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21篇 |
免费 | 629篇 |
国内免费 | 2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篇 |
儿科学 | 95篇 |
妇产科学 | 48篇 |
基础医学 | 140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881篇 |
内科学 | 470篇 |
皮肤病学 | 58篇 |
神经病学 | 111篇 |
特种医学 | 177篇 |
外科学 | 425篇 |
综合类 | 1039篇 |
预防医学 | 688篇 |
眼科学 | 47篇 |
药学 | 289篇 |
293篇 | |
中国医学 | 309篇 |
肿瘤学 | 1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215篇 |
2022年 | 349篇 |
2021年 | 450篇 |
2020年 | 256篇 |
2019年 | 182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98篇 |
2009年 | 182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454篇 |
2000年 | 397篇 |
1999年 | 228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196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型糖尿病患者新型脂肪因子血清内脏脂肪素和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2,43(5):767-77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新型脂肪因子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的表达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探讨影响T2DM患者发生LVH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93例明确诊断为T2DM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根据 LVMI 将患者分为 T2DM合并LVH 组(病例组,n=45)与T2DM不合并 LVH 组(对照组,n=48),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检测生物化学指标、血清vaspin和visfatin等指标。分析vaspin和visfatin在T2DM中表达情况与 LVH 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病例组的visfatin和vaspin浓度升高[(4.57±2.74)ng/mL vs (3.35±2.05)ng/mL,(417.40±230.71)pg/mL vs (328.07±218.99)pg/mL,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isfatin、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是T2DM合并 LVH 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在对visfatin与糖脂代谢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T2DM人群中visfatin浓度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T2DM患者中,随着 LVMI的增加,血清visfatin浓度增加。Visfatin可能参与了T2DM发生LVH的病理过程,并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Visfatin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 LVH 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92.
99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调节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4):2947-295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深入探讨慢阻肺的免疫发病机制并对其中的关键靶点进行干预可能为慢阻肺的防治提供新办法。基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慢阻肺免疫调节剂相关研究证据及具有免疫治疗作用的药物研发现状和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调节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提出4条推荐意见:(1)细菌溶解产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药物等生物、化学制剂均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免疫细胞活性而发挥对慢阻肺的免疫调节作用;(2)针对流感病毒、肺炎球菌感染等进行疫苗接种可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降低患者死亡率;(3)他汀类药物及维生素D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慢阻肺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二者在慢阻肺中的应用证据较少且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积累证据;(4)中医药复方及虫草制剂或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改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本专家共识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慢阻肺免疫调节治疗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目的 评价双联服用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未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2008年1 0月-2009年10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而未行支架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以口服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一年后两组心梗及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 口服双联抗血小板组患者心梗发生率:2.3%,心原性猝死发生率:2%;单用阿司匹林组患者,心梗发生率:1 0.4%,心原性猝死发生率:8%,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联服用抗血小板比单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3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ACE2基因型,同时测定脉压、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尿酸水平,分析ACE2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高敏C反应蛋白、脉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男性A基因型者其脉压、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G基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基因型者其脉压、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不同,其中AA型者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基因型患者血尿酸水平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携带A/AA基因者其临床危险因素水平较高,具有再发卒中易感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