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血管移植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gal等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巨大蛇形动脉瘤(giant serpentine aneurysm GSA)”这一概念,它构成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亚型,因其特殊的临床特征而不同于囊性和梭形动脉瘤。南方医院成功收治的1例右颈内动脉GSA,复习相关文献,就其诊断及血管搭桥治疗等方面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研究后交通动脉池(PCoA池)及周围脑池与相关蛛网膜的显微解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显微镜下对1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进行解剖,观察PCoA池及周围脑池与相关蛛网膜的显微特点并录像记录。结果 PCoA池为一个独立存在脑池,本组出现12侧(60%)。其前方是颈内动脉池,本组出现20侧(100%);下外侧是动眼神经池,本组出现20侧(100%);内侧为非对称脚间池,本组出现10侧(100%);后外侧为环池,本组出现20侧(100%)。分隔颈内动脉池与PCoA池为后交通膜,本组出现12侧(60%);分隔动眼神经池与PCoA池为Liliequist膜,本组出现10例(100%);分隔脚间池与PCoA池为Liliequist膜侧壁;分隔环池与PCoA池为环中脑膜前部发出的蛛网膜小梁。结论 PCoA池及其周围脑池是基底脑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基底脑池与相关蛛网膜结构对于了解此区的病变和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正> 目的:报道1997年10月~1999年3月共12例CPA巨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35~61岁,平均42.5岁.病程1~3年平均,1.45年.  相似文献   
106.
德巴金在神经外科术后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德巴金在神经外科疾病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德巴金治疗232例神经外科疾病术后的临床疗效,其中难治性癫痫6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84例,颅脑损伤88例。结果:难治性癫痫术后有8例癫痫发作,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颅脑损伤组术后各有2例发作,用药期间基本无并发症。结论:德巴金作为神经外科术后预防性抗癫痫药物的一线药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7.
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探讨金尔伦(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颅脑外伤中的运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146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金洋伦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71),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脑脊液中β-内肽变化情况,结果,金尔伦治疗组早期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异常(29.3%),心律异常(30.7%),及伤后1周颅内压显著升高(20%)和重度脑水肿者(20%)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金尔伦组1周后意识;转清醒率(54.7%)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42.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及死亡率(37.3%)明显减少(P<0.05),金尔伦组病人β-内啡肽下降程度及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P<0.01),结论:金尔伦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是拮工抑制伤后β-内啡肽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8.
经翼点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18例前循环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术,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均在Ⅲ级以内。结果 均获得成功夹闭,术后无面神经损伤表现,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2h。1例左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出现一过性感觉和运动性失语。结论 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价值。方法对1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未发生脑疝患者于发病72 h内行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术中以DSA评估动脉瘤是否累及载瘤动脉,行DSA引导下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或球囊临时阻断辅助下动脉瘤塑形夹闭治疗,同步清除血肿。实时监测术中治疗情况,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CTA表现;于出院及末次随访时以格拉斯哥转归评分(GOS)评价疗效,GOS≥4分认为治疗效果良好。结果对5例行颞浅动脉(STA)-大脑中动脉(MCA)搭桥,术中DSA示桥血管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6例行动脉瘤塑形夹闭,术中3例误夹穿支血管,1例夹闭不全,调整瘤夹位置后夹闭效果满意。术后并发小灶性脑梗死2例,癫痫1例。出院时、末次随访时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均占81.82%(9/11)。术后6个月均未见复发,吻合口及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对难以直接夹闭或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采用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0.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颅内远隔部位血肿13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阐明颅内再发血肿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13例再发远隔部位血肿的病变、肿瘤类型、临床表现、血肿类型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对再发血肿患者均再次开颅清除血肿,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 发生远期部位血肿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压急剧下降,脑皮质下塌,血管被撕裂。建议:行侧脑室穿刺,术前、中防止脑脊液流失过多过快,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行头颅CT检查,早期发现及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