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13.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而且未经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 500 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或分为第一至第三天。每21天为一周期,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但最多不超过6周期。所有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结果36例患者共化疗151周期,平均化疗周期数4.1。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7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PD)10例,有效率(CR+PR)为47.2%,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2.2%。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6.6月。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没有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式的电话随访教育模式对出院癌痛患者进行疼痛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80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晚期肺癌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出院患教模式,实验组由医护合作共同完成电话随访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患教后2周、4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的出院患教模式能提高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提高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机理、病原菌菌型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 :对 2 0 0 2~2 0 0 3年我院 5 6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 5 8株致病菌进行菌型分类 ,并选用 15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其进行了体外MIC药敏试验。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离前 5位分别是 :铜绿假单胞菌 2 9 3%、鲍曼氏不动杆菌 2 0 7%、肺炎克雷伯氏菌 19%、金黄色葡萄球菌 8 6 %、嗜麦芽假单胞菌 6 9% ,药敏结果表明 ,所有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 ,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 SA菌株。结论 :住院时间长、长时间使用抗菌素、肿瘤消耗以及免疫抑制是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易感因素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假单胞菌是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在临床治疗中 ,必须重视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合理使用抗菌素 ,才能预防或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以及控制院感菌日益增高的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观察5-氟尿嘧啶、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共收治了复发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贫血、血小板下降、恶心及呕吐、腹泻、脱发、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5-氟尿嘧啶、顺铂联合多西紫衫醇的方式治疗复发鼻咽癌疗效显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定量检测血清p53抗体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治疗前定量检测p53抗体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62例初治晚期NSCLC,治疗前采用p53定量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清p53抗体量,治疗后临床密切观察。同时定量检测了30例健康人群血清的p53抗体作为对照。结果血清p53水平在30例健康人群中位数为0.77 IU/mL(0.60-1.07IU/mL),在62例初治晚期NSCLC中位数为1.75 IU/mL(0.61-12.00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患者血清CEA和CA125呈正相关(P〈0.05),与CA242和CA153无相关性(P〉0.05);非鳞癌显著高于鳞癌(P=0.01),不同性别和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效果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65者中位生存期8.5月,显著低于其余患者的18.9月(P=0.047)。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抗体升高和化疗后进展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升高,有可能预测化疗效果,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以作为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1(RRM1)蛋白表达与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一线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RRM1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本的RRM1表达,并对化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44例患者中,RRM1阳性40.9%,RRM1阴性59.1%。总客观有效率38.6%,疾病控制率75.0%;其中RRM1阴性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与RRM1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46.2%和27.8%,P=0.218);但RRM1阴性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RRM1阳性患者(88.5%和55.6%,P=0.013)。44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4个月;其中RRM1阴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较RRM1阳性患者长(7.2个月和5.5个月,P=0.01);但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18.8个月和15.3个月,P=0.127)。结论 RRM1表达水平可能与吉西他滨的疗效相关,可能是预测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