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23篇 |
免费 | 222篇 |
国内免费 | 12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73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195篇 |
口腔科学 | 51篇 |
临床医学 | 624篇 |
内科学 | 440篇 |
皮肤病学 | 37篇 |
神经病学 | 84篇 |
特种医学 | 22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34篇 |
综合类 | 1658篇 |
预防医学 | 707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594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832篇 |
肿瘤学 | 1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14篇 |
2014年 | 245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348篇 |
2011年 | 359篇 |
2010年 | 321篇 |
2009年 | 291篇 |
2008年 | 300篇 |
2007年 | 309篇 |
2006年 | 277篇 |
2005年 | 270篇 |
2004年 | 263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189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154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96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状性胸腔积液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实施胃癌根治术的67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78例胃癌根治术中66例术后出现了症状性胸腔积液,发生率为9.7%。腹腔镜组327例,术后胸腔积液为11例,发生率为3.4%;开腹组351例,术后胸腔积液为55例,发生率为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7,P0.05)。腹腔镜组中远端胃、近端胃、全胃、联合脏器切除分别为189例、38例、69例、31例,术后胸腔积液的例数分别为2例、3例、4例、2例,发生率分别为1.1%、7.9%、5.8%、6.5%。近端胃、全胃与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远端胃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中远端胃、近端胃、全胃、联合脏器切除分别为122例、78例、114例、37例,术后胸腔积液的例数分别为8例、18例、19例、10例,发生率分别为6.6%、23.1%、16.7%、27.0%。近端胃、全胃与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远端胃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间远端胃、近端胃、全胃和联合脏器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能会减少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症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探讨斯氏针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行THA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斯氏针辅助后外侧入路THA治疗,30例)与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THA治疗,30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观察组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斯氏针辅助后外侧入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的优点,更利于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4.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5例哈族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CD3+、CD4+、CD8+细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P<0.05),其中Th1细胞表达的IL-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表达的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及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存在改变和紊乱,其程度与肿瘤TNM分期相关,其特征为:CD3+、CD4+细胞减少(P<0.05),而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细胞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根治术后1个月CD3+、CD4+细胞回升,CD8+细胞回降,同时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95.
96.
肾盂内灌注福尔马林治疗晚期肾癌顽固性血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晚期肾癌顽固性大量肉眼血尿的方法。方法 对15例晚期肾癌顽固性出血病人,在治疗前检查尿常规、尿培养、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等,然后采用膀胱镜下逆行肾盂插管的方法,向肾盂内灌注抗癌药物、过氧化氢和福尔马林。结果 15例病人中13例在首次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在第二次治疗后出血停止。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随访12个月15例病人血尿均未再复发。结论 肾盂内灌注福尔马林对于晚期肾癌的顽固性血尿虽不是一种根治方法,但却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总结女性重复肾输尿管开口异位合并漏尿的诊治经验. 方法 重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合并漏尿女童25例.年龄2~12岁,平均7岁.右侧15例、左侧10例,其中双侧重复肾仅1侧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均因会阴部漏尿并外阴痒痛就诊,经查体、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重复肾重度积水无功能4例,重复肾存在分泌功能21例.无功能重复肾4例行重复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余21例行重复输尿管下段膀胱再植术. 结果 25例手术均成功,无漏尿及输尿管残端综合征发生.4例重复肾切除者术后12个月IVU显示患侧残肾形态及功能正常,21例重复输尿管膀胱再植者术后3个月膀胱造影显示再植输尿管无反流20例,12个月复查IVU息侧肾脏及重复肾形态功能良好;1例术后6个月重复肾积水加重,功能丧失,再次手术切除重复肾及输尿管. 结论 B超、IVU、MRU是诊断重复.肾输尿管开口异位合并漏尿的重要手段,螺旋CT多维成像能清晰显示患肾及重肾输尿管结构及其走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术前应着重了解重复肾功能、输尿管形态及走向.手术方式应以解除梗阻、解决漏尿及保护患肾及重复肾功能为原则. 相似文献
98.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1999年8月~2004年3月,对15例(3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1例(22髋),女4例(8髋);年龄35~70岁;病程1~5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5例采用Smith—Peterso切口,10例采用后路Morre切口。结果手术时间3h25min~5h,平均4h10min。术中输血400~2400ml,平均1160ml。15例均获随访3~35个月,平均18个月,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70~100分,平均8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9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但在选择病例时应慎重,并须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