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4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48篇 |
临床医学 | 156篇 |
内科学 | 70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59篇 |
外科学 | 74篇 |
综合类 | 333篇 |
预防医学 | 156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47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46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采用LC-IT/TOF-MS方法对盐酸洛美沙星光降解杂质进行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洛美沙星注射剂中有关物质.方法 用LC-IT/TOF-MS技术分离并鉴定盐酸洛美沙星光降解杂质,并通过化学合成和制备液相的方法得到杂质A(A为8-氟-9-(3-甲基-1-哌嗪基)-6-氧代-2,6-二氢-1H-吡咯并[3,2,1-ij]喹啉-5-羧酸)、杂质B(8-氟-9-(3-甲基-1-哌嗪基)-6-氧代-2,6-二氢-1H-吡咯并[3,2,1-ij]喹啉-5-羧酸).用HPLC建立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用岛津VP-ODS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戊烷磺酸钠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7nm:柱温:40℃;流速:1.0mL/min.结果 制得的杂质A、杂质B的质谱信息与盐酸洛美沙星相应的光降解杂质一致.有关物质HPLC检查法专属性较好,杂质A、B相对主峰保留时间为0.6、1.4,校正因子分别为1.37和2.37.杂质A的检测限为0.3ng,定量限为1ng.杂质B的检测限为1.1ng,定量限为3.3ng.结论 有关物质检测方法适于盐酸洛美沙星的质量控制,盐酸洛美沙星注射剂应注意避光以减少光降解杂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52.
摘 要 目的:调查分析某综合性医院急诊处方用药情况,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干预并考察干预成效。 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干预措施,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回顾性调查该院急诊干预前期(2015年)、干预期(2016年)、干预后期(2017年)所有处方信息,对干预前后急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有效干预,急诊合格处方比例上升,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降至40%以下。药物处方总费用下降,每张处方平均费用、用药品种数、注射剂使用率均下降。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总费用、每张处方平均费用、联合用药处方数下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下降。喹诺酮类药物处方数下降,其中静脉给药处方数降低。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总体分布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合理运用医院电子信息系统,医院多部门联动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处方监管,可获得显著成效,有利于促进急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7-羟乙基白杨素对PC12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并对其保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的存活率,筛选出7-羟乙基白杨素作用的最佳浓度进行实验。之后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缺氧组、白杨素组和7-羟乙基白杨素组。使用微量酶标法测定细胞培养基中LDH活性,DCFH-DA染色观察细胞内ROS含量,同时使用试剂盒对细胞内MDA、SOD和CAT水平进行测定,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评价Nrf2及其下游蛋白表达量。结果 缺氧后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经7-羟乙基白杨素预处理后可获得改善;白杨素组和7-羟乙基白杨素组上清液中的LDH和细胞内ROS、MDA含量与缺氧组相比显著降低,SOD和CAT含量与缺氧组相比显著升高,同时发现7-羟乙基白杨素在各个方面的保护作用都明显强于白杨素。缺氧条件会使Nrf2、Keap1、HO-1、NQO1蛋白表达增加,7-羟乙基白杨素干预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它们的蛋白表达。结论 7-羟乙基白杨素具有比白杨素更好的保护效果,它可以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减轻PC12细胞由于缺氧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54.
55.
健脾降浊祛瘀化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健脾降浊祛瘀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疗效。方法 将124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84例,服用健脾降浊,祛瘀化痰汤(药用:白术、丹参、泽泻、决明子、山楂、首乌、柴胡、海藻、白芥子、郁金、薏苡仁)。对照组40例服用绞股蓝片、肌苷片,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血脂(甘油三酯)、血流变学数据的变化及疗效。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治疗组84例显效55.3例(46.80%),有效24.5例(27.61%),无效4.2例(13.50%),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40例,显效25.90例(19.80%),有效7.7例(10.90%),无效6.40例(9.30%),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变化比较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血流变学治疗前后的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血流变学、B超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健脾降浊祛瘀化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6.
<正>引火归原法为治疗上实下虚、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的一种方法。其火为失于"本位"之虚火,故不宜清而宜引其归于本位,即引火归原。皮肤病的发生与火邪关系密切,其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占较大比例,然虚火亦不在少数。兹就临床中应用引火归原之引火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7.
58.
59.
骆景光韩凌陈立伟陈欣胡文泽高赟马铮辛筱茗贾叶杨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5):139-141
目的探讨无戒烟意愿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愿意戒烟的原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的ACS患者进行戒烟意愿评估,并对320例无戒烟意愿的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其不愿意戒烟的原因,调查患者对尼古丁依赖及奖赏机制认知情况,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吸烟和戒烟的信念冲突。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7.99±10.37)岁,94.38%为男性。不认可吸烟危害及戒烟获益、吸烟环境或生活习惯、压力或享受型以及重度尼古丁依赖及戒断症状、曾戒烟失败等为ACS患者拒绝戒烟的重要原因。68.75%患者认可尼古丁依赖为慢性疾病。30.63%患者初步了解尼古丁依赖机制。4.69%患者明确了解尼古丁奖赏机制。51.88%的患者存在吸烟行为及应该戒烟的信念冲突。结论对吸烟危害及尼古丁依赖本质认识不足,戒烟动机不足是ACS患者不愿意戒烟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的无戒烟意愿冠心病患者存在吸烟行为的信念冲突。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左旋奥硝唑剂量递增的耐受性、安全性及药动学。方法 20名健康男性、20名健康女性受试者按体重分层随机分入4组,分别接受500,1 000,1 250,1 500 mg单次用药试验;单次用药试验结束清洗2周后,500 mg剂量组再次接受每天早、晚500 mg连续5 d的多次用药试验;1 000 mg剂量组再次接受1 000 mg奥硝唑(阳性对照比较不良反应的单次用药试验。观察不良事件,HPLC测定血浆中左旋奥硝唑浓度,BPSS2.0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次静脉滴注左旋奥硝唑500,1 000,1 250,1 500 mg的不良反应为0/9,0/10,0/10,2/10;多次静脉滴注左旋奥硝唑500 mg的不良反应为3/10;单次静脉滴注消旋奥硝唑1 000 mg的不良反应为5/10。单次用药500,1 000,1 500 mg,多次用药500 mg的ρmax分别是(8.63±2.57,(18.6±4.08,(27.5±10.6,(23.4±4.67 mg·L-1;AUC0-60分别为(109.5±24.0,(293.1±69.9,(422.9±84.0,(412.3±99.4 mg·h·L-1。结论 中国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左旋奥硝唑500~1 500 mg单剂量,500 mg多剂量是安全,能够耐受的;500~1 500 mg内呈线性药动学特征,多次用药后体内有一定蓄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