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痊愈4例,显效5例;出现视觉模糊3例,转氨酶升高2例,低钾血症1例。结论: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43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AECOPD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543例AECOPD患者中有79例最终确诊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4.55%,共检出94株病原菌,白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为主要病原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长期应用激素、应用抗菌药物时间、血浆白蛋白水平是AECOPD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E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应用抗菌药物时间较长、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AE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其感染风险与患者的自身状态和治疗因素均有关,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诊治水平,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验性家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后静脉血浆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热处理后的家兔自体血凝块制备急性PTE家兔模型,通过肺脏解剖和病理证实PTE,并动态观察血浆PGI2水平。结果急性PTE后,静脉血浆PGI2于栓塞术后30min即迅速升高,1h仍较高,此后急剧下降,1d时达最低,以后持续低水平并缓慢回升,7d和10d时仍低于栓塞前,但7d和10d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PTE后PGI,显著升高在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哮喘儿童过敏原状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ile-nia公司提供的PCA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检测450例哮喘患儿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结果]450例患儿中吸入性过敏原呈阳性326例(72.4%)。其中屋尘螨298例(66.2%)最高,粉尘螨268例(59.6%),狗上皮76例(16.9%),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显著增加。食入性过敏原呈阳性85例(18.9%),以蛋清41例(9.1%)、花生20例(4.9%)、苹果15例(3.3%)分居前3。[结论]引起海南地区儿童哮喘的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其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屋尘螨是最重要的过敏原,亦需重视食入性过敏原对哮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无创通气治疗COPD呼衰合并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呼衰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63例慢阻肺呼衰合并肺性脑病采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上机前、上机后4小时、撤机后24小时血气变化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 采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 明显改善.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呼衰合并肺性脑病正成为一线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所致皮肤不良反应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该院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皮肤不良反应分级、甲沟炎症状分级及护理... 相似文献
18.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nea syndrome,OSAHS)均是我国的常见病,成人中发病率分别约为8.3%和4.0% [1-2],慢阻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居第4位.同时患有慢阻肺和OSAHS时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老年人发病率较高.OS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复杂,更易发生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及心脑血管事件等.本研究对长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和未用Bi-PAP治疗的两组老年伴呼吸衰竭的OS患者进行了5年的随访研究,探讨老年伴呼吸衰竭的OS患者应用Bi-PAP治疗对其呼吸衰竭、夜间低氧、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每年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和存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河南省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现状,评估当地哮喘的控制状态。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0年1—6月抽取河南省5000户住户,19878人。组织、培训专业调查组,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进行人户调查,对哮喘患者进行详细问卷调查,利用哮喘控制评分(ACT)评估疾病控制状态。结果全省共回收有效问卷19861份,其中哮喘患者145例,患病率为(0.73±0.12)%,男女患病比为1.3:1。城市居民哮喘患病率为(1.10±0.23)%,农村患病率为(0.48±0.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3,P〈0.01)。患者中规律药物治疗者仅占35.86%(52例)。经ACT评估,规律治疗患者完全控制者占38.46%(20/52),未接受规律治疗患者完全控制者占30.11%(28/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t9〉0.05)。结论河南省哮喘总体患病率较低。大部分患者未接受规律的治疗.并且治疗方案疗效总体欠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