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对比栓塞治疗瘤体不同指向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安全性与栓塞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瘤体指向不同,分为上指向组91例及下指向组61例。主要观察指标: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体颈比、栓塞时间、栓塞程度、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个月、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结果上指向组栓塞时间(60.8 min±27.3 min)较下指组(50.4 min±24.5 min)长(t=2.403,P=0.017),而栓塞程度较下指向组低(Z=-1.998,P=0.046)。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个月、6个月GOS等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指向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过程比下指向动脉瘤复杂费时,且栓塞程度较低。为提高上指向动脉瘤栓塞程度,微导管头塑形非常关键。术前应考虑若术中微导管不稳定,需要采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基于术前MRI影像和术中病理形态特征,提出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新分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切除的97例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表现和术中病理形态特征,将病变分为团块型、假包膜型、混合型和巨大型,并统计分析.结果 团块型47例(48.5%),假包膜型33例(34.0%),混合型14例(14.4%),巨大型3例(3.1%).不同类型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人的就诊年龄、首发症状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但分布部位、病程无差别(均P >0.05).巨大型病人平均就诊年龄最小,为.17.7岁.假包膜型的首发症状以神经功能障碍(48.5%)和头痛(27.3%)居多,团块型以癜癎(46.8%)和神经功能障碍(25.5%)居多,混合型以癜癎(42.9%)和头痛(35.7%)居多.除巨大型,其他类型病灶大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混合型最大,团块型最小.结论 不同类型的海绵状血管畸形各有临床特点,区分不同类型病变有助于精细手术.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延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6例延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复查MRI证实所有肿瘤均完全切除,随访15例,失访1例,随访期2- 120个月,平均33个月,1例康复出院后2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另1例于术后第16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余13例均生活自理.结论 延髓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类良性肿瘤,通过积极显微外科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甚至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29例行显微手术治疗,总结其临床特点: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合并脑内血肿大小、形态,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及三个月随访的格拉斯预后评分。结果 Hunt-Hess分级Ⅲ级10例、Ⅳ级17例、Ⅴ级2例。17例患者术前经常规血管造影,12例行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证实。29例术中诊断与术前诊断一致,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16例,29例患者共31枚动脉瘤均成功夹闭,3个月后随访时GOS评分Ⅴ级14例,Ⅳ级7例,Ⅲ级4例,Ⅱ级2例,Ⅰ级2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病情危重,早期夹闭动脉瘤,清除血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对比软通道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手术时间。方法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在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首次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进行了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或接受软通道微创手术或实施硬通道微创手术,其他治疗相同,每组各40例。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继发颅内血肿例数,治疗后1、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与死亡率。结果软通道组术后继发颅内血肿(1例)较硬通道组(8例)少(掊2=4.507,P<0.05)。软通道组的手术时间(58.88 min±11.21min)较硬通道组(45.60 min±7.31 min)长(t=6.276,P<0.05)。治疗后1、6个月GOS,治疗后1、6个月BI,治疗后1、6个月死亡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均疗效确切。软通道微创手术较硬通道更加安全,但手术更加费时。  相似文献   
126.
正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是脑血运重建重要的技术,尽管COSS研究~([1])的阴性结果不支持颅内外搭桥在颈动脉闭塞外科治疗中应用,但在需要牺牲载瘤动脉的复杂动脉瘤、烟雾病等疾病中,颅内外搭桥仍是一线治疗方案~([2-4])。大部分颅内外搭桥手术是择期手术,但在脑出血急性期如果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动脉瘤术中需替代载瘤动脉血运,则需尽早行颅内外搭桥术以避免缺血事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