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变化情况及与脑梗死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神经内科住院的63例确诊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结果,并与1 177例同期体检人群的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体检人群中老年组动脉斑块检出数明显多于中年组(P〈0.01);老年梗死组有颈动脉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显著多于老年非梗死组(P〈0.01)。结论颈动脉彩超经济实用,对脑梗死的原因分析、治疗、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治疗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40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期分超早期组和非超早期组,其中超早期组28例,非超早期组12例,均行微创清除术.结果 超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为7.14%,非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早期手术组26例中生活自理的有25例,占96.15%,非超早期手术组6例中生活自理的有3例,占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应尽可能在6 h内行超早期微创清除术.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应用脑梗死危险度分级管理结合延伸卒中单元(extended stroke unit,ESU)管理出院后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模式的相关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住院期间均给予卒中单元管理治疗,出院时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分级管理结合ESU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发病3个月和6个月时测关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Index(BI)评分,调查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控制率;评估疗效。结果干预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半年时,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BI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管理结合ESU管理模式较常规模式能集中有限医疗资源,更好促进控制脑梗死危险因素,降低再发风险,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4.
患者,女,62岁,2008年7月18日因带状疱疹服用卡马西平0.1 g/次,3次/d,7月20日出现双侧结膜充血,大量分泌物,同时出现双睑、躯干、四肢红斑,伴水疱及破溃.21日9:00体温38.8℃,10:50体温达39.4℃,给予头孢呋辛、地塞米松、开瑞坦、物理降温、营养支持等治疗2 d,症状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5.
近二十余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术(CAS)治疗脑血管狭窄较传统手术治疗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们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是该治疗不可避免要碰到的难题,虽然发生少,却能致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CHS已经阻碍了CEA和CAS的发展。最近关于CHS发生的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等虽有不少新认识,但还有许多不太清楚和看似矛盾的地方,这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6.
1资料 病人,女,58岁,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十余年,心功能Ⅱ级,2年前有过脑栓塞病史,遗留左侧肢体稍无力,需拄拐行走。2012年10月21日因昨晚有事休息不好,第2天约08:00点起床能自主站立,言语清楚,无明显不适,在08:30左右刷牙时突感胸部压榨感,大汗淋漓,不能言语和肢体无力,以左侧明显,不能站立,症状持续不缓解,  相似文献   
27.
颈外静脉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梅  李太富  关健伟 《护理研究》2004,18(11):988-989
[目的 ]预防和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方法 ]对 82例颈外静脉插管病人进行两种穿刺定位置管。A组进针点选择在病人颈外静脉充盈的上 1/3处 ,置管深度 15cm左右 ;B组进针点为A组穿刺点下 2cm处 ,置管深度 :右侧 10cm~ 16cm ,左侧为 16cm~ 2 0cm。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滴入速度及局部症状。 [结果 ]B组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滴入速度快 ,明显优于A组。 [结论 ]明确颈外静脉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应用γ-刀治疗小儿脑动静脉畸形(AVM)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选择100例经手术/DSA/MRA证实的1至14岁脑AVM患儿,应用γ-刀治疗并总结效果。结果 随访平均18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复查结果判断预后,总有效率为93.7%。结论 γ-刀治疗小儿脑AVM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的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严谨治疗方法,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颈外静脉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防和减少药物时血管的刺激。[方法]时82例颈外静脉插管病人进行两种穿刺定位置管。A组进针点选择在病人颈外静脉充盈的上1/3处,置管深度15cm左右;B组进针点为A组穿刺点下2cm处,置管深度:右侧10cm~16cm,左侧为16cm~20cm。观察两坦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滴入速度及局部症状。[结果]B组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滴入速度快,明显优于A组。[结论]明确颈外静脉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应用脑梗死危险度分级管理结合延伸卒中单元(extended stroke unit,ESU)管理出院后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模式的相关经验。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住院期间均给予卒中单元管理治疗,出院时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分级管理结合ESU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发病3个月和6个月时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Index(BI)评分,调查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控制率;评估疗效。结果干预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半年时,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BI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管理结合ESU管理模式较常规模式能集中有限医疗资源,更好促进控制脑梗死危险因素,降低再发风险,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