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82.
2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20例EG患者的临床特点、试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黏膜型12例、浆膜型2例、混合型6例;EG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可伴有腹胀、腹泻、腹水、恶心、呕吐;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13.5%~50.6%和7.8%~38.5%).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内镜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内可迅速缓解症状,减量维持,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病情可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 EG患者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和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3.
患者,女,46岁.因间断腹痛,便血半月余于2004年2月25日入院.患者就诊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以左下腹为甚.疼痛较剧烈,有恶心感,出冷汗,无呕吐、呕血、发热,持续约10 min,伴便意,便后疼痛缓解,粪便溏稀,带有粘液及暗红色血液.就诊10 d前再次出现腹痛,便血,症状同前.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原位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时胃粘膜活检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的产生及Fas抗原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集 13例Hp阴性受检者和 3 2例Hp阳性受检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 ,通过放免法、免疫组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TNF α和IL 1β的产生及Fas抗原的表达。 结果 胃粘膜活检标本中TNF α和IL 1β的分泌在Hp阳性组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1) ,但与胃粘膜的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Hp阳性组的胃粘膜组织切片中TNF α、IL 1β和Fas抗原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组 ;Hp阳性组中TNF α和IL 1β产生与胃粘膜Fas抗原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结论 通过原位检测发现Hp感染可以使局部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产生增加 ,造成局部的炎症微环境 ,从而上调Fas抗原表达 ,导致胃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86.
手术证实86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小肠出血患者共86例,分析其病因及诊断方法。结果:86例小肠出血的患者中,小肠良性肿瘤、憩室、恶性肿瘤、炎性肠病、血管病变分别有25例(29.1%)、20例(23.3%)、16例(18.6%)、16例(18.6%)、9例(10.4%)。小肠ECT检查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的阳性率、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2.4%、70.6%。肠系膜DSA检查对小肠病变的发现率、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的阳性率、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9%、59.6%、76.6%、74.5%。肠系检查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41.2%、38.2%。结论:小肠肿瘤是小肠出血的第一位原因,ECT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阳性率高于DSA,DSA、ECT定位诊断价值大,DSA定性诊断价值高于肠系检查。  相似文献   
87.
88.
近年来研究证实,消化系恶性肿瘤是由于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被激活、端粒酶激活及感染等引发的多因素、多阶段及多基因变异的综合性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非时相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新鲜胃癌组织标本18例、正常胃粘膜组织标本8例,采用机械法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yclin E的表达及表达时相。结果发现33.8%的胃癌组织中有cyclin E的非时相表达,而相应的正常胃粘膜组织中无1例出现非时相表达。结论胃癌细胞中cyclin E的非时相性表达可能是引起细胞增殖紊乱,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90.
第35讲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刘南植430030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由于老年人病情复杂,处理比较困难。急性大出血常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如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死亡。因此,掌握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准确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