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9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438篇
内科学   32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1102篇
预防医学   38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32篇
  9篇
中国医学   481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将9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锁定加压钢板组,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外固定支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0.05)。采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部位术后恢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炮姜薄层鉴别和成分定量测定标准改进的可行性。方法姜酮和6-姜辣素薄层鉴别以硅胶G薄层板为固定相,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系统为展开剂;姜酮和6-姜辣素HPLC测定的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结果炮姜中姜酮和6-姜辣素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HPLC法可同时测定姜酮和6-姜辣素。与自制炮姜饮片相比,市售14份饮片中姜酮和6-姜辣素的量差异明显。结论建议炮姜质量控制项下增加姜酮的定量测定,可控制以达不到含量限度的干姜仅轻微炮制即可满足炮姜的现有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中药甘草修复胃肠黏膜损伤的疗效机制。方法建立定量检测胃肠黏膜中多胺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在大鼠水浸-束缚应激性溃疡模型上,观察甘草水提物对胃肠黏膜损伤及多胺的影响。结果建立了检测胃和小肠黏膜中多胺(包括腐胺、精脒和精胺)的方法;甘草水提物能减轻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减轻胃组织病理损害,提高胃黏膜多胺水平。结论甘草水提物修复胃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多胺及其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4-12在我院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传统组100例进行传统的经皮盲探穿刺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改良组100例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组麻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麻醉成功率、麻醉并发症、局麻药物使用总量均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因麻醉操作不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可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间,提高麻醉成功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广泛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995.
机采血小板的采集过程因为采集时间长、处理血量大以及抗凝的血液回输等原因,所以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全血高,最常见的是枸橼酸钠中毒反应。本文分别从献血的前中后分析发生的原因及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同时需要更多关注女性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献血全程有效的心理护理和观察,才能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463例,伴急性应激障碍患者169例,单纯冠心病无急性应激障碍患者294例,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尺(VAS)和和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患者进行评测。结果 463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SASRQ得分为(45.74±23.674)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979,95%CI为1.184~3.309)、无配偶(OR=2.010,95%CI为1.042~3.877)、年龄18~44岁(OR=2.049,95%CI为1.189~3.532)、心功能III级(OR=5.925,95%CI为2.798~12.545)、心功能IV级(OR=10.081,95%CI为4.604~22.073)、重度胸痛(OR=15.791,95%CI为2.343~106.433)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障碍,心功能差、重度胸痛、年龄小、无配偶、女性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心肌桥-壁冠脉(MBMCA)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A,根据CTA影像资料进行诊断与评估MB-MCA类型及MB长度、MCA狭窄程度,并与CAG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探讨CTA在MB-MCA血管形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7例患者均经CAG确诊为MB-MCA,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与比较对象,CTA在诊断MB-MCA发生类型中CAG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 802、1. 000; CTA评估的浅在型MB-MCA与深在型MB-MCA患者MB长度均高于CAG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对MCA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与CAG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CTA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评估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金标准CAG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有效、准确评估MCA狭窄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8.
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1型母婴传播回顾性追踪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母婴传播的现状,特别是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预防阻断工作提供背景资料。方法 以地方卫生防疫和医疗机构的哨点监测、产前筛查、日常检测和门诊中发现的HIV-1阳性孕产妇为对象,对其所生子女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测。结果 对来自云南、河南、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7例HIV-1阳性母亲所生的94名儿童进行追踪,最后追踪到75例母亲及其所生的80名儿童,HIV-1母婴传播发生率为35.0%(28/80)。而河南省的母婴传播率为41.7%(10/24),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为33.3%(11/33)和27.3%(3/11)。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母亲的感染途径、生产胎次和喂养方式对HIV-1母婴传播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输血传播、初产和母乳喂养是高危因素。相应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45.5%、39.2%和36.2%,而性传播、多胎生产及人工喂养分别为32.1%、25.9%和22.2%,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研究表明,中国HIV-1母婴传播率与亚非发展中国家相似,而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相关的高危因素(如孕妇的感染途径,特别是输血传播)有必要作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回族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回族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90名20~22岁回族大学生(其中男生195名,女生195名)为研究对象,人体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体成分,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并进行骨质 T-score综合评价。结果 回族男生宽带超声频率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定量超声指数(QUI)和骨矿物质密度(BMD)4项骨密度指标均高于回族女生,回族女生骨质正常率高于回族男生;回族男生体质指数(BMI)、瘦体重、肌肉量、矿物质、身体水分、蛋白质、腰臀围比、基础代谢8项体成分指标总体及各年龄组均高于回族女生,而脂肪量、体脂肪率、水肿指数3项体成分指标总体及各年龄组均低于女生;除回族女生BMI与T值、QUI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其他各项体成分指标与骨密度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 结论 回族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状况较好。体成分与骨密度的相互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比研究高龄老年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1例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50 mg/d)、阿司匹林组(100 mg/d)及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实验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改变、胃黏膜出血、对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以及凝血三项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吡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对血小板聚集率均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在血小板聚集率抑制方面,氯吡格雷组优于阿司匹林组;各组实验前后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显著变化;在胃黏膜损伤方面,虽然阿司匹林组发生例数较多,但各组均无显著差异;阿司匹林组及对照组实验前后凝血指标未发生变化,氯吡格雷组用药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用药前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高龄老年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能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且较安全,其中氯吡格雷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