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二组,第一组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组,另一组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单纯药物组,均在入院时、术后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34+/KDR+单个核细胞的水平;采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2周,FITC-UEA-1和DiI-acLDL免疫荧光染色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分别观察其集落形成、增殖及迁移能力;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实验组FMD有明显改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亦有明显增加(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CI术后FMD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r=0.759)。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内皮功能及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在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及对照组增加,说明冠脉介入治疗通过内皮祖细胞的动员有助于改善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8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口服治疗,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LVEF、BNP等心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试验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能够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作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尿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12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我院体检正常的120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尿酸(UA)、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水平,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功能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血浆UA、BNP、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NYHY级别增高,血UA水平逐渐升高,其组间差异性显著(P〈O.O1),与LVEF呈负相关(r=-0.69,P〈0.01).BNP水平与NYHY有显著的相关性(r=0.64,P〈O.01),与LVEF呈负相关(r=-0.73,P〈O.01).血hs-CPR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0.165,P=0.068),与LVEF(r=0.21,P=0.08)无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UA、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UA、BNP与左室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s-CRP则没有这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在外科临床工作中,常需用5~1cmH2O的负压吸引力进行持续负压引流。引流通畅的关键在于负压吸引力大小的调节,如果负压吸引力太大,往往造成引流管吸闭,导致引流不畅,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利用TSY-Ⅱ型一次性胸腔水封瓶,改制成持续负压引流瓶,进行持续负压引流,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20G细针穿刺,在超声引导于假型动脉瘤颈处注射凝血酶治疗9例医源性假性股动脉瘤,每例凝血酶剂量300~500U。结果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在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进行栓塞治疗均获成功,血栓形成时间1~5min,未见股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闭式侧切横缝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陈旧性肛裂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组行闭式侧切横缝松解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式侧切横缝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显著,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张捷  陈本发  兰军  邓涛 《山东医药》2012,52(25):77-7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及踝臂指数(ABI)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 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根据ABI水平分为ABI正常组(ABI为1.10~1.14)、ABI减低组(ABI≤0.90),两组年龄、BMI、高血压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比较两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差异,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ABI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结果 ABI减低组24 h平均SBP和LVH发生率均较ABI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I与SBP、LVMI呈负相关(r=-0.803、-0.802,P均<0.01),SBP与LVMI呈正相关(r=0.757,P<0.01)。SBP、LVMI增高分别是ABI减低的独立预测因素(β=-0.006、-0.015,P均<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BI与LVMI有关,LVMI增高、ABI减低提示原发性高血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8.
潘伟彪  兰军  郭灼林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46-1347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伊贝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ms)和最大P波时限(Pmax,ms)的影响。方法9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31例,伊贝沙坦组29例和胺碘酮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观察药物治疗2个月前后心电图Pd和Pmax的变化。结果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和Pmax明显延长;胺碘酮加伊贝沙坦治疗前Pd(48±8)、Pmax(126±7),治疗后Pd(31±5)、Pmax(109±8);伊贝沙坦治疗治疗前Pd(47±9)、Pmax(126±6),治疗后Pd(44±7)、Pmax(120±9),但差异无显著意义;胺碘酮治疗前Pd(49±9)、Pmax(126±8),治疗后Pd(39±6)、Pmax(112±7),但对Pd和Pmax改善少于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结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能显著降低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  相似文献   
59.
川芎丹参刘寄妈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入院时胱抑素C水平是否增强GRACE风险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2个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400例ACS患者入院时的胱抑素C水平和GRACE风险评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胱抑素C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和最佳界值,并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OR值,确定胱抑素C在评分中的分值,建立胱抑素C改良的GRACE风险评分.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胱抑素C改良的GRACE风险评分和常规的GRACE风险评分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ACS患者12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5%.胱抑素C水平对12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0.706,95% CI:0.631~0.780,P=0.000),而且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经GRACE风险评分校正后仍保留其预测价值.GRACE风险评分预测12个月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623(95% CI:0.545~0.701),增加胱抑素C参数后,增强了GRACE风险评分对12个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AUC0.721,95% CI:0.650 ~0.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P=0.03).结论 入院时胱抑素C水平可以增强GRACE风险评分对ACS患者12个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