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26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患者女,26岁,右眼痒、轻度红肿,时有少许粘液性分泌物二周。于1989年9月21日就诊。既往无咳嗽和急、慢性传染病史,其母患有肺结核于十年前病故。体检:右耳前淋巴结肿大约花生米大小,余未见异常。右眼睑结膜充血,并有扩张血管,表面光  相似文献   
102.
季节性情感障碍15例临床分析刘建勋临床发现不少双相情感障碍和复发性重性抑郁症患者其发病与季节有关。每年秋、冬季抑郁发作,春、夏季则出现躁狂。1984年Rosenthal将这种发病与季节有关的疾病命名为季节性情感障碍(SAD)。迄今国内对SAD的报道及...  相似文献   
103.
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39例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同不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伴有强迫症状者其疗效和预后优于不伴发者。精神分裂症所伴发的强迫症状其内容荒谬、空洞,而且这些患者缺乏自知力及相应的情感体验。本研究结果还表朋强迫症状多发生在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进展期,和以往的国内外报道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 ( HXTMT)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状态下犬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1用犬作为实验材料 ,结扎其冠状动脉 ,造成急性心肌缺血 (“血瘀证”)模型 ,经十二指肠灌入实验药物 ,从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 ,检测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重要指标 ;2选择符合 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患者 ,口服 HXTMT4片 ,3次 .d- 1 ,1mo为 1疗程 ,采用自身对照 ,检测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 该中药制剂能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犬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全血高切、低切、血浆粘度和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P<0 .0 1) .结论 活血通脉片能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血液流变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5.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一般情况下,心肌细胞依赖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所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来维持其舒缩功能和离子泵功能。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程序性降解机制,是机体组织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和自我修复过程,也是细胞凋亡的一种方式,是维持人体细胞能量平衡的一种基本现象。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是受损线粒体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线粒体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稳态非常重要。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或其提取物被证实可以通过自噬或者调节线粒体的功能来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损伤。这更加启发着中医药工作者以线粒体为靶向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探讨布洛芬缓释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感冒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应用布洛芬缓释液联合常规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15.2±2.5)h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2.5±0.6)d明显短于对照组退热时间(22.4±6.5)h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3.8±0.9)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小儿感冒发热的常规治疗中联合应用布洛芬缓释液有助于促进退热和改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研究双参芎连颗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血管病变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通路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参芎连颗粒高、中、低剂量(8,4,2 g·kg-1)组。采用高蛋氨酸饲料喂养结合5/6肾摘除法建立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模型,5/6肾摘除术后4周后开始连续灌胃给药4周。术后4,8周测定大鼠动脉血压;术后8周实验结束,取血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及血脂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磷酸化(p-)p85p-Akt和p-Ser177等PI3K/Akt/eNO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eNOS;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测定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及胸主动脉血管改变。结果 实验8周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动脉收缩压、血清尿素氮、肌酐、高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给予双参芎连颗粒4周后,各剂量组动脉收缩压、血清尿素氮、高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血清总胆固醇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0.01),双参芎连颗粒8,4 g·kg-1组肌酐明显降低(P<0.05)。双参芎连颗粒各剂量组NO含量较模型组明细升高(P<0.05,P<0.01),双参芎连颗粒8 g·kg-1组血清eNOS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动物离体胸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均受到明显损伤,双参芎连颗粒8 g·kg-1组在乙酰胆碱累积浓度1×10-5.5~1×10-4 mmo1·L-1舒张程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P<0.01);双参芎连颗粒8 g·kg-1组血管环在硝普钠积浓度1×10-10~1×10-7mmo1·L-1舒张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p-85,p-Akt及p-Ser177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参芎连颗粒各剂量组该通路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呈升高趋势,其中双参芎连颗粒8 g·kg-1组p-Akt及p-Ser177的表达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双参芎连颗粒各剂量组的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双参芎连颗粒可以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代谢异常,降低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降低动脉收缩压,改善血管形态及舒张功能,其作用可能与调控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降糖消脂片(JTXZT)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改善作用,从生物钟相关基因昼夜运动输出周期(CLOCK)、脑和肌肉芳烃受体核转录因子样蛋白-1基因(BMAL1)、孤儿核激素受体α(REV-ERBα)、孤儿核激素受体β(REV-ERBβ)的角度研究降糖消脂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与模型组(40只),正常组饲喂正常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4周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降糖消脂片高、低剂量(12.5、6.25 g·kg-1)组、奥利司他组(70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测定体质量,生化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瘦素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和附睾脂肪病理变化、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BMAL1、REV-ERBα、REV-ERB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G,TC,LDL-C,HDL-C,AST,ALT,FFA、瘦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肝组织细胞出现明显气球样变性和灶性小泡性脂肪变,脂肪细胞显著增大,有炎细胞聚集灶及纤维组织的增生,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PPAR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JTXZT-H组可明显下调小鼠TG,TC,LDL-C,HDL-C,AST,ALT,FFA、瘦素含量(P<0.05,P<0.01),JTXZT各组肝组织气球样变性程度及范围明显减轻,肝窦压迫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SREBP1、PPARγ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PPAR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 JTXZT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上调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的表达,来调控下游相关脂质代谢蛋白(SREBP1、PPARγ、PPARα)的表达,达到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大鼠连续5 d灌胃不同剂量的痰瘀同治方(78.0、39.0、19.5 g/kg)制备各剂量药物血清,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来反应其增殖能力,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给药后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490 nm处吸光度痰瘀同治方高、中剂量组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增殖率分别为49.78%、33.92%;内皮细胞迁移能力也有提高,划痕区相对距离明显减少(P0.01),细胞迁移率分别增加11.36%、11.62%。结论痰瘀同治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促进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