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血液与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最终有效治疗在于抗病毒,而对治疗是否有效重点在检查体内HBV的DNA(HBV—DNA)含量的变化,目前临床上检测的均为血液内的HBV—DNA,但其与肝组织中HBV—DNA含量常常不一致,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关系,1999—2003年观察28例HBV感染者和脂肪肝患者的血液及肝组织中HBV—DNA定量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激素在伤寒病中的应用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我们根据伤寒理论研究的进展,对部分伤寒肠出血病人使用了激素,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对肝纤维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长达8年多的时间里,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贵州省6家医院2000余名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及5年前瞻性的研究,结果发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过量饮酒、营养不良、不良的心理因素、病毒的持续复制、以及治疗不当是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纤维化进展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过量饮酒的作用远远高于其他危险因素,OR 值为25倍。干预对照试验表明,定期给予预防肝硬化的卫生健康知识强化宣传,提出合理饮食、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脊柱内固定器械,使其即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又恢复了椎管的完整,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犬为实验动物,行胸椎板单节、双节切除减压固定型人工椎板内固定术,术后严密观察犬的胸椎稳定性,并于6周、12周摄X线片监测固定型人工椎板的固定情况。结果实验动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内固定稳定,功能良好。结论固定型人工椎板即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又恢复了椎管的完整,同时保护了脊髓。  相似文献   
15.
MajorityofthepatientswithliverfibrosisarecausedbythevirusofhepatitisB(HBV)inChina.Aprojectdesignedfortreatmentofliverfibrosisshouldconsiderbothaspectsofanti--virusandanti-fibrosis.Therefore,40patientsofhepatitisBcausedliverfibrosisweretreatedbyusinginterferon}Q,(IFN--al)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preparationfromFebruary1994toApril1996.Follow-upfor6months,thetherapeuticresultsrevealedpromising.METHODSClinicalDaisAgroupof40patients(33menand7women)wereinvestigated.Theirageranged…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形成响影响因素很多,我们对其作了多种因素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166例乙肝病例来自贵州省6家医院,分成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组,1∶1配对。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具可比性。(2)诊断标准:依据1990年修订《...  相似文献   
17.
我科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伤寒患者432例,其中成人348例,儿童84例,耐药伤寒病具有的一定的年龄特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以代替用显微镜行神经束膜、内膜松解: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十年来有关神经松解病历12例,手术松解疤痕,用小注射器松解神经束膜、内膜。结果术前均为不完全性损伤,表现为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术后大部分或全部恢复。结论用小注射器行神经束膜、内膜松解,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危险因素的5年追踪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变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建立一人一卡,每年随访和门诊检查一次,对贵州省5家医院2250例乙肝患者进行5 a追踪调查及干预对照试验,5a后追踪率达90.28%.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蛋白摄入水平、乙肝家族史、负性因素(即心理因素,如;亲人死亡、意外打击、家庭不和、工作不顺、对疾病的恐惧、焦虑等)及治疗史,采用χ2检验各种单因素,有显著意义者再分别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值及其可信区间(95%CI),观察与肝炎后肝硬变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干预组定期给予预防肝硬变的卫生健康知识强化宣传,提出合理饮食、戒酒及心理咨询、定期服用保肝药等.结果 HBeAg、抗-HBe、HBVDNA(RR值1.21~9.82)、抗-HCV(RR值5.50)持续阳性、乙肝家族史(RR值14.71)、饮酒(RR值9.82)、低蛋白饮食(RR值6.64),心理因素(RR值8.92)与肝硬变形成相关.干预对照试验表明,5 a后干预组肝硬变的发生率10.58%,对照组为22.91%(P<0.05).结论乙肝病毒(HBV)持续复制、合并丙肝病毒(HCV)感染、乙肝家族史、饮酒、低蛋白饮食及心理因素是肝炎后肝硬变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