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T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肺结核患者102例为实验组,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A组)52例,单纯肺结核患者(B组)50例;以健康献血者50例为对照组(C组)。测定三组的血清25(O H )D、T 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分析25(O H )D与CD4+/CD8+的相关性。结果25(O H )D、CD3+、CD4+在三组间及三组内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CD4+/CD8+在三组间及C组与A、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25(OH)D与CD4+/CD8+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25(OH)D缺乏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为此类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能使其获益。  相似文献   
22.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冠心病 (CHD)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的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感染等均可能参与CHD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 ,有关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在CHD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而且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对CHD发病的影响文献报道亦日渐增多 ,本文复习有关文献 ,就这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概述[1 8]正常生理情况下 ,保证人体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动的前提条件是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活性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任何原因造成凝…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维生素D(VitD)浓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评价VitD可否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62例冠心病患者检测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PTH)等生化指标,测定血清VitD的浓度,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根据血清VitD浓度的四分位数将462例患者分为四组(Q1~Q4组),分析VitD浓度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VitD低、高浓度组相比,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血糖、CRP、P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Q2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Q4组;Q1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明显高于Q3、Q4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吸烟、体重指数、血糖、CRP、PTH/VitD成正相关,与VitD浓度成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VitD是颈动脉IMT厚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VitD可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4.
25.
冯军  柴玲  陈明生  袁健童  刘布鸣 《中草药》2021,52(3):852-856
目的建立拟草果Amomumparatsao-ko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鼠李柠檬素为参照峰确定共有峰,建立拟草果的HPLC指纹图谱;以鼠李柠檬素为内标,确定鼠李素、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3种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差异。结果建立了拟草果的HPLC指纹图谱,10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以上;以鼠李柠檬素为内标建立的鼠李素、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300、0.885,重现性良好,10批拟草果样品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拟草果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6.
27.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固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劲  冯丽群  何伟  冯军 《护理学杂志》2007,22(17):12-13
目的 探讨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98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PICC穿刺后,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采用自我粘缠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渗血时间(17.00±1.46)h,48 h更换敷贴(1.42±0.18)次,对照组分别为(20.00±1.21)h、(1.98±0.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肢体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止血效果好,且不影响患者肢体舒适.  相似文献   
28.
鼠脑出血后部分脑区内皮素-1表达与脑水含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ET 1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脑出血后脑内ET 1表达与脑出血灶周围组织水肿之间的关系。结果 给大鼠尾壳核注射胶元酶 0 5IU ,4h后脑水含量即明显升高 ,2 4h达高峰 ,与此同时ET 1在皮层、海马等脑区的表达明显增多 ,并于2 4h达高峰。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脑内内皮素过度表达可能是血肿周围存在水肿和继发性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9.
对9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进行开颅清除血肿(A组),脑室穿刺引流(B组)和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C组),分析评价3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IB、C组的总有效率和基本痊愈率高于A组,脑脊液正常时间、住院天数较A组明显缩短,病死率低于A组(P〈0.05),而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C组的基本痊愈率高于A、B组(P〈0.05)。认为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的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及冠心病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冠心病的遗传机制。方法:采用病例-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陕西地区400例年龄为42~81岁之间的女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应用基因芯片的方法测定患者的ApoE基因型,数据用SPSS16.0进行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检出4种基因型(ApoE2/3、ApoE3/3、ApoE3/4、ApoE4/4)和3种等位基因(ApoE2、ApoE3和ApoE4)。其中ApoE2/3基因型58例(占14.5%)、ApoE3/3基因型254例(占63.5%)、ApoE3/4基因型80例(占20%)、ApoE4/4基因型8例(占0.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以ApoE3最多(占80.8%),次为ApoE4(占12%)和ApoE2(占7.2%)。ApoE4基因型的女性冠心病患者TC和TG水平都显著高于E2型冠心病患者,ApoE2基因型的女性冠心病患者HDL和LDL水平显著低于ApoE3型和ApoE4型冠心病患者(P<0.05)。ApoE4基因型患者的病变积分显著高于ApoE2型患者和ApoE3型患者(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TC、TG和ApoE4等位基因与冠心病呈正相关。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脂质代谢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ApoE基因多态性可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