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于2009年1月-2013年1月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38例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达到满意止血的效果,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但最终3例患者死亡,截止到最终随访总体治愈率为92.1%(35/38);所有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值(27.9±5.8)cm H2O明显低于术前的(34.2±6.3)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2,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的有效术式,但应注意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证的把握。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在一级或二级预防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放电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12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植入了ICD的92例患者进行程控随访,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患者,其中ICD一级预防45例,二级预防47例,共进行了423人次的程控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6 ± 21.8)个月。有37.8%的一级预防患者出现了室速/室颤(VT/VF),平均2.53次/人年;28.9%的患者给予了放电治疗,平均0.44次/人年。在二级预防中有59.6%的患者出现VT/VF,平均4.99次/人年,其中有47.9%需要放电治疗,平均为1.41次/人年。所有患者中,有46例ICD发生放电(50.0%),其中恰当放电的35例(38.0%),不恰当放电的11例(12.0%)。总计放电334次,其中恰当的放电治疗198次(59.3%),不恰当的放电治疗136次(40.7%)。不恰当放电原因包括:房颤92次(67.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2次(23.5%),ICD异常感知12次(8.8%)。有房颤病史的患者发生VT/VF的概率以及误放电的概率均高于无房颤病史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CD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能给患者带来获益;房颤既是ICD不恰当放电的主要原因,也是提示VT/VF高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 1 5 6例成功实施PTCA及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 ,记录术前 1天和术后第 1天的 1 2导联心电图 ,计算各QTd、QTcd。结果 :术后患者心电图QTd、QTcd较术前明显减小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可使冠心病患者病变部位心肌缺血得以改善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及功能得到恢复 ,改善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 ,从而使QT间期离散度显著缩短 ,可有效地避免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伊贝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ms)和最大P波时限(Pmax,ms)的影响。方法9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31例,伊贝沙坦组29例和胺碘酮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观察药物治疗2个月前后心电图Pd和Pmax的变化。结果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和Pamx明显延长;胺碘酮加伊贝沙坦治疗能明显改善Pd和Pmax;伊贝沙坦治疗对Pd和Pmax有改善倾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胺碘酮能改善Pd和Pmax,但对Pd和Pamx的改善少于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结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能显著缩小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通过QRS记分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RS分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曲美他嗪对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92例)及空白对照组(90例),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及第30天QRS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QRS分值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组在梗死7d后心电图QRS分值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30d后QRS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在梗死7d及30d后心电图QRS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显著限制并缩小梗死面积,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慢性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药效并分析其产生的作用可能机理。方法42例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1应用常规药物)和TMZ组(n=21应用常规药物 TMZ),用药期12周,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对照组和TMZ组比较,TMZ组心动功能改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长期服用TMZ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临沂市兰山区肺结核的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该地1997~2001年肺结核疫情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心率变异(HRV)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25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组(观察组n=130)及单纯西药组(对照组n=126),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HRV的变化,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1月内的死亡率。结果入院第7天、第30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变异明显改善(P〈0.05),1月内的死亡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可改善AMI患者的HRV,并降低AMI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69.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124例冠心病患心肌缺血阈值(MIT)、MIT的变异度(IV)、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IN)。结果:共检出1012次心肌缺血,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心肌缺血阈是评价冠心病患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0.
肩锁关节脱位的X线与螺旋CT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从海  杨建林  兰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929-2930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的X线与螺旋CT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对25例临床手术证实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喙锁关节间隙增宽18例,喙锁关节间隙变窄1例,肩锁间隙增宽17例,锁骨远端高于肩峰12例,锁骨上缘与肩峰外上缘自然弧线不连续18例,螺旋CT 检查6例,均显示肩锁关节、喙锁关节间隙改变,2例显示锁骨骨膜撕裂,1例显示锁骨缘平片未显示的细小碎骨片,2例显示锁骨远端向后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4例(包括CT检查发现3例),肩峰骨折1例,肩胛骨上缘骨折1例.结论:肩锁关节脱位在标准X线平片及应力片上通过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间隙的测量可得到较可靠的诊断,但由于临床诊断不明确、复合损伤拍摄的被动体位片需要观察锁骨上缘与肩峰外上缘自然弧线的连续性,若不连续高度提示肩锁关节脱位.多层螺旋CT检查特别是MPR,在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中观察锁骨远端向后脱位、骨膜撕裂及细小碎骨片有平片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