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所致肝血异常CT表现,探讨其血流动力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CT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病例中,对存在肝血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常规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肝血异常CT表现者120例,全部病例见原发性肝细胞癌灶和肯定的门静脉癌栓,癌灶外肝血异常的增强扫描表现可分为三种:肝实质局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海绵样变.在同一病例中,可单独以一种表现,也可同时以两种表现(双重表现)或三种表现(三重表现).结论:肝细胞癌肝血异常由门静脉癌栓引起,其发生机理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对肝脏的灌注异常,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引流异常,肝动脉-门静脉异常分流,侧支循环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在显示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治疗前行磁共振常规冠状T1WI与STIR(短T1反转恢复序列)、C4~T3连续横轴位T1WI与抑脂T2WI、病变侧斜冠位STIR、扰相位梯度回波脉冲序列(3D-T2*GRE)成像.结果:轴位T1WI与T2W1在显示臂丛神经椎管内段与椎间孔段较好,冠状STIR与斜矢状STIR在显示臂丛神经干病变价值高,3D-T2*GRE三维立体显示臂丛神经干的总体结构,对于神经干的大小、形态及走向效果较好.结论:磁共振检查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能够明确显示臂丛神经损伤及相关的病理改变,多方位多序列检查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病例入组时检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采用1H-MRS技术,检测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等部位,指标为NAA、mI、Cho、Cr,计算NAA/Cr、NAA/mI、Cho/Cr比值,实验组予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片口服,0.1 mg,一日2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不给予痴呆治疗药物。治疗结束后观察MMSE评分及MRS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并随访1年,统计MCI转化为痴呆的比率。随访结束后,将对照组分为已转化痴呆组与未转化痴呆组两个亚组,回顾性分析两个亚组入组时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等部位NAA/Cr、NAA/mI、Cho/C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MSE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实验组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的NAA/Cr、NAA/mI、Cho/Cr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转化为痴呆的比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对照组亚组分析,入组时已转化痴呆组海马、扣带后回NAA/Cr、NAA/mI低于未转化痴呆组、Cho/Cr高于未转化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扣带后回差异最为明显。结论: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扣带后回发现NAA下降、mI及Cho升高,NAA/Cr、NAA/mI比值下降与Cho/Cr比值升高,有助于痴呆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5.
统计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81例,结果:全部病例于侧脑室周围以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出现斑片状低密度灶,绝大多数呈对称性;87.6%伴有基底节及其周围结构腔隙性脑梗塞,多半病例为多发性;96.3%伴有弥漫性脑萎缩,绝大多数为中~重度;少数病例并发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塞。分析认为,前一项是本病最为重要的CT表现,应视为诊断本病的必需条件,后三项应认为是本病的重要合并症。  相似文献   
26.
统计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81例,结果:全部病例于侧脑室周围以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出一片状低密度灶,绝大多数呈对称性;87.6%伴有基底节及其周围结构腔隙性脑梗塞,多半例为多发性;96.3%伴有弥漫性脑萎缩,绝大多数为中-重度;少数病例并发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塞。分析认为,前一项是本病最为重要的CT表现,应视为诊断本病的必需条件,后碛项应认为是要伯重要合并症。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12—2006-06我院19例经CT诊断的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特征。结果:19例中,灰质异位7例,CT表现为白质内结节样、块样或带样的异位灰质灶;脑裂畸形8例,CT表现为横贯大脑半球内衬有皮质的裂隙;巨脑回畸形3例。CT表现为脑回变宽变平、脑皮层增厚、脑白质减少;无脑回畸形1例。CT表现为脑表面光滑、脑回脑沟消失。结论:神经元移行异常为先天性畸形。CT有特征表现能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8.
王俊  卢环  叶军  刘少强  许红雨  苏子慧  吴婷 《重庆医学》2015,(9):1224-1225,122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弥散成像(DWI)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60例患者影像资料,共182处病灶,术前均行超声UE及DWI ,UE采用5分法诊断,DWI依据所测病灶ADC值诊断,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U E诊断恶性肿瘤89处,其中,正确诊断恶性肿瘤78处,漏诊7处,良性误诊为恶性11处;诊断良性肿瘤93处,正确诊断86处,漏诊11处,恶性误诊为良性7处,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2.5%,准确性为93.9%。UE联合DWI诊断恶性肿瘤86处,其中,正确诊断恶性肿瘤81处,漏诊4处,良性误诊为恶性5处;诊断良性肿瘤96处,正确诊断92处,漏诊5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95.8%,准确性为97.2%。结论 U E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联合DWI检查能明显提高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60岁。骶尾部进行性增大肿块3个月。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骶尾部出现一略隆起的皮下类圆形肿块,大小1.5cm×2.0cm,类肤色,质硬,固定,无痛。在当地医院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术后未行病理检查。1个月后术区皮下肿块复发,患者未复诊,无意中碰破患部皮肤而发生溃疡,表面渗液较多,自行外用含激素类软膏(肤轻松软膏)。  相似文献   
30.
目的:总结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分期,探讨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分析2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对比螺旋CT薄层重建前、后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结果:26例病例中Ⅰ期5例、Ⅱ期15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CT检查有邻近脏器的侵犯、或远处转移,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螺旋CT薄层重建前、后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正确率由提高到。结论:螺旋CT检查对食管癌涉及的范围、局部侵犯的程度均能很好的显示,螺旋CT薄层重建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对降低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