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19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52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5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离子流(ICa-L)及通道动力学参数影响. 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5和10 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氨氯地平后大鼠心室肌细胞ICa-L、峰值电流、Ⅰ-Ⅴ曲线、稳态激活曲线、稳态失活曲线和失活后恢复曲线的变化. 结果 加入0.1、0.5、1、5和10 μmol/L左旋和混旋氨氯地平后,左旋氨氯地平对ICa-L阻滞分别为(1.5±0.2)%、(25.4±5.3)%、(65.2±7.3)%、(78.4 ±8.1)%和(94.2±5.0)%,混旋氨氯地平对ICa-L阻滞分别为(0.9±0.1)%、(10.4±3.2)%、(69.1±5.3)%、(75.2±7.0)%和(81.6±6.4)%,Ⅰ-Ⅴ曲线上移、稳态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后恢复时间延长(P<0.05),且相同浓度左旋氨氯地平对ICa-L.和通道动力学参数影响比混旋氨氯地平更明显(P<0.05),但不同浓度右旋氨氯地平对ICa-L及通道动力学参数均无影响(P>0.05). 结论 左旋和混旋氨氯地平对ICa-L有阻滞作用,而右旋氨氯地平对ICa-L无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22.
对33例植入心房电极者进行起搏阈值的随访,结果表明:起搏阈值峰值为1.44±0.74V/0.5ms,出现在植入后两周内;慢性期起搏阈值为1.22±0.40V/0.5ms;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慢性期起搏阈值(1.70士0.37V/0.5ms)明显高于不伴器质性心脏病者(1.16±0.37V/0.5ms),P<0.01;激素电极的起搏阈值峰值(1.12±0.29V/0.5ms)和慢性期起搏阈值(0.77±0.17V/0.5ms)均显著低于非激素电极(1.80±0.68V/0.5ms和1.40±0.33V/0.5ms),P<0.05及0.001。提出在非特殊情况下,将出厂时的电能由5.0V/0.5ms降至2.5V/0.5ms既可保证有效起搏,又可节省电能,从而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3.
刘志华 《药品评价》2020,(15):55-57
目的:比较水痘患儿接种与不接种对其症改善的作用。方法:入选 200 例水痘患儿,根据其是否接种水痘疫苗 进行分组,各 100 例。观察组均接种水痘疫苗,对照组未接种水痘疫苗,分析两组各项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发热 占比 2.00% 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水痘患儿皮疹持续时间、水 疱数量、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水痘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水痘患儿 通过接种水痘疫苗,能够使其发热、皮疹等症状得到缓解,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从负面情绪应对的视角研究压力情境下情绪实体论者和情绪增长论者是否会采取不同类型的压力应对策略,同时探讨情绪可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实验采用单因素2水平(压力组vs.控制组)被试间设计.结果:在压力情境下,情绪增长论者比情绪实体论者更愿意选择增加积极情绪的应对策略(F=3.42,P<0.05);相反,情绪实体论者比情绪增长论者更愿意选择减少消极情绪的应对策略(F=4.67,P<0.05).同时,情绪可控性在内隐情绪信念与减少消极情绪的应对策略之间具有中介作用(LLCI=-0.1951,UlCI=-0.0123).结论:内隐情绪信念影响个体的压力应对策略选择,情绪可控性在内隐情绪信念与减少消极情绪效应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 82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氟西汀组、联合语言训练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我国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ABC)标准评定语言功能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定抑郁情况,2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语言功能均提高,联合语言训练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2组治疗后SDS、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语言训练组改善更明显。结论氟西汀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6.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 对1975年~1995年12例ARVD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时伴晕厥41.6%、体克50%、充血性心力衰竭(CHF)16.6%、心室颤动(VF)33.3%,VT均为左束支阻滞(LBBB)图形。窦性心律时,右胸前导联T波倒置100%,心室激后波66.6%,心室晚电位(VLP)阳性100%,电生理研究(EPS)碎裂电位50%,诱发VT83%。所有患者心脏均扩大,心胸比率平均0.60,右室内径(RVID)3.8cm、右室流出道(RVOT)4.4cm、伴左室腔扩大1例。平均随访7.2年,VT发作期平均5.6年,缓解期平均9.3年,死亡率50%,猝死占66%。结论 ARVD有家族群集倾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uVT)、猝死(SD)多见,CHF少见,消除诱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对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同样重要,本组平均病程可达13年,1例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随访5年,至今仍存活。  相似文献   
27.
28.
取原代培养的SD雄性乳鼠心肌细胞在高糖刺激下加入10-7、10-6和10-5mol/L辛伐他汀作用72 h.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增加(P<0.01),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p47phox mRNA表达和活性氧簇(ROS)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与高糖组比较,辛伐他汀各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p22phox、p47phox mRNA表达和ROS水平明显降低,且辛伐他汀浓度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效应.这些结果提示辛伐他汀能够抑制NADPH氧化酶亚基的基因表达,减轻高糖引起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9.
内皮素(ET)是一种强烈血管收缩多肽,近年本研究表明,它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有重要调节作用,一旦平衡失调,可作为致病因子参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测定了;狼疮性肾炎(LN)患者ET水平,以期探讨ET与LN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工业大麻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刘志华  王金兰  赵明  李军  时志春  王丹  张树军 《中草药》2021,52(15):4463-4472
目的研究工业大麻Cannabissativ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工业大麻地上部分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3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13S-羟基-9Z,11E,15E-十八碳三烯酸甲酯(1)、Δ9-四氢次大麻酚酸(2)、二氢猕猴桃内脂(3)、苯甲酸(4)、对羟基肉桂酸甲酯(5)、二氢阿魏酸甲酯(6)、9,10-二氢-2,3,5,6-四甲氧基菲-1,4-二酮(7)、脱镁叶绿素甲酯(8)、对羟基苯甲酸(9)、大麻黄素A(10)、反式对羟基肉桂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1)、黑麦草素(12)、3S-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13)、大麻艾尔松酸B(14)、3-吲哚甲酸(15)、亚油酸单甘油酯(1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7)、松脂醇(18)、琥珀酸(19)、反式肉桂酸(20)、胡萝卜苷(21)、β-谷甾醇(22)、顺式对羟基肉桂酸(23)、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24)、木犀草素(25)、甘油-1-(13-羟基-9Z,11E,5E-十八碳三烯酸)酯(26)、6S,9R-二羟基-3-酮-α-紫罗兰醇(27)、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28)、布卢姆醇B(29)以及儿茶素(30)。结论化合物26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麻三烯酸A,化合物1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分离得到,化合物6、8、12、13、16、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