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肝功能损害大鼠,通过观察核转录因子KB(NF-KB)在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不明病因的慢性肝病患者中HBV感染的情况,作者应用快速、敏感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研究了67例HBsAg阴性的慢性肝病和不明原因的肝硬变患者.其中36例HBV血清学标志均阴性者为第1组;31例抗-HBs和抗-HBc均阳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作进一步应用解剖学研究,探讨皮瓣的改良制备方法,以使其更好地适应修复头颈部缺损的需求,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的科学依据。方法游离上臂外侧皮瓣的传统制备方法是在三角肌止点处以桡侧副动静脉下段为皮瓣血管蒂,而其改良制备方法则是以肱深动、静脉为皮瓣的血管蒂。本组采用22侧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中国人成人上肢湿标本,男女不限。观察并比较标本肱深动静脉、桡侧副动静脉、后桡侧副动静脉及其皮支和臂下外侧皮神经的起点、行程、分支、分布范围、变异情况,以及上述血管的外径、血管蒂长度。结果传统游离上臂外侧皮瓣制备方法所测得皮瓣的平均血管蒂长度(x±s)为(5.46±2.60)em,动脉外径为(1.15±0.21)mm,静脉外径为(1.26±0.23)mm。改良游离上臂外侧皮瓣的制备方法所测得皮瓣的血管蒂长度为(14.85±1.28)em,动脉外径为(2.24±0.66)mm,静脉外径为(2.22±0.52)mm。改良皮瓣与传统皮瓣的血管蒂动、静脉外径和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83,-8.690和-15.057,P值均〈0.01)。结论改良游离上臂外侧皮瓣的制备方法可使游离上臂外侧皮瓣的血管蒂延长、管径增粗,更加适宜修复头颈部中小型缺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医用三氧治疗系统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活动期UC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三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加用隔天一次医用三氧治疗系统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治疗前后疗效、T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综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vs.65.6%)(P<0.01).治疗组血清IgA、IgG水平显著降低(P<0.01),CD8+ T细胞水平增高,CD4+/CD8+比值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减少(P<0.05).结论 医用三氧复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UC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美沙拉嗪缓释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5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国人成人男性标本,对颏下动脉相关解剖进行观测,并结合我院2005-09—2008-06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9例舌癌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颏下动脉走行恒定。9例颏下岛状皮瓣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表面部分坏死。修复后的舌黏膜表面光滑,运动受限不明显,吞咽功能良好。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供血血管恒定,制备简单,成活率高,供区并发症少,且能够耐受放疗,是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制备方法。方法:利用5具经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标本,模拟临床手术,对髂骨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片;临床应用改良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6例。结果:应用改良方法完成5具10侧标本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制备。临床应用6例手术顺利移植骨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良法制备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术式安全、可靠,可避免损伤腹壁组织及股外侧皮神经。  相似文献   
77.
上颈椎后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上颈椎后外侧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例(60侧)成人头颈标本上观测该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结果(1)该入路上的主要结构是:①浅筋膜内的枕静脉和枕小神经;②浅层肌是胸锁乳突肌;③深层肌包括第一层肌头夹肌和肩胛提肌,第二层肌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第三层肌包括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2)寰椎横突、头下斜肌、枕大神经和C2颈脊神经前支为该入路的标志性结构.(3)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点至齿突根部中点间距为(17.67±1.98)mm;椎动脉C1、C2间段至寰椎下关节面内面间距为(15.57±1.79)mm;(4)一些标本的椎动脉第三段与寰椎后弓之间有的静脉丛呈窦状,后纵韧带与C2椎弓根的骨膜等结构参与构成椎纵窦.结论上颈椎后外侧入路容易显露枢椎齿突,能直视下保护脊髓;前、后方减压及枕颈融合可同时完成.  相似文献   
78.
79.
灭滴灵治疗慢性肝病牙龈出血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龈出血是慢性肝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临床上使用常用的止血药物治疗效果均不够理想。我们于1985年5月至1988年2月间,使用灭滴灵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牙龈出血36例,51例次,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62岁,均系经临床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住院患者;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15例,肝硬化21例。伴有牙龈炎症11例。牙龈出血时  相似文献   
80.
氟哌酸治疗伤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87年元月至1988年2月试用氟哌酸治疗伤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治疗结果分析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13例,临床表现符合伤寒并经细菌学和/或肥达氏反应确诊。按病人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以下两组进行对照观察。氟哌酸组(观察组)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5~57岁,其中≤12岁14例,12~30岁共36例(占62.07%)。氯霉素组(对照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4~34岁,其中≤12岁7例,13~30岁42例(占76.36%)。治疗前2组体温均在39℃以上,开始治疗时平均病程;氟哌酸组为15.19天,氯霉素组为15.98天。血培养共102例,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