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促进人急性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法和换药法各治疗10例急性创面,于治疗的0、1、3、5、7d采集创面肉芽组织和渗出液,应用免疫组化、ELISA法和Image Pro Plus 5.0软件系统检测和分析TGF-β1的动态变化。结果:负压组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多于换药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前创面细胞因子的表达在较低水平,治疗后d5 TGF-β1含量达到峰值,随后表达量逐渐减少,d7仍高于治疗前水平。结论:负压封闭引流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TGF-β1的表达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基于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织工程技术辅助自体骨软骨镶嵌成形术(Mosaicplasty)修复骨软骨缺损及促进"死区"的整合效果。方法首先从一只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内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到第三代,用Pluronic F-127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制作骨软骨缺损模型,先用自体骨软骨柱填充缺损,再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luronic F-127填充间隙作为实验组,单纯Pluronic F-127填充间隙的作为对照组,在不同时段运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相比各时间段的自体骨软骨柱均无松动、脱出及凹陷。实验组"死区"的修复组织逐渐演化为透明软骨,软骨细胞排列逐渐变得规则。4、8、12、16周O’Driscoll、Keeley and Salter组织形态学评分实验组分别为(14.00±1.00)、(16.75±1.71)、(18.00±0.82)和(20.50±1.29)分,对照组分别为(7.67±0.58)、(8.00±0.82)、(8.50±0.58)和(9.00±0.82)分。对结果进行析因试验资料方差分析,实验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同处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302,P=0.000),左右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0,P=0.890),处理后不同时间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84,P=0.000),不同处理间和不同时间段间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2,P=0.015),其他组合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辅助自体骨软骨镶嵌成形术修复骨软骨缺损,可促进自体骨软骨镶嵌成形术中存在的"死区"的整合,改善修复效果,有望成为修复骨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跟骨侧位X线片上跟骨交叉角(Gissane’s角)、跟距角(B?觟ehler’s角)和跟骰角(跟骰关节与跟骨下缘的夹角)在正常跟骨和跟骨骨折时数值改变,从而在跟骨侧位X线片上更多的了解跟骨骨折。方法:测量53例正常跟骨侧位X线片,其中右足25例,左足28例,男25例,女28例。分别得Gissane’s角、B?觟ehler’s角和跟骰角的数值。再测量16例跟骨骨折的跟骨侧位X线片,其中男16例,右足11例,左足5例。分别得Gissane’s角、B?觟ehler’s角和跟角的数值,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Gissane’s角、B?觟ehler’s角和跟骰角男女、左右(均P>0.05)无明显差异,正常跟骨与骨折病例相比,跟骰角(P>0.05)无明显差异。Gissane’s角和B?觟ehler’s角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情况下,Gissane’s角、B?觟ehler’s角和跟骰角无性别和左右侧差异。骨折情况下与正常情况下,跟骰角无统计学差异,Gissane’s角和B?觟ehler’s角有显著差异。跟骨关节内骨折时,Gissane’s和B?觟ehler’s两角的存在有利于跟骨的修复。虽然跟骰角无统计学意义,但它是足弓的一部分,说明跟骨骨折对足弓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4.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锁骨钩钢板固定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新技术.但随着该项技术的应用,逐渐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报道~([1]),尤其是肩部不明原因的疼痛、近端钉部的应力骨折和取钉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对比研究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和骨软骨折块摘除钻孔术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5月至2007年8月,38例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术中明确距骨骨软骨骨折的部位以及范围.20例折块摘除后,自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钻取骨软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软骨柱植入受区的孔中,为移植组;18例骨软骨折块摘除后行钻孔术为钻孔组.对比观察研究两组患者踝关节的功能、X线以及MRI表现.结果 移植组随访1.5~4.0年,平均(2.92±0.65)年,钻孔组随访2.5~5.0年,平均(3.02±0.83)年.7例行多柱移植,13例行单柱移植.根据Baird和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移植组平均(89.85±4.83)分,钻孔组平均(84.28±5.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7.P=0.002);X线片示移植组3例踝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15.0%(3/20),钻孔组8例踝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44.4%(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P<0.05);MRI显示移植组3例骨软骨柱松动吸收,发生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占15.0%(3/20),其余修复的关节面平滑,骨软骨柱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钻孔组6例发生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发生率为33.3%(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5);两组膝关节均无远期供区并发症.结论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踝部骨折伴随的急性Ⅲ、Ⅳ型距骨骨软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降低了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和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发生率,提高了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7.
桡动脉腕掌支蒂桡骨瓣移植治疗腕月骨骨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腕掌支蒂桡骨瓣移植治疗腕月骨骨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桡骨远端血液供应的解剖学基础,设计带桡动脉腕掌支蒂桡骨瓣,移植治疗腕月骨早期骨坏死6例。结果术后随访11个月~3年5个月,5例腕痛完全消失,1例腕关节用力活动后,出现酸痛不适。腕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腕关节背伸平均45°,屈曲平均37°,患手握力比术前明显增加,达正常侧的85.6%。X线照片显示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结论桡动脉腕掌支蒂桡骨瓣移植治疗腕月骨骨坏死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是治疗腕月骨早期骨坏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小腿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小腿骨及皮肤缺损的开放胫腓骨骨折5例,经彻底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创面负压封闭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早期植骨,再次负压封闭引流,5~7 d后去除负压封闭引流,组织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创面渗液经换药愈合,待骨痂生长后去除外固定架,6~12个月骨折愈合,伤口无感染.随访9~38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负重行走肢体无变形.结论 对5 cm以内骨缺损,大块皮肤缺损经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后早期植骨,可缩短创面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认知情况,为疫情防控下医学高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从某医科大学随机抽取1199名医学生,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和评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医学生对于公共卫生教育的认知情况.结果:医学生在疫情防控下对公共卫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对公共卫生的法律法规体系理解较为薄弱,实...  相似文献   
110.
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较多,但缺损范围大时修复常不满意.我科自1995年6月至今采用手指侧方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全部成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