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诊疗方案(试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6~9月北京局部小范围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北京市卫生局指定北京友谊医院为定点医院,进行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负责临床医师的培训工作。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于2006年8月组织专家编写了《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以指导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正确识别和规  相似文献   
62.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广州管圆线虫病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主要是因进食生的或不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肉而感染,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炎、脊髓膜炎、脑炎或脊髓炎,脑脊液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1病原学成虫虫体呈线状  相似文献   
63.
15例囊虫病均经活检或CT和血清诊断方法确诊,经用吡喹酮治疗获良好疗效。其中14例有皮下囊虫结节者治疗后结节数目明显减少。11例脑囊虫病患者在治疗一年后随访,7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好转。本文讨论了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剂量、疗程及治疗前准备。  相似文献   
64.
米非司酮 (mifepristone、Ru4 86、又名息隐、含珠停等 )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 ,兼有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是2 0世纪 80年代抗生育药物领域的重大进展。 1985年 ,Bygde man和Swahn首次证明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可显著提高终止早孕的效果 ,使药物替代手术终止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65.
北京地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 ,儿童蛲虫感染较为普遍 ,严重时可影响儿童的健康和发育。儿童蛲虫感染与幼儿园和家庭的环境卫生状况及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10年前作者曾对北京地区部分幼儿园进行过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调查 ,总感染率为 2 0 .4% ,其中城区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为 1.75 % ,郊区为 3 1.0 2 %。之后采取了儿童蛲虫感染普查、普治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环境卫生状况及个人卫生条件也有了极大改善。为了解儿童蛲虫感染防治效果 ,于 2 0 0 4年的 5月 ,在北京地区两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北京市区某部队…  相似文献   
66.
25例重症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广州管圆线虫病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方法 2006年6~9月北京市广州管圆线虫病局部暴发,观察分析25例重症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预后等。 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前均有食生或半生的福寿螺螺肉史。发热是早期症状之一(16例,占64.0%),其中低、中、高热分别为8、7、1例。神经系统受损较重:① 均有头痛(呈持续性、搏动性、胀痛或针刺样)且阵发性加剧。其中全头痛14例(占56.0%),局部头痛11例(占44.0%),多在枕部;② 颈部均有强直感及轻度抵抗,但病理反射阴性,其中伴恶心、呕吐12例(占48.0%);③ 皮肤感觉异常(如刺痛、灼痛、麻木感等) 20例(占80.0%),其中5例剧烈疼痛伴局部痛觉过敏,3例麻木,2例温度觉减退;④ 视神经受损及视觉障碍11例(占44.0%),其中畏光3例,视物模糊5例,复视、视野缺损和飞虫征各1例;⑤ 面神经损伤,4例(占16.0%)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2例(占8.0%)单侧眼睑不能闭合;⑥ 听神经受损,阵发性或持续性耳鸣4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及脑脊液嗜酸粒细胞增高。头颅磁共振(MRI)检查14例(占56.0%),均见软脑膜线状强化异常信号或脑实质强化灶。胸部CT检查7例(占28.0%),肺部有小结节影和斑片状毛玻璃影典型改变。出院后1~3个月随访,7例(占28.0%)皮肤仍有刺痛感,1例伴胸、腹部冷、热感觉异常,3例偶有头痛,1例有视野缺损。 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病重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较重,神经根损伤恢复期较长。  相似文献   
67.
雷丸蛋白酶体外抗猪囊尾蚴组织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寻找一种高效、低毒和价廉的杀虫药物,特别是在中草药中发掘有效杀囊虫药。方法:采用人工发酵雷丸菌( OmphalialapidescensSchroeter)蛋白酶进行体外杀囊虫试验,并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后,作镜检,观察其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雷丸蛋白酶对猪囊尾蚴大体形态、组织结构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可侵入实质细胞层。结论:证实了雷丸蛋白酶是杀囊虫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8.
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2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发病前均有生食淡水螺肉史,潜伏期2—30天。以头痛、颈部僵直感、皮肤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头痛剧烈而脑膜刺激征不明显。周围血象、脑脊液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者分别为15例、17例。16例患者头颅磁共振(MRI)检查在软脑膜部位可见长条形或结节状异常信号。用阿苯达唑、地塞米松治疗7—10天,病情控制。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累计中枢神经系统,经系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提高对曼氏血吸虫病的临床诊断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道2例曼氏血吸虫感染,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曼氏血吸虫病是一种输入性血吸虫病,其可引起发热,胃肠道症状等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据粪检或直肠黏膜活检找到曼氏血吸虫卵,吡喹酮等药驱虫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结论对不明原因的发热,胃肠道综合征等的患者,在治疗效果不佳,且以常见病难以解释时,要注意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0.
<正> 我们曾在北京地区对本病进行过初步调查,发现了临床病例,自当地猫和豚鼠分离获得了弓形虫株还应用弓形虫素皮试方法和血清弓形虫补体结合试验,对临床疑似本病病人及密切接触家畜、家禽的屠宰、肉类加工工人进行了弓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均证明本病在本地区存在。1982~1983年期间,我们又对北京地区部份农民、医务工作者和妊娠妇女进行了感染弓形虫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检查对象和方法 1.北京市通县台湖公社铺头大队农村居民包括学生和纺织副业队人员共313人。对其做简要体检,弓形虫素皮肤试验,弓形虫补体结合试验。方法同文献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