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立器官免疫耐受是维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理想境界.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案主要有:建立混合嵌合体;应用阻断共刺激通路的抗体;删除T细胞[1].其中建立嵌合体是诱导器官免疫耐受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嵌合体的概念、种类、建立嵌合体的方法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理,嵌合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建立器官免疫耐受是维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理想境界。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案主要有:建立混合嵌合体;应用阻断共刺激通路的抗体;删除T细胞[1]。其中建立嵌合体是诱导器官免疫耐受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嵌合体的概念、种类、建立嵌合体的方法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理,嵌合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高低钠序贯透析预防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MHD)共400例次血透治疗,分单次治疗为实验组,双次治疗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高低钠序贯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结果:实验组透析治疗中发生急性并发症有13例次,对照组45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后血浆钠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低钠序贯透析可减少血透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三种腹膜透析方式的优劣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找寻更安全,有效的透析方式,方法;对三种腹膜透析(腹透)方式(O型管组,瓶装组,国产袋装组)病人的腹膜炎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腹膜为数发生率O型管组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而生活质量则明显高于其它其它两组(P〈0.05)。结论:O型管组能显著减少腹膜炎,提高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03月~2016年09月期间,调查我院收治的9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患者预后分为临床缓解组(62例)、肾功能进展组(29例),肾功能进展定义为e GFR下降30%或发生终末期肾病。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检验指标、肾脏活检结果、肾脏病理半定量积分、肾脏活动性与慢性化指标积分、病理分期、肾小管间质损害、FSGS病变情况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肾功能进展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三酰甘油、血尿酸等检验指标明显高于临床缓解组(P0.05);两组肾小球硬化比率、肾脏病理半定量积分、肾脏活动性与慢性化指标积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进展组各项指标均差于临床缓解组;两组IMN病理分期、肾小管间质损害、FSGS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进展组各项指标均差于临床缓解组;7个因素(年龄、高血压病史、24 h尿蛋白、血肌酐、Katafuchi积分、IMN病理分期、肾小管间质损害)对IMN患者预后影响明显。结论: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IMN病理分期、血肌酐、小管间质损害、24 h尿蛋白、高血压病史、Katafuchi积分、年龄。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蒙诺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蒙诺组 ) 5 0例和对照组 (圣通平组 ) 46例 ,治疗组予蒙诺 10mg口服 ,每日 1次 ,对照组予圣通平 10mg口服 ,每日两次 ,疗程 8周。每日测血压 2次 ,每 2周测Scr、BUN、血钾一次 ,并记录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 8周后 ,两组血压均有下降 ,治疗组 (蒙诺组 )显效 40例 ,有效 7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为 94% ,对照组(圣通平组 )显效 3 2例 ,有效 6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82 .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对肾功能影响两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 :蒙诺能有效控制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 ,有一定保护肾功能改善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7(IL - 17)在狼疮性肾炎患者 (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表达和分泌及其与LN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LN活动期患者血浆及PBMC体外自发培养或刺激培养的上清液中IL - 17蛋白水平 ,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PBMC表达IL - 17的水平 ;用逆转录 -聚合酶联反应 (RT -PCR)法测定LN活动期患者PBMC体外自发培养和刺激培养后的IL - 1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LN活动期患者血浆检测不出IL - 17(<5ng/L) ;PBMC自发培养和PHA刺激培养下 ,LN活动期、LN静止期和正常对照 ,三组均检测不出IL - 17;而PBMC在CD3mAb +CD2 8mAb和PMA +ionomycin刺激培养下 ,较自发培养和PHA刺激培养 ,上述 3组IL - 17水平均明显升高 (P <0 .0 1) ,LN活动期PBMC表达、分泌IL - 17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LN活动期患者PBMC表达、分泌IL -17水平存在明显异常 ,并能反映LN疾病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78.
狼疮肾炎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在狼疮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3例狼疮肾炎,13例原发性肾炎和12名健康对照者的尿MCP-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其与肾脏损害及其与肾脏组织病理活动性指数(AI)的相关关系。结果狼疮肾炎患者尿MCP-1水平为(1130±403)pg/mg肌酐,显著高于对照者(141±109)pg/mg肌酐(P<0.01)和原发性肾炎患者(452±174)pg/mg肌酐(P<0.01)。狼疮肾炎患者尿MCP-1水平与24h尿蛋白(r=0.558,P<0.05)、血肌酐(r=0.869,P<0.01)、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酶(NAG)(r=0.617,P<0.05)及肾脏组织病理AI(r=0.751,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狼疮肾炎患者尿MCP-1水平可作为了解肾脏活动性病变的一个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79.
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与狼疮肾炎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 (LN)病人白细胞介素 17(IL 17)在血浆、尿液及肾组织中表达水平与LN发病相关性。方法 建立正常对照、活动期和非活动期LN组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和尿液IL 17水平 ;制备正常对照、WHOⅣ型和非Ⅳ型肾组织标本 ,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光镜观察IL 17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血浆IL 17均测不出 (<5 pg/ml) ;尿液IL 17水平 ,活动期LN病人 (2 9± 5 ) pg/ml较正常对照 (3 3± 0 8)pg/ml和非活动期LN病人(9 6± 0 9) pg/ml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非活动期LN病人较正常对照亦明显升高 (P <0 0 0 1)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WHOⅣ型LN较非Ⅳ型和正常对照组 ,单位肾小球细胞数 [(117± 31) / gcs(肾小球横向联合切面 )较 (4 3± 8) /gcs和 (34± 7) / gcs]明显升高 (P <0 0 1) ,单位肾小球IL 17+ 细胞数(Ng) [(33± 8) /gcs较 (8 2± 1 6 ) / gcs和 0 ]明显增多 (P <0 0 1) ,每平方毫米肾小管、间质IL 17+ 细胞数 (Nt) [(2 9± 9) /mm2 较 (8 8± 1 5 ) /mm2 和 0 ]亦明显增多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Ng与肾小球细胞增多、肾组织活动指数、尿蛋白、尿N 乙酰 β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血肌酐及尿IL 17亦呈正相关 ;Nt与肾组织活动指数、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尿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综合征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寻求早期干预CKD的新靶点。方法CKD患者158例,按MDRD方程计算估计eGFR,进行CKD分期,检测BMI、腰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各期IR综合征的发生率;筛选出非糖尿病及非透析的患者116例,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ISI),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KD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CKD的进展,IR的发生率逐渐增加,CKD4~5期较CKDl~3期IR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4期和5期患者HOMA-IR较CKDl期和2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及非透析的CKD患者HOMA-IR与TG、SUA、BMI、SBP呈正相关,与eGFR及HDL—C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与SUA升高是非糖尿病及非透析的CKD患者I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着CKD的进展IR逐渐加重,高甘油三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是非糖尿病及非透析的CKD患者I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