。虽然目前采用的各...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某部军人在急性应激和非应激状态时动态心电图的变化,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及心率变异性等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对某驻京部队在执行维和任务或进行集中军事演练的103名现役军人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作为应激组;同时对该部队在3个月内未参加重大集中军事训练的150名现役军人监测动态心电图,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应激组的总心搏数、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及平均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房早发生率对照组稍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平均房早数应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组房速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平均室性早搏数量应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应激组SDNN、SDANN、PNN50、HRVTI等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性应激是我国军人心律失常产生或/和加重的原因之一。应激状态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失衡可能是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平板探测器(FPD)和基于电荷耦合器成像的影像增强器(II-CCD)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FPD和II-CCD分别在拟人模体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并采用射线剂量仪测量辐射剂量和剂量率,每台造影机测量3次,取算数平均值。结果:在透视模式下,FPD较II-CCD辐射剂量减少5.6%,在摄影模式下则增加7.8%,完成冠状动脉造影FPD较II-CCD总射线剂量增加2.3%。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时采用FPD较II-CCD于透视模式下可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剂量,摄影模式下则增加辐射剂量,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所需总射线剂量也稍增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通过比较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心肺复苏(IAAC-CPR)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CPR)对心搏骤停(CA)兔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系统改变情况,初步评价IAAC-CPR的心肺脑复苏效果及其影响脑灌注和复苏预后的机制.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8只,体质量在2.0~2.5 kg,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CPR组(实施传统胸外按压)和IAAC-CPR组(于胸外按压放松期,施行腹主动脉按压),每组14只.冰氯化钾联合气管夹闭建立CA模型,由建模前5 min开始持续监测动物心电图(ECG)、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皮质血流(CBF)情况直至实验结束;分别记录复苏前基础值(1次/min),复苏30 s、60 s、90 s及120 s的MAP与SBP及脑皮质血流;并于建模前基础时点、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h、6h留取血液标本.比较两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脑皮质血流(CBF)、血清S100B蛋白含量、ROSC率、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及24 h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间差异时,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确切概率法.结果 复苏30 s、60 s、90 s、120 s内,IAAC-CPR组MAP、SBP及CBF均高于CC-CPR组,其中MAP值(mm Hg,1 mm Hg =0.133 kPa)为[30 s:(46.4±9.4) vs.(31.4±8.7,60)s:(55.8±13.8)vs.(34.0±11.5); 90s:(61.2±11.5)vs.(38.2±10.1); 120 s:(63.6±11.8) vs.(40.2±10.2);95% CI,30s:-21.73~-12.41,60 s:-28.03~-16.26,90s:-25.27~-14.87,120 s:-25.38~-13.19;t值2:30 s:-7.536,60 s:-7.734,90 s:-7.943,120s:-6.505; P<0.05,P<0.01];SBP值(mm Hg)为[30s:(62.6±9.2)vs.(43.4±15.1); 60s:(75.4±14.0)vs.(50.4±13.8); 90s:(78.4±12.6)vs.(59.4±16.2),120s:(82.8±10.3)vs.(64.3±15.9);95% CI,30 s:-28.91~-9.51,60 s:-35.82~-14.18,90s:-30.28~-7.71,120s:-28.93~-8.07;t值2:30s:-4.071,60s:-4.751,90s:-3.460,120s:-3.647;P值,30s:P<0.05,P<0.01,60s:P<0.05,P<0.01,90s:P=0.02,P<0.05,120s:P=0.01,P<0.05]; CBF值为[30 s:(16.1±6.0)vs.(7.8±2.2); 60s:(91.6±11.8)vs.(57.3±23.2); 90s:(259.9±74.9) vs.(163.6±50.3); 120s:(301.5±60.5)vs.(208.4 ±23.8);95% CI,30 s:-14.82~-1.70,60 s:-61.24~-7.49,90s:-189.45~-3.29,120s:-160.12 ~-26.03;t值2:30 s:-2.904,60 s:-2.948,90s:-2.387,120s:-3.201;P值,30 s:P=0.020,P<0.05,60 s:P=0.018,P<0.05,90 s:P =0.044,P<0.05,120s:P=0.013,P<0.05].两组基础点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81,P>0.05),ROSC后2h、6 h IAAC-CPR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pg/mL)低于CC-CPR组,分别为:[2h:(148.7±19.9)vs.(176.0±17.5);6 h:(237.7±17.7)vs.(267.0±14.8); 95%CI,2 h:4.53 ~50.05,6 h:9.29 ~49.26;t值,2 h:2.519,6 h:3.164;P值,2h:P =0.022,P<0.05,6 h:P=0.007,P<0.05).ROSC率及24 h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成功率及24 h神经功能评分IAAC-CPR组优于CC-CPR组(复苏成功率:80%vs.60%,x2值:5.250:P=0.022,P<0.05; 24 h神经功能评分:(3.3±1.49)vs.(4.4±0.94);t值,t=2.429; 95%CI,0.18 ~2.11;P值:P=0.024,P<0.05).所有动物实验后尸检未见腹腔内器官损伤.结论 在心搏骤停兔的复苏过程中,IAAC-CPR可产生较高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及脑皮质血流(CBF),从而减轻了CA所致循环中断造成的脑组织等重要脏器损伤,提高复苏成功率及24 h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其心肺脑复苏效果优于CC-CPR.  相似文献   
39.
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胸主动脉夹层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3.5±4.5)岁。经多排 CT 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侧股动脉,植入腔内血管带膜支架,封堵原发破口。植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 X 线平片与多排螺旋 CT 检查。结果:支架植入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均无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月随访,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结论: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0.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及术后桡动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139例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5组,正常组(20例)、高血压组(26例)、血脂异常组(44例)、糖尿病组(22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组(合并组,27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8~72h行右侧桡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记录右侧桡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管径、血流速度。结果桡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管径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术后远段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增快,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糖尿病组、合并组术前远段管径较正常组和高血压组小,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8~72h内桡动脉远段穿刺点处管腔轻度狭窄。结论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因血管较细,更易出现远段穿刺部位轻度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