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9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虽然炎症性肠病(IBD)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的概率较低,但IBD相关性结直肠癌一直被认为是最令人担忧的并发症.近年来,该领域进展颇多,如确定了癌变的危险因素,癌症预防相关研究的证据日益增多.目前认为IBD发展为结直肠癌的最大危险因素是疾病持续时间,成功的预防策略应包括对这些远期结局进行早期干预.本文旨在综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IBD相关性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化学预防,特别强调5-氨基水杨酸盐(5-ASA)疗法.  相似文献   
82.
顺铂对表达Hsp 27基因细胞株的细胞毒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顺铂对表达Hsp27基因的细胞株P1-Hsp27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检测顺铂对Hsp27基因表达组和非基因表达组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Propidium Iodide(PI)双重染色。动态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的顺铂处理组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的形态变化。结果:顺铂对该细胞株具有剂量相关性细胞毒作用。除500umol组12小时外,Hsp27基因表达对顺铂的细胞毒作用无明显保护作用(P>0.05),在大剂量顺铂(500umol)处理组,12小时,24小时后,大约有40%和66%的细胞死亡,而所有死亡细胞其细胞膜完整性丢失,细胞核呈PI染色阳性,在小剂量顺铂(25umol)处理组,细胞生长在早期稍受影响,少数细胞死亡,而死亡细胞的胞也呈PI染色阳性,结论:顺铂能诱导恶性转化的大鼠成纤维细胞坏死,在本实验条件下,诱导的Hsp27顺铂的细胞毒作用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3.
泛素融合降解1样蛋白(Ufd1)在蛋白质逆向转运中发挥一定作用。前期研究发现羟基喜树碱(HCPT)耐药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HCPTUfd1表达增高。目的:探讨Ufd1基因沉默在逆转SW1116/HCPT细胞株对HCPT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干扰组SW1116/HCPT细胞转染Ufd1特异性siRNA以沉默Ufd1基因.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细胞对HCPT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JNK、p53表达情况和细胞内泛素化蛋白贮留情况。结果:干扰组SW1116/HCPT细胞对HCPT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HCPT作用,干扰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出现S期阻滞、caspase-3活性增高和p-JNK、p53、泛素表达增加,干扰组更为明显。结论:以RNA干扰技术沉默Ufd1基因可逆转SW1116/HCPT细胞株对HCPT的耐药性,推测该作用可能与活化JNK信号通路、上调p53表达以及致细胞内泛素化蛋白贮留而破坏细胞内蛋白代谢的协调性有关。  相似文献   
84.
�������Ƽ�����֢�Գ����е�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85.
血清学检查在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勤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07,12(3):172-175
世界范围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首位,其中胃癌死亡率最高。胃癌的发病率在各国之间有较大差异,是亚洲东部地区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胃癌高发区,胃癌是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86.
87.
张煜  顾伟齐  张林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07,12(8):465-468
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目的:评价粪便肿瘤型M2-PK在胃肠道肿瘤和癌前状态的检测以及肿瘤分期中的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34例胃癌、31例结直肠癌、19例胃肠道息肉、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9例对照者的粪便肿瘤型M2-PK值,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同时行传统外周血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和CA24-2水平检测。结果:胃癌组和结直肠癌组的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值和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胃肠道息肉组的检测值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随着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和转移的发生,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值逐渐增高(胃癌组:P〈0.05;结直肠癌组:P〈0.01)。胃癌组和结直肠癌组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清CEA、CA19.9和CA24.2(P〈0.01)。结论:粪便肿瘤型M2-PK对胃肠道肿瘤和癌前状态之一的胃肠道息肉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8.
应用肿瘤基因解剖工程数据库检测大肠癌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大肠癌与正常组织间基因表达谱差异,寻找可能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因标志。方法应用肿瘤基因解剖工程(CGAP)数据库中基因表达短序列分析(SAGE)数据筛查大肠癌和正常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PCR方法进一步在大肠癌细胞株(SW1116、Lovo、HCT-8、HCe-8693)和20例组织标本中验证。结果在SACE数据库中共分析大肠癌和正常组织短序列195160个,发现差异基因216个。对其中17个基因进行RT-PCR验证分析,在细胞株中基因检出阳性率为35.3%~76.5%,组织标本中阳性率为88.2%。对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酶体26S亚单位、热休克蛋白1进行半定量RT-PCR,基因差异表达率分别为60%、50%、35%。结论利用CGAP数据库中SAGE数据能快捷、可靠地筛查大肠癌差异基因表达谱,对这些差异基因进一步分析可能为临床诊治大肠癌提供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抑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周期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用小片段TGFβ1的双链RNA(siRNA)转染大肠癌HCT116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1受抑程度,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后细胞周期变化,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长及成瘤性的变化。结果TGFβ1的小片段RNA转染显著抑制了肿瘤细胞TGFβ1的表达,使细胞HCT116的S期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59.0%~82.5%,进入G2期细胞减少;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RNA干扰技术可快捷方便地阻断TGFβ1表达,使大肠癌细胞S期阻滞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降低其成瘤性。  相似文献   
90.
氧化苦参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对于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的杀伤作用及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PCR—ELISA和RT-PCR法检测OM对SW1116细胞的杀伤作用、细胞周期分布、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其上游调控基因(c-myc、p53、mad1)表达的影响。结果0M对SW1116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杀伤作用;可以引起G1/G0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OM可抑制SW1116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OM可引起SW1116细胞hTERT基因表达下调,pS3和mad1基因的表达升高,对c-myc基因的表达无影响。结论OM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具有杀伤作用,可能通过影响hTERT及其上游调控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