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铁石棉颗粒粉尘的致癌作用。方法 将铁石棉研磨成颗粒状粉尘对Wistar大鼠进行气管注入染尘,自然死亡后,偏光显微镜观察粉尘分布,光镜下比较肺部纤维化与肿瘤病变的关系。结果 肺部肿瘤检出率为15.38%,癌发部位;中央型1例,周围型3例。组织学类型;腺鳞癌,腺癌,鳞癌,胸膜间皮瘤各1例。肺瘤均发生在尘性纤维性较重的部位。染尘组与对照组相比,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和胸膜间皮细胞的增生,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检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有2例见到癌变的移行过程。结论 颗粒状铁石棉粉尘具有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22.
23.
24.
煤工尘肺间质纤维化的高分辨率CT表现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线胸片是诊断尘肺的主要方法,但对于早期尘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现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研究了煤工尘肺(CWP)间质纤维化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病理基础,以提高CWP的诊断水平。一、对象与方法10例尸检肺标本来自北京矿务局所属各矿,死者平均年龄58...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HRCT上肺细网状影的形态学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本院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107例在HRCT上有细网状影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细网状影形态学及动态变化分析研究.搜集24例病理证实充气标本进行影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细网状影网间隙直径一般≤3 mm,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网间隙内为肺实质密度.网壁光滑或粗糙,厚度约≤1 mm.107例临床患者细网状影的伴随征象有磨玻璃密度影(GGO)(68.2%,73例)、铺路石征(23.4%,25例)、小叶间隔增厚(84.1%,90例)、肺气肿(32.7%,35例)、界面征(58.9%,63例)、牵拉性支气管扩张(41.1%,44例)及蜂窝征(26.2%,28例).纤维化患者与肺炎患者在蜂窝、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界面征及铺路石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炎大片状GGO合并细网状影形成铺路石征;癌性淋巴管炎细网状影合并小叶间隔增厚,并见串珠样结节影;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细网状影多镶嵌在蜂窝之间;结缔组织病(CTD)并肺间质纤维化早期以细网状影为主,蜂窝影少见,及时治疗后可完全或部分吸收;慢性支气管炎细网状影合并肺气肿.58例随访患者中26例网状影增加,22例网状影减少或消失,10例无变化.24例肺标本细网状影病理基础主要为小叶内间质纤维增生、炎性细胞及肿瘤细胞浸润、渗出液充填、煤尘沉积等.结论 细网状影是由小叶内间质增厚形成,可由炎症、间质增生、肺纤维化和肿瘤引起,有助于提示这些疾病的存在,诊断价值需结合其他CT表现及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Kedey A线的解剖、病理基础及其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煤工尘肺和煤尘接触者尸解肺标本28例,进行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病理大切片和组织学切片制作及对照分析。同期搜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肺病的患者176例进行HR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28例尸体肺标本的冠状面HRCT图像发现有Kerley A线17例。在大切片上观察有2种解剖基础:(1)小叶间隔线的串联组合,14例;(2)位于肺段和亚肺段之间不完整的纤维分隔,内含静脉和淋巴管,3例。组织病理检查所见:(1)间隔线内煤尘沉积和伴程度不等的纤维化;(2)间隔线内静脉血管壁增厚伴纤维化,扩张的静脉和淋巴管没有超过间隔线的轮廓;(3)间隔线内的水肿和炎性渗出。176例弥漫性肺病中发现Kedey A线11例(6.3%),其中肺水肿5例、病毒性肺炎2例、癌性淋巴管炎2例、结节病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结论 在弥漫性肺病中,Kerley A线的数量少,难以识别,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