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6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观察降糖消脂片对KK-A~y转基因小鼠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胰腺组织胰岛素(insulin,INS)及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KKAy转基因小鼠,制备糖尿病肥胖小鼠模型。同时选取11只同龄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将成模的55只KK-A~y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8 mg/kg)、降糖消脂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降糖消脂片10、5、2.5 g生药/kg),每组11只。以上各组均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灭菌水,每日1次,连续8周。给药8周后,称体重并测随机血糖(random blood glucose,RBG);眼静脉丛取血,测定INS、TC及TG水平,计算HOMA-IR及ISI;取胰腺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腺组织INS及InsR表达;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胰岛素受体β(insulin receptorβ,InsRβ)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小鼠出现肥胖,血糖及血脂明显升高(P0.01)。给药8周后模型组小鼠体重增加(P0.01),血糖及血脂稳定在高位水平;与模型组比较,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小鼠体重、TG、INS及HOMA-IR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且高剂量组RBG降低更明显(P0.01);降糖消脂片高、低剂量组小鼠ISI明显升高(P0.05,P0.01)。胰腺病理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胰岛萎缩,胰岛数目明显减少,分布稀疏,胰岛密度减低,胰岛细胞代偿性肥大,空泡变性,并可见凋亡细胞,表现为胞浆肿胀,核固缩。降糖消脂片高、中剂量组胰岛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变性及凋亡细胞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及InsR累积光密度(IOD)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胰腺INS及InsR IOD值明显增加(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Rβ及IRS-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InsRβ及IRS-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消脂片对KK-A~y糖尿病肥胖小鼠有明显的降糖、降脂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加胰岛细胞InsRβ及IRS-1表达,促进INS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改善糖、脂代谢和IR状态。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与观察组41例(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4.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7.3%;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血栓患者中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能够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显著改善,对脑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的抑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3.
前列安栓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建勋  林成仁  王敏 《新中医》2000,32(4):59-60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以^3H-盐酸小檗碱作为示踪物,研究前列安栓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及分布。结果表明:药物自直肠吸收迅速,药后5分钟即可从血中测到放射性,并迅速到达靶器官,药后5分钟即可从前列腺中测到放射性,且药物放射性在前列腺中的富集浓度高于其它器官,至24小时仍维持一定水平,这对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有特殊意义;此外,药物放射性在肝,肾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器官,表明这两个器官可能是该药代谢和排泄  相似文献   
84.
五子衍宗丸补肾壮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五子衍宗丸改善男性性功能低下的药理作用,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大鼠分为7组,其中60只去势,造大鼠肾阳虚模型,再分别ig五子衍宗丸及阳性对照药4周。测定阴茎勃起潜伏期,称脾、胸腺及生殖器官重量并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测定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五子衍宗丸各剂量组大鼠勃起潜伏期明显缩短;高剂量组T升高;高、中剂量组NO和SOD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五子衍宗丸各剂量组精囊腺+前列腺指数及提肛肌指数明显增加,高剂量组包皮腺指数增加。结论:五子衍宗丸具有补肾壮阳及改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总结补阳还五汤以“气血”辨证施治缺血性中风的药理机制。人体气血互根互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既当“行血”,亦需“调气”。结合补阳还五汤的现代药理研究,从“气”论之,补阳还五汤具备提升能量代谢、促进神经保护之用;由“血”探之,补阳还五汤又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血管新生之功。气血协同共治,共同阐述了该方治疗中风病以使“血气和、气机畅”的经典释义。  相似文献   
86.
基于网络方法的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构建基于网络理论的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网络,提出一种新的研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方法。方法:依据网络理论,以中药为节点(node),中药配伍关系为边(edge),通过药理实验研究,运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法判定中药方剂中中药-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建立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网络;采用网络效能、网络效能相关性等参数分析预测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运用网络法研究了加味生脉散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配伍规律,结果显示,延胡索是加味生脉散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其他依次为麦冬、丹参、人参和五味子;人参-丹参作用相似,最先聚为一类,依次为麦冬-五味子聚为一类,人参-丹参、麦冬-五味子再聚为一类;人参+丹参+延胡索是加味生脉散所有组方中作用最佳的方剂;上述分析结果与验证实验基本一致。结论:运用网络理论研究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规律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7.
头痛的原因多而复杂,是临床的常见症状之一。在祖国医学中,头痛一证首见于《内经》、《素问.风论》将其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抛开颅脑内器质性病变等原因,头痛的发生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也有密切的关系。1983年Sjaastad等首次将与颈部病变有关的头痛称之为颈源性头痛,并随后得到了多学科专家的重视。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头部针灸、理疗、推拿、头部痛点注射、头部神经干阻滞(包括枕大神经或耳大神经阻滞)等,其中针灸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以其效果好,副作用小等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针灸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结合头项部神经解剖及十二经筋理论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8.
目的:建立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的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以溶剂萃取法提取大鼠血浆中的待测成分。方法:以他克林为内标,采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0.05%甲酸,10 nmol.L-1甲酸铵)梯度洗脱,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依次为m/z 395.2/324.2(马钱子碱),m/z 335.2/184.2(士的宁)和m/z 199.1/171.1(他克林)。结果:测定血浆样品2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95~100,0.078 1~40μg.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6,马钱子碱的提取回收率为78.9%~102.4%,士的宁的提取回收率为95.2%~106.1%,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浆马钱子类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囊泡制剂能够降低马钱子碱进入体循环的药物浓度,且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9.
中医药的功效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被不断地展现出来,它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欢迎。然而,中医药理念与现代药理学存在根本的差异,极大地阻碍了中 药现代化的发展。近年来,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 组学等组学技术开始被应用于中药的研究。组学的研究不仅要强调一般水平或仅限于单一方面,多组学间应 该结合起来,合理整合、科学分析将更有助于系统深入地揭示中药功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目前,多组学 联合应用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深度不够,仅仅是表面结果和现象的结合,还未达到真 正的融合。如何把多组学技术进行合理的融合和恰当的对接,共同为揭示中医药的科学含义服务,是一项值得 深入思考的课题。多组学技术联合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阐释中药多组分在分子水平的协同作 用,再结合整体水平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揭示中药的药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方法:将18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高脂饲料喂养 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于0周(实验前)、高脂2周(术前或给药前)、高脂6周(给药后4周)、高脂10周(给药后8周),分别观察各组动物体重指数(BMI)、血液流变性参数、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在实验结束时观察肝脏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及冠状动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自第2周起至实验结束,血清TC,TG,LDL-C及VLDL-C水平均升高(P<0.01),5 s-1和60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第6周时BMI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第10周时BMI及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同时冠脉管腔狭窄率、内膜厚度,及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肝脏TC和TG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其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率,及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均明显减少(P<0.01),BMI,血清TC,TG,LDL-C,VLDL-C,肝脏TC,TG,以及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亦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5 s-1和60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痰浊、邪毒、瘀血三者的相互影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发生和发展,是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的关键病机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