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44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所致肝血异常CT表现,探讨其血流动力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CT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病例中,对存在肝血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常规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肝血异常CT表现者120例,全部病例见原发性肝细胞癌灶和肯定的门静脉癌栓,癌灶外肝血异常的增强扫描表现可分为三种:肝实质局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海绵样变.在同一病例中,可单独以一种表现,也可同时以两种表现(双重表现)或三种表现(三重表现).结论:肝细胞癌肝血异常由门静脉癌栓引起,其发生机理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对肝脏的灌注异常,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引流异常,肝动脉-门静脉异常分流,侧支循环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在显示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治疗前行磁共振常规冠状T1WI与STIR(短T1反转恢复序列)、C4~T3连续横轴位T1WI与抑脂T2WI、病变侧斜冠位STIR、扰相位梯度回波脉冲序列(3D-T2*GRE)成像.结果:轴位T1WI与T2W1在显示臂丛神经椎管内段与椎间孔段较好,冠状STIR与斜矢状STIR在显示臂丛神经干病变价值高,3D-T2*GRE三维立体显示臂丛神经干的总体结构,对于神经干的大小、形态及走向效果较好.结论:磁共振检查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能够明确显示臂丛神经损伤及相关的病理改变,多方位多序列检查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病例入组时检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采用1H-MRS技术,检测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等部位,指标为NAA、mI、Cho、Cr,计算NAA/Cr、NAA/mI、Cho/Cr比值,实验组予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片口服,0.1 mg,一日2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不给予痴呆治疗药物。治疗结束后观察MMSE评分及MRS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并随访1年,统计MCI转化为痴呆的比率。随访结束后,将对照组分为已转化痴呆组与未转化痴呆组两个亚组,回顾性分析两个亚组入组时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等部位NAA/Cr、NAA/mI、Cho/C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MSE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实验组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的NAA/Cr、NAA/mI、Cho/Cr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转化为痴呆的比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对照组亚组分析,入组时已转化痴呆组海马、扣带后回NAA/Cr、NAA/mI低于未转化痴呆组、Cho/Cr高于未转化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扣带后回差异最为明显。结论: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扣带后回发现NAA下降、mI及Cho升高,NAA/Cr、NAA/mI比值下降与Cho/Cr比值升高,有助于痴呆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5.
26.
统计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81例,结果:全部病例于侧脑室周围以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出一片状低密度灶,绝大多数呈对称性;87.6%伴有基底节及其周围结构腔隙性脑梗塞,多半例为多发性;96.3%伴有弥漫性脑萎缩,绝大多数为中-重度;少数病例并发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塞。分析认为,前一项是本病最为重要的CT表现,应视为诊断本病的必需条件,后碛项应认为是要伯重要合并症。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12—2006-06我院19例经CT诊断的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特征。结果:19例中,灰质异位7例,CT表现为白质内结节样、块样或带样的异位灰质灶;脑裂畸形8例,CT表现为横贯大脑半球内衬有皮质的裂隙;巨脑回畸形3例。CT表现为脑回变宽变平、脑皮层增厚、脑白质减少;无脑回畸形1例。CT表现为脑表面光滑、脑回脑沟消失。结论:神经元移行异常为先天性畸形。CT有特征表现能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弥散成像(DWI)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60例患者影像资料,共182处病灶,术前均行超声UE及DWI ,UE采用5分法诊断,DWI依据所测病灶ADC值诊断,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U E诊断恶性肿瘤89处,其中,正确诊断恶性肿瘤78处,漏诊7处,良性误诊为恶性11处;诊断良性肿瘤93处,正确诊断86处,漏诊11处,恶性误诊为良性7处,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2.5%,准确性为93.9%。UE联合DWI诊断恶性肿瘤86处,其中,正确诊断恶性肿瘤81处,漏诊4处,良性误诊为恶性5处;诊断良性肿瘤96处,正确诊断92处,漏诊5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95.8%,准确性为97.2%。结论 U E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联合DWI检查能明显提高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总结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分期,探讨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分析2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对比螺旋CT薄层重建前、后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结果:26例病例中Ⅰ期5例、Ⅱ期15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CT检查有邻近脏器的侵犯、或远处转移,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螺旋CT薄层重建前、后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正确率由提高到。结论:螺旋CT检查对食管癌涉及的范围、局部侵犯的程度均能很好的显示,螺旋CT薄层重建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对降低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